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红芳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2):14-18
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影响巨大。文章主要从生态意识入手,从"菩提系列"散文所体现的浊乱的生态灾难、淡雅的生态审美诉求、简单的生态栖居观这三个方面来探求散文所体现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周光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1):46-49
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沈从的散以湘西苗族风情这一新鲜内容做题材,写了苗区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情感和作的人生感悟,带给我们以全新的感受,他的散因此而具有新颖生动的特色,是中国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4.
林清玄试图通过散文创作为现代都市人寻找到精神上的家园,他的创作经历了三个时期。最后,他找到的是禅宗。然而,当他的创作服膺于宗教精神的时候,恰恰是他的创作失去文学家园的开始,同时也是其独立的文学人格和自由精神被削弱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高莉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4,(5):43-44
新时期的女性散文是以关照女性的心理情感以及人生命运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唐敏的《女孩子的花》是同类散文中的典范之作,作者以极其细腻敏感的笔触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彻底的宣扬. 相似文献
6.
李阳春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5)
九十年代,纯文学普遍滑坡,文化散文却卓然中兴。这股带着强烈的历史、文化意识,借山水风物与世事人情的融汇而抒发作者对于文化内涵的痛感彻悟,藉诗意审美与哲理思辨的契合以揭示丰厚博大的人生秘谛的创作潮流,给新时期的散文创作注入了强健的生命活力,也给纯文学创作带来了再度振兴的迷人前景。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门艺术,各种艺术活动之间存在通感。历史教学艺术因其艺术特性与散文文学艺术创作特点主要有着四个方面的通感。散文创作式历史教学法就是教学通感运用于历史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8.
郭丽娜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5(2):35-40
沈从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散比起他的小说,更能表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的散精品当数《湘行散记》、《湘西》两本书:栩栩如生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感受、幽妙舒放的意境、深沉隽永的探讨,犹如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湘西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显的化历史指向和深厚的化底蕴,对后来的湘籍和非湘籍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探索,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于是,哲理散文成为当下中学生习作中颇受欢迎而采撷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先生的散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初读先生的散就被其深深地触动,对化“历史”的感悟,对生命人格的思索,这都是触动我心灵之弦的原因。“真正意义上的散创作是创作人生经历与人生智慧的艺术体现,富有灵性和责任心的散作家总是将一生的生命感悟、审美灵性、人格智慧和化艺术全部展现给读”。余秋雨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富创作灵性和和责任心的作家。从《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到《千年一叹》、《行无疆》都透出生命的气息和化的“历史”反思。“他的散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化内涵,深沉凝聚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潇洒,汪洋恣肆的笔,开阔放达的大家风范。”他以一个化人的姿态,抒写着作家自己的性情与灵性,抒写着化的“历史”。他把现实与历史化溶于一体,在历史中追寻着明,反思着人生,以一个化人独有的心态。独有的方式抒写若作家自己心中的“化史”,解读着化的内蕴。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余秋雨是如何抒写他心中的化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导航】当代著名散文家周国平,以其深刻的哲理、酣畅的文笔、完美的结构等创作风格闻名于世。他凭着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广泛的阅读积累、独特的思维角度,给世人精心构建了一篇篇精美动人的散文。 相似文献
12.
一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篇幅短小、能灵活地记叙情事、自由地抒发情感的文章体裁。它是一个独立的艺术空间,是一片广泛而自由的美的天地,散文被人们称之为美文,美在文情并茂,诗意盎然;美在有优美隽永的意境。所谓意境,现通行的文学理论在对其界定上一般认为:它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学生言语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思想情感以及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班级制教学模式下,保持学生个性并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探寻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是教学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当今环境下,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学生个性的培养对于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仅有意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能够发现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并获知更多的有效体验。一、营造氛围,打开学生心扉强化学生的感悟经验,重在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探寻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14.
在石评梅青春年华之际写下的散文里,没有理想与憧憬,激情与浪漫,更多的是遍尝人生苦难的苍凉和超逸,历尽沧桑的幽深和哀叹.石评梅创作之所以会表现出这种透彻骨髓的悲剧气质,其原因有三:大时代背景下崇高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人生本是苦海"的生命本质的思考;寻找"小家"过程中不能如意的凄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