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身边.去室内场馆打羽毛球的人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2.
金路  陈功摄影 《网球》2013,(4):110-112
继《网球》杂志2013年1月刊杂志的“触类旁通”栏目中介绍了乒乓球与网球的联系之后,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找着那些现在网球水平较高,又曾经在其它运动项目中有过出色成绩的人,不少读者都向我们进行了推荐,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并不多。而由林诗铨来讲解网球和羽毛球的关系可谓不二人选。林诗铨不仅作为羽毛球职业选手获得过亚运会冠军,而且像李永波这样的知名人物也曾经是他在国家队执教时的弟子。但据说自从林诗铨打上网球之后,就深深的痴迷于这项运动,对羽毛球没了兴趣。以总局网球馆的工作人员的话来讲,林诗铨就是把球馆当成家的人。记者在采访前的沟通中曾试图说服他在采访时打几下羽毛球,但他坚决说自己不但好久没打过羽毛球,就连场地资源也没有.但打网球没问题,网球场地也由他来订。  相似文献   

3.
奇葩对局     
孟繁雄 《围棋天地》2014,(21):90-91
另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我十分崇拜的“辉哥”。辉哥是众哥们儿中,造诣最高的一位。他一心向佛,在我眼中俨然一佛学大师。只要我心中有惑,必向辉哥虚心请教。辉哥有问必答,而且往往让我醍醐灌顶,心灵得到空前净化。除此之外,辉哥的羽毛球也是一把好手,虽然现在群里名将一直叫嚣“羽毛球第一人”,但两年前,辉哥可以轻取名将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高崚不矮     
朱春明  高峰 《新体育》2004,(9):20-21
高崚的父亲叫高峰.身高1米7g,却是当时地方上有名的篮球健将。女儿7岁时开始接触羽毛球。高峰记得,那时报了个业余训练班.一开始教练教基本技术,让女儿平伸手臂.拿着球拍转手腕。哪知.忙于辅导其他孩子.教练便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个子女娃给忘了。那时高峰也不懂羽毛球,就坐在边上看着女儿不停地转啊转。1个小时过去了.等教练再看见这对父女俩时.高崚竟然还在一板一眼地转.于是他便很吃惊,说这孩子有股子耐性。  相似文献   

5.
刘鹏 《中华武术》2021,(3):28-29
羽毛球在体育运动中的普及性很高,有很多人喜欢这项运动。而在专业的羽毛球运动中,体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悬吊训练则是羽毛球体能训练教学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应用中不仅可以提升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与平衡力等,还能确保运动员能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预防。因此对悬吊训练在羽毛球体能训练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声音     
“我找到一个老师.告诉他我想学合气道 ,但是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教过坐在轮椅上的人,让我明天再来。  相似文献   

7.
《网羽世界》2012,(3):74-79
移居加拿大五年多后。韩国双打名将金东文决定返回韩国。在2012年开启他新的事业。金东文是奥运史上首位在两个项目拿到金牌的羽毛球选手——1996年,亚精兰大奥运会混双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他的妻子同时也是他混双搭档罗景民一年前已经带两个孩子提前回国,现任韩国大教(Daekyo Noonnopi)羽毛球俱乐部女队主教练。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体教结合的目标及观念的转变和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形式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实行灵活多样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业余训练培养体系及规范管理,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促进校园竞赛的开展是解决羽毛球业余训练"体教结合"的有力保障。通过体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条龙"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新体系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于曜华 《网球天地》2012,(3):132-132
我喜欢打羽毛球已经很多年.赵剑华、李在福的教学视频.看过很多遍。我喜欢打网球也已经很多年.尼克、詹姆斯的教学视频.也看过很多遍。这几年来.对于热爱体育运动的我来说,打羽毛球和打网球都是我一直在坚持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两项运动.我也认识了很多球友,基于大家对于体育运动同样的热爱.生活中的邻居、工作中的同事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融洽。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专攻双打的羽毛球运动员,几年来和很多人合作过,从未拿过世界冠军。然而,跟葛菲配混双才半年,我就有幸参加了苏迪曼杯的卫冕战,拿到了世界锦标赛的混双冠军。 葛菲是个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员,尽管场上我们极少用语言沟通,但是,她总能巧妙地运用羽毛球技  相似文献   

