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记者微博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以职业身份发言?这是记者微博面临的现实困惑。记者微博是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业务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记者微博的问责和管理应该按照尊重记者言论自由、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这三项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2.
马延 《东南传播》2016,(2):47-49
随着微博平台这样快速、便捷、个体性强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聚变,各大报纸媒体的职业记者也逐渐转入了网络微博阵营,跃身为微博群体其中的一个最为活跃的部分。我们将这样的出现方式称作记者微博,这样的微博平台为该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快速直接的信息传播途径,记者身份出现在不同规则和轨迹的传播途径中,正是这种双重性使记者在职业身份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引发了关于传统新闻伦理的困惑与争议。我们对该选题的研究初衷是为了了解记者的微博使用行为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浪微博的APP获取最新的消息,然而网络上的信息来源非常之广,不可避免地鱼龙混杂着一些虚假信息。与此同时,能让信息快速传播的最主要力量就是舆论,微博中则体现在大V和微博记者的舆论引导力。因此,在脱离了传统媒体的层层把关之外,微博记者与媒体人的自律和信息筛选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本文研究记者微博对传统新闻伦理的挑战以便于发现微博记者发布信息的益处和弊端等问题,并针对于此提出如何有效管理记者微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媒体与媒体人是微博中的特殊群体 出现在微博中的媒体与媒体人有四种面孔:第一种是以匿名的身份注册微博,且不公布职业、身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微博客发言;第二种是以实名注册,公开媒体人身份,甚至被微博网站加"V"认证;第三种是既是媒体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报道者或见证者,身份一目了然;第四种是媒体机构的官方微博,面向所有的网民,安排专门的人员维护,及时发布新闻、转发微博、回复评论、组织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4.
蒋瞰 《新闻实践》2012,(2):71-71
我用微博很早。尽管一开始就是实名认证,新浪微博名@古人蒋瞰,但我始终觉得微博应该是一个私人场所。我的做法是,如无必要,基本不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和工作相关的信息,尽量避免个体行为与职业身份的冲撞。  相似文献   

5.
张薇 《新闻世界》2013,(1):75-76
2010年至今,微博在中国迅猛发展,它带有自媒体特征并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当然也包括传统媒体的记者。记者在微博上的言论在哪?他们在微博上的言论是否会触犯自己的职业身份等都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记者微博拥有多重角色,承担的角色期待各不相同。然而各种角色并不总能和谐一致:毫无限制地释放信息可能会伤害"喉舌"角色,影响社会和谐,守口如瓶则会流失粉丝;鲜明的政治家身份会削弱亲和力,扮演舆论领袖过度则易违反宣传纪律。要解决角色冲突,记者微博回归职业微博也即政治家角色应是目前最可行的路径。为此,宣传主管部门、媒体、记者应各司其职,将记者微博的内容约束在公共表达的范围内,促其回归职业微博本位。  相似文献   

7.
记者利用微博发现线索、共享观点、开展微直播、微访等,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但是,在记者微博实际的运作中,很多媒体人却遇到了让他们颇感困惑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惑涉及到对记者微博的问责和管理,以及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鼓励记者实名开博,给予充分自由的空间。记者可以通过实名微博分享信息、交流感受,培养比较熟悉的网络“水性”、敏锐的新闻发现能力和跟踪热点事件的意识。既有利于他们使用这种新型网络工具服务于新闻生产,也有利于他们通过网络扩展人脉增加影响,从而提升媒体的整体品牌。  相似文献   

