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盛行于西方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被称为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新方法。其特点是以文本为中心,力图客观地,科学地分析艺术形式,探求其内部各种因素的组合和转换的规律,吸收其中有益的成份对指导我们的文学批评和批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三个时期产生了相对集中的对女性文学批评进行的批评,即1986年、1989年前后和1995年至今。这些批评包括总体上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评价、以批评主体为出发点的分析、对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反思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尤其1995年以后,反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对国内女性文学批评负面影响的评论增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批评家们也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但我们不可因此忽视国内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影响下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与后现代主义两者在特定历史阶段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有相通之处:反二元论,提倡多元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由“破”到“立”的过程,确立了女性主义文本的基本特征为尊重和保持他者性,并强调了创建女性语言的必要性,但到后现代阶段却面临理论上“破”与“立”的相互冲突和实践上为主流所排斥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学的审美功能看眼,通过对我国印象式批评与索隐批评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文学的批评发展道路的曲折与艰难:批评功能未能由对作品的阐释走向对文本的审美揭示;批评对象本能完成由外在批评向内在批评的转换。并预测了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批评与结构主义批评对我国未来文艺理论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女权主义已经使得女性的声音不再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声音,但是总体上看女性作家和批评家的“生态意识”都很薄弱,文化思想界关注作家的“精神生态”的人很少。鉴于此,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文化理念建构的角度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通过女性原则的重新确立、女性形象的重新塑造、“生态精神”的大力倡导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6.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批评特征 ,但他对主体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不同于中国现代文学中主流社会历史批评。本文就其批评中以作家精神为核心来观照社会生活的影响且它与作家艺术世界的关系等特征展开论述 ,试图证明李长之代表了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另一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7.
论毛泽东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毛泽东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两方面探讨了毛泽东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和历史贡献。“为人民”的原则、鲜明的政治标准和推崇文艺斗争是毛泽东文学批评的核心观念。毛泽东的文学批评实践则是革命领袖的社会政治批评与诗人的审美鉴赏式品评的矛盾统一。对毛泽东文学批评的研究和阐释,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的需要,也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是在女权运动的第二次大浪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该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20多个年头,作为一个外来理论,它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兴盛期。然而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日渐兴盛的同时,也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处境之中。不同的起因不同的背景,造成了理论移植后的“水土不服”,原本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看文学了解世界的视角,却不知何时又沦为“被看”的她者。原本是为女性提供言说自我的方法,却不知为何又成为“被说”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文化学批评,是在社会历史批评基础上的发展,它更注重文化因素在文学中的作用,将文学看作一个民族文化史的一部分。首先它突破了狭隘的阶级和经济分析,使文学研究回归本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他者文化的冲击,文化冲突促使文化认同产生,历史文化学批评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借鉴中,加强了文化认同,并对新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传统文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社会形势与文化语境,提出“非主流文学批评”的概念。在同主流文学批评的对比中,分析非主流文学批评的性质、观念、方法、成就及其特点,同时也分析非主流文学批评内部的构成及其不同批评家之间的个体差异。指出非主流文学批评对于三十年代文学批评格局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文学形象批评开始寻找女性被书写、被定义的历史,在对男性文本的"性别阅读"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重视女性话语权力,使女性的声音不再被湮没,使男性的文本开始正视女性的真实存在,这为女性身份的定义开拓了新的空间,也为女性形象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虽源自西方,但二者又有不同。文章主要从政治和理论话语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学批评这种外来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过引进、本土化和学科化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点,经历了被拒斥到接受、落地生根直至蓬勃发展的曲折过程。女性主义批评在繁荣表面下也潜伏着缺陷和危机,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使女性主义研究在一个正常学术化发展的轨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传入中国。在历经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介引进"、"批评实践勃兴"及"研究深化"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地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源引、借用、改造,最终被有效地植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员,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时代给中国女性主义批评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走出研究的危机和困境,获得新的话语生长点和兴奋点的内在要求。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有利于女性主义批评超脱男性中心创作和批评观念的束缚,深刻地认识到女性的创造天赋以及这种创造天赋的优越性和它对人类文化开放性、多元性存在的贡献,也是更新和拓展我们的批评话语的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16.
诞生伊始,女性批评就存在着些许不足。其引发问题的神来之笔也往往是其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西方女性批评的引进触发了我国学界对女性批评的“问题”意识,然而若要深化研究,我国的女性批评研究须立足于现状和问题所在,了解这一批评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模糊性,然后才能探讨出其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7.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既是女权运动的产物,又是文学批评自身发展的结果。它具有斗争性、普遍性、矛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它影响广大但也面临着自身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性别批评作为一个整合的研究模式,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扬弃和发展。性别批评的发展使文学研究扩展到社会性别现象之中,从而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建构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的女性主义思想至今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广泛争议和探讨的对象。其中,她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了不少评论家的关注和评价。文章将通过《三枚金币》和《空袭中的沉思》两部作品对伍尔夫关于战争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指出该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它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詹姆逊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学阐释理论处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转折点。詹姆逊试图实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超越,构建其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阐释新模式。詹姆逊的新模式有两大基本原则:叙事和阐释相统一的原则和形式辩证法的原则。他旨在把文本、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