11.
《网羽世界》2012,(9):90-93
我家老爷子热爱运动.尤其是羽球这项运动.而且绝对不能说成“羽毛球”这三个字.因为他认为加了一个“毛”字.就大大地不同:羽毛球系指那些在街头巷尾.高来高往,球打起来会“啾啾叫”的那种;我家老爷子打的可是:在室内体育馆里.有正式照明的那种.还得加入球队、缴纳会费.与人隔着球网.揖让而升、左攻右杀、清楚计分,下而听胜者吐槽、败者立正听训.并掏钱买饮料供奉打赢的大爷们的那种。  相似文献   

12.
林建成,著名羽毛球运动员,60年代曾任中国羽毛球队队长,世界女子双打“五连冠”林瑛、吴迪西的教练,现在成了全国羽毛球岗位培训教师,在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暨表彰会上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运动员——教练员——岗培专项教师.林建成这个有别于一般教师的经历,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在表彰会期间采访了他.“林指导,你是怎样走上岗培讲台的?”“这是领导上的安排.”林建成说,“1989年底,当时我是福建省羽毛球女队主教练和领队.一天,国家体委二司羽毛球处通知我参加全国羽毛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研究工作.尽管我当时工作任务重,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因为我认识到,教练员岗位培  相似文献   

13.
《网羽世界》2012,(9):78-79
印度裔马来西亚人,1944年4月2日生于森美兰州芙蓉市。 5岁开始接触羽毛球,他曾在1961至1963年夺得森美兰州锦标赛男单、男双与混双冠军;并于1962年在吉隆坡举行的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夺得冠军。1964年至1968年在英国伦敦留学.开始正式参加国际比赛.成为全英公开赛的常客。  相似文献   

14.
他现在是英国最有声望的羽毛球选手, 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亚军后,他成为了英国人的全民偶像。2006年世锦赛,在重重压力下,罗伯特森与搭档埃姆斯奋力登顶,一个英国羽毛球传奇就此诞生。罗伯特森平时喜欢社交活动,同时他又是一个极为谦逊的英国人。这次,我们有机会听他滔滔不绝地述说自己关于尊严与骄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甘琼 《体育教学》2014,(5):26-26
湖北省“一校一品”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体敦结合。我省体教结合的一些学校,基本都形成了“一校一品”活动的品牌运动项目,比如像武汉市东方红小学(韩爱平羽毛球学校),其羽毛球是该校的品牌运动项目,人人学羽毛球,人人会羽毛球。  相似文献   

16.
国际羽联主席尼尔森(丹麦人)最近在就世界羽毛球的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概述如下:羽毛球运动正在全世界日益普及。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时,只有10个国家入会,而现在已发展到100个会员国。全世界约有五千多万人打羽毛球。目前羽毛球已被承认为奥运会项目,并可能将被列入夏季奥运会比赛。汤姆斯杯和尤伯杯赛实际上巳成为世界男子和女子团体锦标赛。他说:羽毛球运动是很容易开展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年轻时.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爬山都爱好。1999年春天.我34岁.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网球并迅速爱上了这项体育运动。我觉得网球的魅力无与伦比,是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Mr.Backhand 《羽毛球》2020,(2):110-110
这里是马来西亚紫色联盟最著名的俱乐部——八打灵羽毛球娱乐部,日本队首次拿到汤姆斯杯的功臣田児贤一退役后,也加盟到这里,做教练兼球员。我也不知道他吃了什么,居然胖成这样,人很nice,只是他一口马来口音的英语让我有点儿猝不及防。俱乐部楼道墙上挂起来的比赛服见证了俱乐部的发展,如果说都认识,这一定是暴露年龄的行为了。  相似文献   

19.
严叶  魏鑫  邢潇潇 《体育风尚》2023,(11):125-127
体教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的意义和羽毛球运动的特质出发,梳理了我国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在培养目标、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发展格局、竞赛机制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师资建设、硬件升级四方面探索高校羽毛球人才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成立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中拥有很多国家二级以上羽毛球的运动员,由于各高校缺乏高水平羽毛球的运动员的生源,同时高校的体育部门缺少足够体育经费,无法让运动队去参加全国的高水平羽毛球比赛,所以高校业余羽毛球俱乐部建立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体育俱乐部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建立业余羽毛球俱乐部的外因。是体教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