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上)》中,着重评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第二,资本主义怎么救中国。在《“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下)》中,着重评述3个问题:第一,用文武之道推行资本主义,第二,中国皈依“欧美模式”?第三,西化道路能走通?  相似文献   

2.
刘策 《广西教育》2006,(1B):F0002-F0002
为了弘扬中国福利彩票“扶弱、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和体现福利资金的社会福利、公益及救助属性,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  相似文献   

3.
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经济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威廉·配第,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标志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后,勒纳(A.P.lerner)等人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和补偿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进一步发展了福利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中心以取代幸福的效用观和所谓的“能力方式”。  相似文献   

4.
社区福利是世界各主要国家福利发展的主流模式,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建设应以民族社区为主要平台加快推进。在场域视角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福利建设的场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场域,各民族的福利文化传统是社区福利建设的重要惯习和资本。从场域、惯习与资本的特性和实际出发,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福利建设应走一条多元化的福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福利治理理论是分析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手段。福利治理理论关注福利递送主体、福利递送资源、福利递送模式和福利递送效果,对于厘清福利服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以提高福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日本在地方创生战略下推动实施了“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根据福利治理主体参与的形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合同外包型和社会企业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福利治理模式。日本“公营塾”政策对于教育创生、教育福祉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目标设定单一、师资力量无法保证、政府监管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提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福利平等化,提升本地竞争力;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教育福利效应,增强本地凝聚力;创新福利治理模式,实现本地内生性发展,激活本地主体能动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儿童贫困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强国家、弱社会、弱家庭”的现行儿童贫困治理格局易见成效但不易持久;现行“补缺型”儿童福利模式无法适应“后小康时代”儿童贫困治理的新形势;“扶贫先扶志”的儿童贫困治理理念尚未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发端于委内瑞拉并盛行于世的“音乐教育福利体系”体现了“扶贫先扶志”理念,它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其之于我国儿童贫困治理的有益启示是:(1)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家庭这三大贫困治理主体的合力,以服务于“贫困儿童”的个体成长为基点,探索“家庭-社区-志愿者-非政府组织-国家”等多元主体积极协同的儿童贫困治理机制.(2)建立以中国青少年儿童民乐合奏与合唱团为主要载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福利体系,并以此作为破解贫困儿童个体“志向失灵”和“行为失灵”难题的重要抓手,助力我国儿童贫困治理实现从“补缺型福利”转向“发展型福利”、从“物质救助”转向“精神扶贫”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7.
“3R”(减少、替代、优化)研究是保障动物福利的重要措施。目前,“3R”的研究成果常被用作学术壁垒和贸易壁垒,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动物福利保护及“3R”的研究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的意识、政府参与程度及立法都在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儿童福利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福利是儿童教育福利的起始点,国家和社会应为0~6岁学前儿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学前教育资源、机会和服务,以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国际学前教育福利经历了从补缺型到优质普惠型的发展历程,力求让不同儿童、不同家庭和不同社会群体共享儿童福祉与发展成果。为助力“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福利也应走向追求儿童美好生活的优质普惠型福利,在积极转变学前教育福利观的基础上促进托幼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福利服务一体化,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财力的壮大与公众福利弱化(如环境污染问题、高房价问题等)成鲜明对比,削弱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值得警惕的是,相对于自身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对公众福利并不热衷,却往往充当公共负福利的“助推者”而非“制裁者”。当前的财税体制导致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倾向明显,其更关注自身利益而没有强烈意愿解决环...  相似文献   

10.
英国教育福利政策在其福利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几番变革.经典福利国家时期推行了“国家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福利国家紧缩时期推行了“市场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市场效率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社会投资国家时期推行了“混合治理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政策伦理诉求其对于后福利时代我国教育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发挥“政府一市场一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教育福利政策价值目标;将教育福利作为破解我国儿童贫困代际传递难题的根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11.
给福利归类可以从观点、看法和道德论证将其归为三种模式或者三个理想型:基于权利观念的福利体系;因回应声音而产生的福利项目;以及为了将某些令人不快的人或者不合适的行为从公共领域中清理出去而对他们加以排斥、改造或重塑的福利政策.每一种模式都有特定的提供或拒绝提供福利的策略,或者说,补偿或惩罚受益人或对象的策略;在所有福利项目都必须面对的三个大问题上,每个模式都在如何应对和选择上有自己的回答.这三个问题是福利是附条件的还是普惠的,是否区分救助对象值不值得,以及筹资应该是(国家)公共来源,还是(家庭、非政府组织、慈善基金会或志愿组织等)私人来源.这些让各个模型和决定各具特征的思想观念因素,与国家和社会对彼此的看法和期待有关,与一国社会上盛行的对国家和市场的态度有关,而不是来自政体类型、贸易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浅析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各“福利国家”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各国的改革大都比较注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调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付出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罢工增加等代价。而且,各国的福利经济制度改革出现了诸如公平与效率、福利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根据“供给”还是“需求推动”、如何改进公共行政部门的低效率等问题。发达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于我国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反腐新视点:福利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权部门与垄断行业存在的严重的“福利腐败”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福利腐败”显然有失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求方向南辕北辙。但首先必须准确界定“福利腐败”的内涵与外延,福利并不等于腐败。对于“福利腐败”的治理要实行“两个结合”。  相似文献   

14.
刘锋 《现代企业教育》2009,(14):150-151
导致通用汽车公司在次贷危机中走向破产危机的首因是沉重的劳工成本,这一问题背后是其员工薪酬福利模式没有引入“权变”观念。通过逻辑分析可以将权变因素集中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类型、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环境变化三个自变量上,对每一个因素的变化提出相应的企业可以借鉴的薪酬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生活护理作为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由“社会责任”承担,以满足老年人生活护理的福利需求。在社会福利转型时期,“社会责任”理念将成为谋求老年人福利的基本思想。“社会责任”的明确关系到老年人生存权利的有效保障、也关系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福利是老年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实现法律上的保障是增进老年人福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6.
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在其政治路线“第三条道路”中,提出了新型福利概念、构建积极的福利观、在新责任观和平等观基础上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等重要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当下中国国情,正确理解和把握吉登斯的福利概念,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龚加成 《红领巾》2004,(1):57-60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党国际及其西欧主要成员党在20世纪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为了摆脱困境,社会党国际对其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了革新,进一步调整了国家、公民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责权关系,强调“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社会党国际革新后的福利政策在21世纪仍有相当大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动物福利逐渐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一些发达国家以“动物福利”为名义设置动物福利壁垒,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文章从动物福利和动物福利壁垒的概念出发,阐述动物福利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动物福利在贸易中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义庄暗含着一种朴素的平均主义社会保障理念,这使得其保障性质更偏向一种普遍的宗族福利。明清时期义庄大量出现,其保障性质也从宗族福利转向更具公平性的救贫济穷,同时,义庄的保障内容也更加丰富,在为族人提供生活、养老及教育保障的基础上,推行道德教化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古代,义庄保障相对于官方保障模式的被动性、季节性而言,更显示出主动性、全面性和常态化。在当代,义庄的以血缘关系、亲情支持为纽带的保障模式,依据规矩管理的形式,对民间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与个体行动者特征相关联,也与国家住宅政策相关联。以住宅福利的政策满意度来表征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状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回归模型,从模型中可发现中产阶级住宅福利提升的途径和可能的模式,也可验证中产阶级住宅福利作为一种高起点的职业福利的本质假定。在提升住宅福利的过程中,中产阶级存在着因其住宅福利与职业的关联而对职业稳定性的忧虑,也存在着当前政策框架下住宅福利的代际传递加深福利鸿沟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