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71篇,包括先秦典籍、中古诗词、现当代作品、民间故事、美国华裔文学等。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在选录时,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教材或以主题编目,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陶渊明的《形影神》三首、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的教学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五种教材强调的整体语言艺术教学方法。美国的中国文学教学特点表现在:具有系统性,强调整体性;具有广度、深度,而且注重有意义的主题教学;注重从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语言表达技巧、语体风格等各方面去讲解所选作品;注重激发学生思考创作。  相似文献   

2.
对初中阶段的文学作品该如何正确讲读?对这些经典文学的学习又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段的文学作品阅读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只有把文学作为人学来关照,并为之付出情感,才会对作品有更深入地解读与感悟。在此,笔者对经典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丁小梅 《考试周刊》2014,(51):36-36
文学欣赏主要是借助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修养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资料初识、作品感受、理性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学欣赏,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文学概念以及课程标准中所指文学作品类型,明确其对文学作品教学以及学业质量的基本要求,再根据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设计和开展教学,即把文学当作文学,发挥其在发展审美素养、积淀文化底蕴、建构精神世界等方面所具有的其他文类作品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并与其他文类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形成以文化人合力,共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构筑学生精神世界来看,文学阅读教学应是感性实践活动。文学阅读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时间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言语形式,这是与文学大师对话的过程,是提高语感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变文字为形象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掘作品的形象性;最后,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师生情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善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而且要恰当引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学作品意义的理解与接受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被动接收文学作品意义导致语文教学丧失活力。应借鉴接受美学理论,在重视教师教学的同时,肯定学生在实现文学作品意义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文学作品意义理解的特点,建构教师教学图式与学生学习的图式,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体验和创造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祝锋 《教师》2013,(9):47-48
文学欣赏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修养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从资料的初识、作品的体验、理性的思索、迁移的再创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文学的欣赏教育,让学生在文学的欣赏中享受文学艺术的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8.
美国比较学者达姆罗什主编的《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是一部在编写理念和体例上有重要创新的世界文学作品选本:它践行了编者新的世界文学观念,打破东西方划分或文类区隔的惯常做法,以历史分期为主线,再辅以时代思潮、区域、专题、类型、作家等作品划类的依据;它冲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具有真正的全球视野;它抛弃了只选名家名著的“潜规则”,对那些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反映了多种文化的联结、表现了跨国跨文化事件和国际经验的作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把世界文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设定在跨文化理解上,重视作品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关联阅读和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特别是读者反应批评和文学接受理论的提出,完全把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和阐释放到了研究的中心。该理论不仅革新了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文学课的教学也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文学课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注学生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学欣赏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中发现部分理工科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比较低,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感悟不到作品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本文从引导学生以文学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四个方面讨论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教学,是教学生怎样去鉴赏文学作品。而文学鉴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美,就要遵循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它有三个层面:语言一形象一意蕴。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应当从它的表层语言入手,先感受作品的形象,再展开联想,逐步深入,最终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突出的学习行为,在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展开深入的情感交流,不断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让学生通过感悟作品内容思考内在含义,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推动语文教学具有突出的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文学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语文课程标准》把尊重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了新课程文学作品教学的基本理念。下面,笔者就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背景下,名著改编电影成为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及辅助手段.本文试从分析电影与文学作品在文学性与文化性方面的交叉点与分歧点,探索英美文学教学中电影与文学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意蕴,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与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梦 《现代语文》2011,(9):56-5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以自身情感和心灵去体验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高层次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6.
以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常常是以维护自己的社会中心地位为主,而黑人则要通过一系列的艰难抗争才能使自身的权益得到维护。在众多的文学作品当中,截止目前,对于黑人形象的描述已经不在少数,它所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心声,本文主要结合黑人经典文学作品《根》来对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意识觉醒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欣 《现代教育》2004,(11):32-3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收录了宋代以前较为重要的文学作品。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应当和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相结合。以具体的作品来确证文学史的发展进程,通过文学史对于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特征的描述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就宋代以前的中国文学作品而言,其主体的艺术形式是“诗”和“文”,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把握这一总的特点,方可找到进入中国传统文学世界的通途。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文学和语言是实施教学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开展文学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文学作品基本的写作思路等。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文学常识、文学阅读以及文学欣赏。本文从文学教育的内容入手,探讨了文学教育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素媛 《广西教育》2014,(41):18-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能够借助文学作品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智慧启迪,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品析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处身于文学活动(创作和接受)中的、一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心理的和物理的综合存在物,文学作品在文学活动中开启虚拟文学世界;文学文本是处于创作维度的文学作品与接受维度的文学作品之间、并联结两者的一种语言事实性的、物理中介物。本文结合英加登的现象学文论和在二十世纪形成的文本理论,解析了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的以上区分与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