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们常对《祝福》的“画眼睛”的人物刻画特色十分注意,其实,《祝福》中的关于祥林嫂的几次对话描写也是颇见艺术匠心的。鲁迅在小说的开头即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写道,“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然而随着主人公的悲剧故事不断发展,“再到鲁镇”时,作者重点组织了三次重要的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2.
谈鲁迅《祝福》的艺术成就,人们大多会注意到它倒叙的结构、“画眼睛”的手法、命运悲剧与祝福氛围的对照等,至于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悉心留意的人恐怕就少了。在鲁迅的小说中,运用反复最为突出的当推《祝福》。对于小说社会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态的展示、人物悲剧的深化,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下面尝试做一点简单的析述。一、突显社会环境的丑恶。上世纪初的鲁镇,是一个停滞的、凝固的、封闭的地方,它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我”离开了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最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在《祝福》中,鲁迅三次落笔写到“我”要离开鲁镇,是有深刻的寓意的。鲁镇,是《祝福》所描写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它是黑暗的旧中国的一个缩影。封建地主、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是它的阶级基础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旧历年底, “我”来到鲁镇,看到鲁镇并没有什么大改变,鲁镇的人们也没有什么大改变,这就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仍然处于异常黑暗落后的境地,还是由鲁四老爷这类腐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祝福”的描写作为一种习俗,过大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祝福”。“祝福”的仪式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用“牲醴和香烟”祭祀“天神”和“祖宗”,以祈求来年的幸福。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人生的典型环境,而且也留下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烙印。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这些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状况:人们的风俗习惯依旧,思想意识依旧,也即封建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5.
“描写了几次祝福”这一题目,自课文“练习”迻录。练习题指向明显:小说对祝福景象的描写,不是“一次”,而是“几次”。笔者执教是篇多年,印象中,小说对祝福景象的描写,似乎只有祥林嫂“穷死”在鲁镇那年的一次。一篇小说,作者对一种民俗的“描写”,如没有特殊需要,自然也无须有“几次”。然而,查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编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说是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6.
《祝福》开头有关鲁镇的典型环境描写,是以鲁四老爷的书房为重心的.而书房描写的点睛之笔,则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半副对联。书房里的其他摆设都是这半副对联的陪衬和注脚。这半副对联出自朱熹《四书集注》对《论语·季氏》中关于孔子嘱其弟子学诗、习礼一节的注释:“事理通达,而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着力刻画的人物。历来教参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注重眼睛。如果从色彩描写的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也不失是一种良好之法。 鲁迅在《祝福》中,曾先后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色彩。 她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又在鲁镇出现时,“她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相似文献   

8.
重复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诗歌里有重章,歌曲和乐曲中有复唱与重复乐段,同样,小说里也有重复描写。鲁迅先生笔下的重复,运用得颇为广泛而多样,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他的著名小说《祝福》就因成功地运用了重复这一艺术手法而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一、用重复手法烘托社会环境我们先来看看篇首对鲁镇祝福气氛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寥寥几个字,就流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嘲弄。用“祝福”的景象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所显示的是鲁四老爷祈求的“福”与祥林…  相似文献   

9.
多次教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总觉得比照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小说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色。这里所说的比照手法,是包含对比在内的比较和相互对照呼应。关于对照呼应,虽说许多文体的一般文章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或直接或间接都讲究,但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比照手法的运用有其独特之处。《祝福》中的比照手法铺透全篇,恰到好处地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出深刻主题。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剖析。一、把比照手法灵活运用于环境描写中《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是鲁迅继《呐喊》之后的又一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辛…  相似文献   

10.
“祝福”及其他江苏兴化市昭阳中学黄德焘本文讨论鲁迅小说(祝福)三个问题:什么是“祝福”;几次描写“祝福”;祥林嫂死于何时。讨论这些问题必须从(祝福)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一、什么是“祝福”(祝福)这样介绍:“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  相似文献   

