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公共基础性生态学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两课”和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优势,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和生态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关系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在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意识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设生态教育公共课程,注重生态意识养成教育,开展与生态相关的跨学科教育和研究等培养举措。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五个着力点,进而努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心理意识、价值意识和法治意识,是新时期赋予大学育人目标和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7,(5):103-106
正在成长的当今大学生将是未来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加强非环境专业本科生环保意识,普通高校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贯彻生态平衡思想,探讨一些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模式,旨在为该门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简论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特别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现状近些年来,许多高校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开设环保课程,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意义、原则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对大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普及性和深度性相结合、普遍性和高度性相结合、生活性和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消费观教育、生态美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树立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公共基础性生态学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程背景(一)社会发展的呼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儿童,小学生理应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生态环保理念,并持续不断加入为地球增添绿色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生态教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生态教育也应运而生。高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地方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高校应以公共基础课程为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同时应关注师资、课程建设,生态教育的内涵及有效辐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不断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良性、持续的人类发展需要更为广泛的生态环境宣传和教育。在高校中开设生态环境相关公选课,使大学生生态环境知识和相关理念得以普及和深化,树立科学理性的生态世界观并提高生态环保意识素质,从而提高全民生态意识,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此举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本文论述了环境教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容,结合我国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开展大学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高校开设环保教育公选课程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环保教育公选基础课程在地方理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方法。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涉及环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环保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不能很好地解决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开设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目标是唤醒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女大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发展女大学生的道德能力。课程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社会性别平等观教育、婚恋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观教育、礼仪教育、法制观教育、参政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儿童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环境教育及早开展,环保意识就能尽早在学生心中扎根。"环保小活动"课程,通过班会小活动、常规小活动、实践小活动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培养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提出、内涵、特点与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从创建文明社会角度对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实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更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如今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高校需开设相关的课程并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社会,需加强环保科普,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构建高校“环保科普+思政教育”的新模式。高校环保科普应以环境热点事件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使其学会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以环境保护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引,开设具有思政特色的环保科普类通识课程;建立融媒体环保科普常态化格局,让环保科普和思政教育双管齐下;通过环保科普使学生树立环境伦理意识,明确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廉洁意识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以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视角,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致思理路,可以为提升其实效性、科学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教育不仅对树立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具有独特的作用。高校应着力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0.
牛冰非 《河南教育》2011,(12):29-30
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