9.
微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早已成为个人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都创建了自己的微博,此时他们身上具有两重身份:既是媒体机构的记者,需要在传统媒体上记录事实和发表见解,从事新闻生产;同时作为社会人,在微博上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他们在这两种身份下表现出的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权限是不尽相同的。厘清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在话语表达中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黄鸿业 《传媒观察》2012,(10):22-24
微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早已成为个人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都创建了自己的微博,此时他们身上具有两重身份:既是媒体机构的记者,需要在传统媒体上记录事实和发表见解,从事新闻生产;同时作为社会人,在微博上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他们在这两种身份下表现出的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权限是不尽相同的。厘清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在话语表达中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 《新闻界》2012,(4):44-46
微博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雇员——记者——纷纷在微博上发声。这一真正的自媒体工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也是传统媒体最为宝贵的资产——专业媒体从业者的智力成果,微博平台的记者言论边界成为一个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微博带来的这一新变化,认为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涉及三个层面:身份、内容、影响力。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宜疏不宜堵,不可能也无必要占有记者的全部智力成果,要让记者对组织有高度认同感,让微博成为记者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对于记者开设微博,虽然存在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媒体利益与公共利益、言论自由与态度中立、有限社交与无限社交等方面的认识分歧,但不可否认,不论以个人身份还是职业身份,记者开设微博、关注微博已经成为常态。那么,发布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微博,有时甚至是把采访过程全程直播后,记者的稿件该如何与微博区别、让受众获取不同的新闻体验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处理好如下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旦  谢广岭 《青年记者》2012,(17):62-63
2012年3月16日,新浪、腾讯、搜狐与网易四大门户网站开始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微博实名认证政策.未进行真实身份认证的微博用户,将不能发布及互转信息.微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承担着监督环境、协调社会及娱乐教化的重要职能,而实名制的实施正在冲击微博畅所欲言式的“共景监狱”结构,遭受监视、戴着镣铐交流的“全景监狱”结构或将逆转.  相似文献   

14.
胥柳曼 《新闻窗》2011,(6):23-24
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立刻引起网友热烈关注,20分钟内粉丝总数破万。而根据统计,在上述四家网站中,目前共有实名认证的上海各级政务机构微博已达近600个、各级政府官员微博近300个。然而在实际中,笔者发现,针对不同的平台,部分政务微博在发布信息与公众互动交流时,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徐澜 《新闻实践》2012,(2):70-70
主持人小甘:“你微了吗?”盘点刚刚过去的2011年,经两岸470万网友投票,“微”当选2011年度汉字,微博以140字的娇弱身躯撼动虚拟世界,推动社会文明。记者首当其冲做了马前卒,但纠结的是匿名开博,是纯粹做个“自媒体”,还是实名认证不忘角色谨慎发言?说白了,即“记者开微博,私人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12,(6):62-62
堵力在2012年第1期《青年记者》中刊文阐述,2011年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明确要求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微博实名制是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加强言论的自律性,防止匿名传谣言,网络实名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网络论坛存在实名与非实名两种进入方式的区分,非实名网络论坛又有注册登录与双重登录两种管理形式,以IP地址、假名和实名3种身份识别标志对网民进行管理.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研究3种不同身份识别管理模式下网民的行为后发现,实名网民理性、客观,而非实名网民表现出非理性、暴力的特点.非实名论坛中的两种身份识别的网民在行为上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张子晗 《新闻世界》2014,(6):237-238
近年来,媒体官方微博数量不断增加,媒体从业者的私人微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记者不仅在现实世界,也在微博世界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据《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显示,微博世界中,党报以《人民日报》为核心,而《南方周末》则在五大市场化报纸中排名第四位。以上两家媒体记者在私人微博的议题选择中,既体现出职业属性、对同期热点的关注等相似点,也折射出记者所属媒体的不同定位。  相似文献   

19.
赵金 《青年记者》2017,(1):23-25
自媒体的崛起,让原本清晰的媒体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很多自媒体虽没有采访权,实际上也在做公共信息生产传播的工作,传统的媒体边界被打破.与此同时,记者的职业身份也面临着冲击:UGC时代,人人可以成为传播者,社会对记者的身份认知在模糊;记者的自我职业认同也在降低,职业身份焦虑感增强.  相似文献   

20.
李剑桥 《今传媒》2013,(1):98-100
如今,微博已然成为一个全新的媒介形态,这种信息个性化、个人化的生产传播方式,促使专业媒体记者纷纷介入微博,成为微博世界中的一个活跃群体。记者微博为记者提供了另一个传播的渠道和表达的空间,记者以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媒介中,其间存在的差异和张力,使得记者微博具有了进行深入探究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国报纸记者使用微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