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新课程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许多教师感到茫然与困惑:不知道该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2.
“对话”在教学中的运用称之为“对话教学”,它是指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本之间的“对话”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走进新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它成为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呢?一、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械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的开设 ,其意义不仅仅是增设一门新课程 ,而首先是教育观念、教与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研究性学习”呼唤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一、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引路人。教师的角色、知识结构、教学行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 ,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 ,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1 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由于“研究性学习”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  相似文献   

5.
牛颖慧 《考试周刊》2011,(78):160-161
1.品德“思想性”教学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转变.但教育的惯性仍影响着今天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功利性没有得以根本性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继续影响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主宰课堂,只要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就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充满活力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实施,中学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不再是“权威型、稳定型、单一型”教师,而是“反思型、创新型、综合型”教师,由此引发广大中学教师投身教育实践、从事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7.
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只有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给新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框架,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成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是一个交互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完成教与学任务。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我们数学组在2002年根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了数学创新教育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经历了“数学作业模式设计,数学测试创新设计,数学专题创新设计,创新数学的课堂渗透,大胆猜测、实践操作、科学论证、理论运用模式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中,体育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的训练,还是一种心理适应、锻炼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领悟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精神实质,努力摆脱和消除传统模式的障碍羁绊,坚持"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行为习惯和思想情感,从而全面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一举一动总是在种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为此看来,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理念更新是先导,因此,对于一名教师而言,真正能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更新是关键。当前,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新理念很多,我认为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贵在坚持“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1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符合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实践、反思、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性上,使学生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换,教师也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理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索者。然而,仔细审视我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许多课堂教学表面上是新课改的组织形式,而实际行的却是传统教学之实。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教育必须有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引言 研究型教师是指“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须与新课程同步发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在新课程理念力主大刀阔斧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断暴露出弊端: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已不再适应“需求”而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拖累”得“疲惫不堪”.如何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濒危”的现状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对这一话题提出一些拙见,对于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青彦 《甘肃教育》2009,(12):30-30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时期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有科学教育观,会自我教育、善于合作的探索者,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最具体、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英语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只知道记笔记、死扣语法、张不开嘴说英语的“哑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学生角色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平等参与式教学”是“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推行的一种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对象主要为中小学、师范学校的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目的是通过培训切实地改变教与学的过程。为改变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新课程并成为新课程的积极推广者,我校在职前教育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包括邀请有关专家讲学、参观访问在参与式教学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学校、开设专门的实验班进行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等。在经过许多的尝试后,我们发现:平等参与式教学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方面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师是否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而且也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生本教育”理念极大地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广大语文教师发挥潜能、展示才华,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主观认识的偏差、自身能力的限制,在贯彻“生本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质,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应该怎么上--一种新课程价值取向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对教师素质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若用新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现实的教育学教学,则会发现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评价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学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转知成识,变“知识教育”为“智慧教育”;重构教材内容,增强实践品质;转变教学方式,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转变评价方式,变“甄别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