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古代著作的今译工作迅速发展,表明广大读者迫切需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大好事。然而今译又是大难事。全文今译,言文对照,一字一句不得遗漏,任何疑难不容回避。译者必须认真透彻抠懂全文,解决每个疑难,译出每字每句;必须忠实于原文,表达准确,语言规范,符合信、达、雅的要求。所以今译并不比注疏笺释及评点赏析容易,从某种角度说,反而更难。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9,(3):56-56
任继愈一生研究《老子》,五十年间他的一部《老子》今译,四易其稿,不断精益求精。第一本书命名《老子今译》,在他九十高龄时又做《老子译读》,其中提到对老子认识的转变:“在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心的观点驳倒;在认为是唯心主义时,没有充分的论据把唯物的观点驳倒。检查老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检查自己。”还说,越来越觉得,不能把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  相似文献   

3.
主题出版物涉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政治路线,具有正式性和严肃性特点,它们的对外翻译除具有一般出版物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性.主题出版物的外宣翻译策略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逐渐从直译的"形式对等"转变为"动态对等",从以译"形"为主转向"形神兼备",从强调译文的"信"发展到兼顾译文的"达"与"雅".总体来说,我国主题出版物外宣翻译努力在准确性、忠实于原文的信与达方面和读者的接受度之间求取平衡,使其更加契合外宣翻译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对主题出版物的英译案例分析,以微见著,揭示我国外宣翻译策略的上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5.
任振涛 《兰台世界》2015,(1):141-142
具有与众不同翻译气质的林语堂以其独到的翻译理论和双语创作"脚踏东西文坛,评价世界文章",深受中西方文坛、译坛的敬重。他的翻译注重对原文的选择、心理因素的融入以及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为后世定立了一代翻译标杆。  相似文献   

6.
《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作品。译者董乐山是将该著作译成汉语、向中国读者推介的关键人物。董乐山一生译著颇多,且精益求精,一心追求翻译最大限度忠实原文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书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今人亦有"读书是人类最美丽的姿态"之说.可见书卷在人们心目中神圣、崇高的地位. 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所著的<书文化的传承(插图本)>,是作者在历次谈话记录和授课讲义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增订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中国翻译界就是否坚持"忠实"原则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文拟就下面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1、"忠实"影响中国译界深远;2、"忠实"和"变异"并存是必然,但"信"之大旗不能倒;3、"变异"应有个度,"变异"并不意味着"乱译".  相似文献   

9.
《文章欧冶》二册,明初刻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正文首题"文章欧冶",大字,占两行空间,不标卷数。次行题"古文谱一",三行题"养气法"。全书内容,自"古文谱一"至"古文谱七",次"四六附说"、"楚赋谱"、"汉赋谱"、"唐赋附说"、"古文矜式",次"诗谱"二十则。前后相接,页码连贯,计正文六十二叶。实即古书之一卷。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大黑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竹纸,书根残损,或伤及一二字。已经裱托,重装为二册。钤"约轩"、"严正澹远"等印记。有朱笔批注。未见他处收藏。  相似文献   

10.
古人用兵,有“十面埋伏”之法。古人写文章亦有此法。《汉书·韩信传》的开篇及中篇,用的就是此法。为便于分析起见,先把此传开篇原文抄录数段如下: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能推择(被推举)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厌)之,乃晨炊蓐食(未起而在床蓐中吃),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不给饭吃)。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给饭吃),竟漂数十日(在漂母操作的数十天内,都给饭)。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重重报答)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自己谋食),吾哀王孙(可怜你这公子)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  相似文献   

11.
《古文名篇写作技巧》(张慕勋编著)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取三十九篇不同类型的古文名篇,联系写作实际,结合具体实例,简明、通俗地阐述了立意、谋篇、选材、剪裁、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方法,写得深入浅出。本书各篇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写作技法的剖析,古文原文,简明扼要的注解。该书对读者提高古文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古文名篇写作技巧》《张慕勋编著》,即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选取三十九篇不同类型的古文名篇,联系写作实际,结合具体实例,简明、通俗地阐述了立意,谋篇,选材、剪裁、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方法。各篇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写作技法的剖析,古文原文,简明扼要的注解。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1954年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曾经对文学翻译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把原文比作伏特加酒,指出翻译文学作品,不能把“一杯伏特加换成白开水,总要还它一杯汾酒或茅台,才算尽了责”。白开水译文,就是没有文采的译文。曾记得我最早翻译的一篇短篇小说被退回来,就是因为“缺乏文采”。我拿着译稿对照原文,左看右看,似乎译出来就该是这个样子,文采不到哪里去;但又不甘心放弃发表的机会。于是便自作聪明,  相似文献   

14.
林荣 《兰台世界》2005,(12):66-67
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实质来看是儒家文化."信"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本、最显著的伦理范畴之一,是儒家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和概念.本文以<论语>为依据,对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信"观念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版权合作日趋频繁,品种和题材也越发广泛,大家在做引进版图书时通行的做法是:内容方面,请合适的译者对照原文逐段翻译;形式方面,版式设计一般都遵从原书的设计。这样做的优点是忠实于原作,容易达到国外出版社的要求,操作起来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做法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如引进时间晚或者翻译出版的流程较长,时效性滞后;译本读者群和原版书读者群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原文中部分内容很难被中国读者理解;读者审美需求不同,国内读者对国外读者习惯的版式设计难以接受等。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人民出版社早在1980年就首次推出了《诗经全译》。该书的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广泛重视。因为它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个《诗经》全译本,不仅注释兼及百家,且译诗具有民歌风味,通畅信达,不失为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该书一出,学人争购,海内名家亦纷纷关注。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编辑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96期发表了署名洪沉的文章《从<诗经全译>看古诗今译》,充分肯定了《诗经全译》。文章指出:“在50年代以后,出版了好几种《诗经》译注本,但都是选译或是其中某一部分的译注。都没有把《诗经》作为完整的一部分加以翻译。《诗经全译》是一个新的开端。《全译》比较充分地吸取了历代和今人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汉语专名的回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寅博士在《书品》 1999年第3期发表《近刊译著中的知识性错误》,指出了四部译著中的一些翻译错误。这些错误有个特点,就是错的多是汉语专有名词。致误原因是译者中国文史哲知识不够,在由外文回译为中文时就把中国人名或书名按语音翻译,结果不知所云。这一现象在当今译界似乎有相当普遍性,因而一部号称  相似文献   

18.
《论语》自成书以来,注家风起,有多少注本无法统计。但不管有多少注本,大致脱不开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的路子。在当下,国学一直喧嚣,但因国学底子早就丧失,"我注""注我"功力不够,就玩讨巧,撇开文本,直接将《论语》当成"丝"的兴奋剂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于丹讲"。开始看"于丹讲",也满怀兴趣。看了几讲以后,发现她说的《论语》与孔子八丈远,纯粹是给"屌丝"们端上"心灵鸡汤",就不再看了。心想,《论语》被讲到这个份上,孔老夫子若地下有知,还不  相似文献   

19.
彭波 《传媒》2009,(10)
上海汉口路300号,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在地.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是解放人忙碌的正午,挑灯夜战,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天的"上海日记".次日清晨,新鲜的新闻食粮就与数十万读者见面了.60年的坚持,2万多天的"亲密接触",16万多个版面的"精耕细作",<解放日报>和她的忠实读者们一同浇筑着这本成长日记,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古人用兵,有“十面埋伏”之法。古人写文章亦有此法。《汉书·韩信传》的开篇及中篇,用的就是此法。为便于分析起见,先把此传开篇原文抄录数段如下:“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能推择(被推举)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