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6,(8S):39-39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统计出版社共同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书籍装帧艺术的年鉴《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历史卷)》,经过数年的策划编辑已于2005年11月出版发行。《年鉴》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新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装帧艺术工作大事和各地的装帧工作;汇集了著名的老装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和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的获奖作品、全国美术作品获奖书籍装帧插图作品、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获奖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名单以及专家学术观点;选编了书籍装帧的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2.
1 这几年,书籍装帧界说得上一派兴旺。设计水平在逐年提高,一批优秀设计作品已陆续问世,装帧作品的结集出版,也不再象前些年那样少见。比较起来,如果说还有薄弱环节,就是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不足,虽然也有一些理论文章出现,专著却有待于开拓。两年前,听到装帧界朋友筹划把发表过的文章选编结集出版,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只是至今仍未见出书。就在这时候,邱陵编著的《书籍装帧艺术简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打破了长久以来的沉寂。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去年秋冬时 ,书籍装帧设计家张慈中告诉我 ,他正在忙着编辑自己的书籍装帧作品集子 ,这本书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听了十分高兴 ,心里想 ,他早应该出版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集了。我的藏书中就有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几位装帧设计家的作品集。我以为一个人爱书 ,也会爱书的装帧设计 ,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而且欣赏书籍的装帧 ,是一种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书籍装帧的艺术性与书籍内容的完美结合 ,可以唤起一种感情和力量 ,引发出更为深层的联想。欣赏书装艺术 ,似乎并不同于欣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难用恰…  相似文献   

4.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章桂征书籍装帧艺术》,这是装帧艺术界的一件喜事。没有高妙的装帧就没有精采的出版,没有出版界的支持,装帧事业也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书籍装帧是一门有特色、有广大艺术容量的艺术,同时又是与印刷出版紧密相连的艺术。因此,装帧艺术家必然产生于出版物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5.
就讲四个问题:一、关于“书籍装帧”、“书籍装帧设计”、“书籍装帧艺术”这三个名词的含义。二、书籍装帧设计在整个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三、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朱莉莉 《出版广角》2012,(10):66-67,71
本文从书籍装帧材质和信息两方面分析了书籍装帧艺术之美,论述了材质和信息的准确传达对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性;探讨了以材质和信息之美为前提的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立足于文化内涵、由静态二维延伸到动态多维空间概念的转换并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书籍装帧艺术发展的三个有效途径,试图为现阶段书籍装帧设计提供可行的途径和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发展战略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有着深刻的教训。它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 “文革”结束后,出版装帧工作在拨乱反正中得以复苏。1977年7月7日,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书籍装帧设计座谈会。胡愈之等60余位美术家、出版工作者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书籍装帧设计不仅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且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平。会议呼吁,要从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下解放出来,要创造出能反映我国现代水平的书籍装帧艺术。 197…  相似文献   

8.
目前出版行业迅猛发展,书籍装帧不断推陈出新,别致的装帧材料、各式各样的特种纸张、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上风格各异、独具匠心的艺术设计,使得书籍装帧艺术成就空前。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工作文件选编》与前已出版的《出版工作文件选编》(出版过6册)衔接。由新闻出版署办公室编辑,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选编》汇集了1986年——1987年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标  相似文献   

10.
9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中央区)的同时,也举办了第一届北京书籍装帧艺术展览。首都各界专家对展览给以充分的肯定,认为整体艺术品位较高,有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强的现代感,体现了首都的大气、北方的气派。实际未必真如评价那样高,但确实言中了北京书籍装帧艺术所努力追寻的目标。 市出版系统各级领导一向注意把握装帧设计的艺术方向。市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不断通过学术研讨与交流,沟通各社美编认识并取得共识。明确北京书籍装帧艺术应立足于北京的雄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10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展览汇集了全国各地精心制作、严格遴选的1200件装帧作品。场面蔚为壮观,气势不凡,反映了当今书籍装帧艺术的最高水平。五六十年代我国书籍插图在国际上的辉煌灿烂令人追忆。但是、我国的图书装帧艺术特别是图书插图艺术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在正处于我国文学图书插图艺术出版的低谷时期。为重振、提倡这门艺术,以响应许多老艺术家的呼吁和广大读者的期待,我们特组以下文章。10月间日至17日,在中国美术馆,由新闻版署主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北京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北京展区)暨第一届北京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将于1995年8月29日到9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北京的书籍装帧艺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传统风格和地区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从设计观念到艺术表现手段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全新的面貌成为全国书籍装帧艺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共北  相似文献   

13.
在出版界,大学出版社起步较晚,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学出版社书籍装帧艺术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直显得乏力,这是一个历史的事实。近几年,随着大学出版的迅速崛起,大学书籍装帧艺术工作者的队伍及活动也逐渐壮大。1997年10月在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经大学书籍装帧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大学出版社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从此,大学出版社的美术编辑有了自己的组织。中国大学出版社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的成立,为中国大学出版社装帧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来,委员会充分发挥大学出版社的群…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繁荣,加强经验交流和学术讨论,举办书装展览,提高我国装帧艺术水平,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决定邀请在京部分装帧工作者筹建“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并已于去年11月10日成立了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由王卓倩、李志国、张守义、张慈中、丘陵、吴寿松、郭振华、秦耘生、曹辛之、潘德润等10人组成。筹备组第一次会议由中国出版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书籍担当着传播新知和文化大众化的重任,书籍的形式意义和功能的变化引起传统书籍形态由线装书向平装书的转化,也催生了书籍装帧艺术的现代化。许多书籍设计家在吸收西方现代设计思想时,或注重装帧艺术的装饰趣味和形式美,或融合民间艺术因素,创作了大量的书籍装帧艺术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创新意识,也为民国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依据,对于当下书籍装帧艺术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之一的《书籍装帧设计教程》最近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著者张进贤先生现为全国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早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专业,之后从事美术编辑、装帧设计、书稿审理及出版管理工作长达40年之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教材是他多年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晶。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书籍装帧形式、美学及其特点:封面、插图和  相似文献   

17.
邱陵是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奠基者,他不但传承了中国优秀的书籍装帧艺术,而且开拓了书籍装帧的现代形式。他在书籍装帧艺术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同时对中国书籍装帧事业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书籍装帧艺术不断提高与发展,发挥装帧工作者的积极性,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将于今年3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厅举办“书籍装帧艺术十人作品展”(第一批)。随着出版工作的发展,书籍装帧艺术工怍者的队伍也不断扩大。这次参加展出的是多年从事书装艺术工作、并有较多优秀作品的艺术家。他们在创作上有较多的建树。通过展出,将使其艺术风格和水平得到发扬提高,同时也将给书装艺术留下宝贵的经验。参加第一批展出的有(按姓氏笔划为序)仇德虎、叶然、刘玉琦、张慈中、吴寿松、沈云瑞、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开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新风尚、在多元借鉴中突出民族性、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培养新型人才等方面论述了鲁迅的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实践。当年,在鲁迅的亲自推动下,书籍装帧艺术在创作实践、理论研究以及创作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进展,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事业由此而奠基。作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先行者,鲁迅关于书籍装帧设计事业的指导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下仍具有方向性和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艺术历程,并对其书籍装帧设计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从求学时期对艺术满怀着憧憬,到工作及创业时期将书籍装帧艺术付诸实践,再到历史变革进入新时代,钱君匋的书籍装帧艺术日趋成熟和精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