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对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落实"劳动周"活动、破解学校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实践的困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学机构要采取做好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绘制基地劳动实践项目的资源图谱、构建基地劳动教育实践的课程体系、编写基地劳动实践指导的课程方案等举措,参与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温娜 《福建教育》2020,(37):11-13
<正>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都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劳动教育理应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立足主阵地,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3.
王国强 《中国德育》2013,(11):77-78
关于劳动的话题一直是热门话题。人人都知道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然而现实的劳动观教育就像"一个人害了一场明白病"一样,令人酸楚。意外的伤痛无意间听到学生谈论老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言谈举止。一个同学说:"老师今天又在吹牛,说什么劳动最光荣。简直是瞎说,劳动光荣个屁!"另一名同学随之附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促进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对推动其认知发展、性格培养和社会化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在实践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学业,轻劳动""重理念,轻实践"和"重形式,轻实质"等现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可运用七步积极行为,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心理学支持,为劳动育人制度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一些高中生是劳动无能、文章无神、评语无情,被称为"三无学生",如何让这些"三无学生"变成"三好学生"?班主任不能单纯批评、管教和灌输,而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劳动表率面对学校、班级安排的劳动任务,同学们都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让学生爱上劳动势在必行。早上,学生还没到班,我就先开灯,然后把教室的门窗一一打开。学生走进教室,看到教室的通道被我拖得锃亮,地面那么干净。伴  相似文献   

6.
《(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中指出:"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老师给学生做评价,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7.
<正>因为一场未曾预料的疫情,今年的假期变了一副模样。对学生来说,疫情期间的长时间居家、社区的封闭式管理、伙伴们的"隔离"状态,都是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因此,面对这一"超长假期",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学习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养成勤于劳动的好习惯。但据笔者调研,现状不是特别乐观。一些家长更多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他们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学生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家长似乎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  相似文献   

8.
翟爱勇 《教师》2021,(18):65-66
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融合,在"活动+劳动"中通过激发学生崇尚劳动的情感、引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启发学生践行劳动的决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服务+劳动"中通过种植园耕耘、学校劳动服务、家庭生活自理磨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在"创意+劳动"中通过创意制作兴趣小组、创意设计假期作业激励学生的劳动创造.  相似文献   

9.
劳动具有四个重要因素。第一因素是手,第二因素是脑。与劳动分工以追求更高生产力的目标不同,劳动教育要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促进学生在不同分工环节、不同工种间不断变换,以对劳动总目标和各环节都有第一手认识。完全不动手的"脑力劳动"其实不是劳动,只是动脑筋。劳动第三因素是劳动工具,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时最需关注对不同劳动工具的上手领会。劳动第四因素是面对真实现象,因而探索性劳动、艺术性劳动都是重要劳动类型,而传统的生产劳动只是劳动中的一种。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按照显性和隐性课程两元划分,同时考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场域,本文先行给出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重点对隐性课程予以详述,包括校园内劳动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机制建设、社会真实劳动机会拓展。真实劳动、探索性/创造性劳动是高校劳动教育的核心特征,模拟劳动不应是大学劳动教育主流。劳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的关键是一个时间因素,就是劳动之间和之后需要时间间断以促进"反顾"以形成海德格尔所称的"考虑"。大学应促成劳心、劳力的柔性分工而自然消灭"劳心者"和"劳力者"身份的固化,开环大学的本质意蕴即在此,成人学历教育应基于学分制而与正规大学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严从根 《中国德育》2014,(16):64-65
正前不久,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提出,"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这两条都与劳动教育相关。劳动是人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生存需求而实施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  相似文献   

11.
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现阶段各学科、各学段教育过程中,有意淡化劳动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不但制约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同时对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建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现状,作为以"技能"为统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更应以建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素养为重点,积...  相似文献   

12.
"五育并举"中的"劳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其必要性.途径可以是:强化课堂指导,使学生具体感知劳动者的形象之美;注重体验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植学生深厚的劳动情怀;勤于练笔,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亲历活动,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3.
小学劳动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劳动技能。目前,我国的小学课程一般都设置一些简单的劳技课,但是,很多学校重视不够。"劳动创造世界"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倡导的一贯方针。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重视劳技课教育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一.新形势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1.人才的核心特质是创造性。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两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曾欣喜地看到中国少…  相似文献   

14.
劳动精神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它着眼于公共福祉的创造。学生作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独立、勤勉、担当"的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教育的指引,作为教育大系统重要构成部分的劳动教育,则是一种涵养学生劳动精神的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在具有教育性的劳动中"展现学生的交往本性、开辟学生的言说路径以及赋予学生的行动空间",从而化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趋向良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育互联"、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内容是全方面、多场域的.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面临的内在阻碍和外部限制,都成为制约劳动教育实施的因素.厘清劳动教育的障碍后,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者就劳动教育课程的教...  相似文献   

16.
":息壤开心农场",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使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劳动工具,学习了田间劳动的基本技能,也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思维,同时使学生拥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17.
劳动最光荣     
正劳动最光荣吗?此问一出,回答可得谨慎。何哉?一些班主任对于劳动的界定无外乎两种:一是义务使然,今天安排你值日,你不劳动谁劳动?二是学生犯了错误,用劳动将功补过。但凡对劳动如此界定的老师,他心目中的劳动是绝对与光荣一词沾不上边的。在班级管理中,"罚劳动"成为老师的杀手锏。因为对学生,"罚"得不对就会违规,但对"罚值日"却没必要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文教资料》2009,(9):150-151
指导学生写好日记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关键,而教师对日记的态度、点评则是促使学生写好日记的关键.作为教师,无论是从"树人"角度.还是从"写作"角度,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用心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批改日记的四种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娇 《学子》2014,(13)
正小学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理念是:通过教学实践,让每个学生具备动手能力,掌握设计思维,爱上劳动创造,整个课程理念的大方向立足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不过,笔者认为劳动与技术课程除了提升学生技术,引导学生劳动之外,还具备不可忽视的德育功能: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对于个体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规律、创造技术、相互协作,共通谱写了一支支人类进步的  相似文献   

20.
金凤国 《教育》2014,(6):18
正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是广泛的、深远的,它不仅强调学生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外界一切美的事物都是由劳动创造的。"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广义上讲就是人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之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