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诗人群体,其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与<中国新诗>.但在两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诗人远远超过九位,而最终进入"九叶诗派"的诗人只有九位.在其他诗人中,有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该诗派的外围诗人.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对"九叶诗派"的外围诗人的确认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一些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艾略特重点思索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随着艾略特的影响而出现在九叶诗人的创作中,但双方对无意义的世俗时间的超越是不同的。艾略特通过对柏格森、奥古斯丁和布拉德雷哲学观的整合得出了超越一切矛盾对立的时间观,而九叶诗人则通过对现实矛盾的强烈关注来迎接时间的新生。在九叶诗人对矛盾的强调中,隐现出他们对启蒙任务的承续以及对诗歌艺术独立性的伸张。  相似文献   

3.
"九叶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实践中,致力于新传统的寻求,积极探索现代汉诗的种种可能性,努力融合中西诗艺,为现代汉诗运动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之一.穆旦的诗作里常常出现"上帝"、"神"、"主人"、"主"等意象,其实这些都是"上帝"不同身份的代名词."上帝"曾是救世主,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一份前行的勇气,一股克服不辛的力量.穆旦诗歌里的"上帝"意象是诗人"人身以外"的一个支点与一份安慰.当诗人看到现实里的人们生活在困苦、绝望中,芸芸众生在困苦中挣扎,诗人试图用这些意象来消解现实的困惑与艰难.但是,诗人穆旦发现,曾经至善万能的上帝,再也不堪承受当下的生命之重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哀.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分析"九叶"派的现代诗学观念,并进一步指出"九叶"诗派对于新诗现代化所作的独特贡献.认为"九叶"派根据本土化原则和个性化要求,合理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剔除其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因素,并藉此以与政治口号诗作出根本的区别,建立"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提起九叶诗派,人们似乎总是最先想起穆旦、袁可嘉、郑敏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而很少有先想到杭约赫的。近年来学术界对九叶诗人的个案研究做得不少,可是关注杭约赫的章却寥若晨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当是新中国成立后,杭约赫即掷笔不再写诗了,但即使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诗坛来说,对杭约赫的诗歌所做的研究也还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九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叶认知的不足都可能导致对“九叶”整体研究的偏失;另一方面,九叶诗人虽有共通的艺术追求,但其中每一叶都不乏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对“九叶”整体的研究无法取代对其中个体的研究。所以,现在我们来对作为“九叶”中之一叶的杭约赫做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九叶诗派做更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也有助于避免把“九叶”的艺术共性与其中每一叶的艺术个性混淆起来,从而进一步了解九叶诗人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对九叶诗派有一更为客观详尽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施路  魏懿 《现代语文》2006,(3):67-67
陈敬容,四川乐山人,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九叶诗派诗人之一。有《交响集》、《盈盈集》等,合集《九叶集》等。  相似文献   

10.
黄晓玲 《考试周刊》2008,(1):185-186
从字形上看,我们发现"九"与"龙"字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龙的图腾也必然会使人们对"九"产生一种崇拜,再加上阴阳家将"九"作为最大的阳数,它又和"久"谐音,使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于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形成一种独特的"九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