11.
正自《祝福》作为典范小说出现在教科书里,就有无数名师名家对它进行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解读。在这里,我只想就就鲁迅小说《祝福》的环境描写为例,加以分析探究。一、学会赏景:以四次"雪花"描写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祝福》前后共出现了四次对雪花的描写,这四次雪花描写的出现都是有其独特意义的。第一次,"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前文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祝福的景象以及鲁  相似文献   

12.
《祝福》开头描写鲁镇年底“祝福”的景象,说“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有学生问:“钝响”就是“沉闷的响声”,鲁迅为什么要用“钝响”而不用“闷响”?  相似文献   

13.
《祝福》起于“况福”,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一、运用喜剧的手法进行讽刺在《祝福》中,鲁迅用喜剧形式进行嘲讽,使悲喜剧水乳交融,表现了鲁迅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决绝的战斗精神。作者在一开篇就首先为鲁镇笼罩了一片喜庆的祝福气氛:“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直到文末,仍然让人们沉浸在祝福的欢乐中:“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而“我”的感觉是:“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  相似文献   

15.
“死”是一个灰色的字眼,令人忌讳和恐惧。但在文学大师们的笔下,“死”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韵和异常的神采来。他们作品中的“死”或寄寓深意,或凸现性格,或传递哲理,或昭示主题,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审美世界。祥林嫂、夏瑜之死:鲁迅以死亡寄托控诉和警示《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悲剧小说,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的“死”摆在她悲惨一生的开头来叙述,叙写她在新年人们祝福的时候惨死在雪地上,以控诉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鲁迅在描写祥林嫂之死的过程中,首先成功地描写了置祥林嫂于死地的鲁镇这个典型环境。辛亥革命虽已过去多年,但…  相似文献   

16.
《祝福》起于“祝福”,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参从情节、主题两方面阐释了以“祝福”为题的含义,这种解释问题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从深入的程度看,又觉得有些缺欠。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究。一、小说的艺术框架小说以倒叙方式描写了在一片“祝福”声中祥林嫂孤寂地死去,…  相似文献   

17.
<正>第四次教《祝福》,笔者产生了一个新想法。钱理群老师说:“《祝福》中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无疑是村里的男人女人们从四面八方‘寻来’听(看)祥林嫂讲述她的阿毛被狼吃了的悲惨的故事。”祥林嫂活着时,鲁镇人反复“咀嚼赏鉴”她的不幸。当祥林嫂的死讯传来,鲁镇的人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8.
巧读法     
巧读法是要求教师打破常规 ,不囿于经验 ,用超常规的角度或思路巧读课文的方法。巧读法的核心体现在一个“巧”字。如鲁迅先生的《祝福》 ,对雪景进行了多处描写 ,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下面从“巧品”、“巧悟”、“巧疑”、“巧联”等方面就其作用试作分析。巧品 ,即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求细嚼慢咽 ,思考理解 ,仔细品味。《祝福》的开头在描写鲁镇“年终大典”之后 ,便是一段雪景描写 :“天色愈阴暗了 ,下午竟下起雪来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 ,满天飞舞 ,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读到这里 ,就可打住…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题目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深深感到,作者将这个悲剧故事命名为“祝福”,真可谓匠心独具,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这里,我想结合作品谈谈对这一命题的看法,希望引起讨论,求得正确的认识。首先,这个题目和作品的题材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即以“我”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祥林嫂的悲剧。而“我”的全部活动都发生在鲁镇准备“祝福”和举行“祝福”大典的时候。他与祥林嫂的相遇,他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他对祥林嫂半生遭遇的回忆,都没有离开“祝福”这一特定的环境。其次,“祝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祥嫂悲剧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原因。“祝福”是  相似文献   

20.
《祝福》这篇小说描写景物的文字虽不多,但所选景物很典型,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极其精要.景物描写穿插于叙事之中,又融入了“我”的真切感受,景情事浑然一体,真实再现了鲁镇特有的风物民俗,烘托人物的感情,推动、暗示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氛围,为主人公祥林嫂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