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人类学     
一、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本世纪初,人类学家赫威特、马林诺斯等人批评了学校忽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教养,提出教育家应利用学生的民族文化进行教育。50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开始研究学校教育,如美国的斯平德勒、享利,法国的怀利,非洲的里德等人都是应用人类学观点研究学校教育的。当时,美国人类学协会教育分会和学校中的人类学家、教育家在斯坦福大学开了一次会,会议使人类学与教育的第一本教科书——《教育与人类学》诞生了。60年代,美国面临着社会政治危机,迫使政府要求人类学家为国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一些人对文化的错误理解和运用,迫使人类学家必须重新对文化作出正确的解答;并努力使人类学和  相似文献   

2.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教育人类学综合许多学科(如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历史学、生物学等等)的研究成果,主张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本质和功能,考察教育的成败得失,以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政策,进一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西方教育人类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以美国为首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和以西欧为中心的哲学教育人类学。二者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文化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文化传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传播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对教育及通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是由人类学与教育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学科.我国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对近30年来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梳理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侧重对学科设置,教学与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就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进程而言,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必须要突破传统的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模式的樊篱,进行规范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与教学是学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教育人类学主要研究教育对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它把我们目前各种教育活动以外的许多其它东西也包括了进去,使教育学远远超出了教育活动的纯技术范畴.这些研究将给教育学带来新空气、新课题,给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及教育内容的改革带来了启迪.目前教育人类学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分为美国和西欧两大流派.前者属于文化人类学范畴,主要研究文化传播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人影响的差异;后者属于哲学人类学范畴,主要研究教育对人和人类的成熟完善的任务.人在生活中对教育的主观需要性和社会需要性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起点.人的生存由于其有限的天赋而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社会的发展由于需要某种引导也依赖于教育的帮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广义上讲,没有教育,人将不成其为人.人和教育的这种紧密关系,使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科学也日趋繁荣.尤其是20世纪初叶以来,新兴教育学科层出不穷,其中就有一门学科在国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研究和接受;而在国内,它却还鲜为人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这门学科就叫教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Educatienal anthropology)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甚至国家的基本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的中青年学者冯增俊同志抱着对中国发展教育人类学的虔诚的希冀,克服各种困难,从移译国外有关文献入手,结合自身近20年教育实践经验,搜集大量教育调查资料,并率先在华南师大开设《教育人类学》课程,在此基础上撰写出24万余字的国内第一部《教育人类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类学在国外已有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己走完学科萌芽阶段,正由非学术化阶段开始步入学术化阶段.中国"书斋式"教育研究存在诸多弊端,而人类学注重实证,强调"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恰恰对医治这些通病起到建设性的"文化治疗"的作用.人类学田野工作对教育研究的启示有三:扩大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充实教育研究的方法及视角和丰富教育研究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传承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将该范式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拓展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范畴,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人类学从其产生之初就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有着紧密而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梳理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以及民族教育的关系认为,这一学科应既体现人类学的特点,又发挥教育学特有的功能,真正体现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学科间的关系来看,教育人类学属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名称不能混同,但两种学科可以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促进学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种社会形态中的教育现象的教育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人类学是形成于西方的一门新兴学科,尽管它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是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该领域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教育人类学的应用在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丰富成果.从对成果的梳理来看,我国教育人类学还存在着学科建设薄弱和应用不强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当代社会背景,指出了教育人类学突出的应用价值,并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与研究三个方面的需要论述了对教育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将"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拓展对"人类形象"复杂性的研究范围,将教育人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中.德国教育人类学方法论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主流人类学范式的互动交流和跨文化背景的持续影响下,形成了关切本体性与多样性的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人类形象的"新双重视角",将人类学经典的田野研究方法与德国本土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传统教育人类学的二元对立式思维、孤立式思维和演绎式思维等被整体性综合思维所取代,德国教育人类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类学是人类学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理论。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以此来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的生成与教育发展,深刻地揭示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内在动因和作用机理,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迅速兴起。对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作相应探讨,对推动这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教育研究方法的人类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学方法介入教育研究的背景分析着手,分析了人类学中的实地考察、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的特点和民族教育研究借鉴上述方法的必要性,揭示了人类学方法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几点启示,以期引发对我国民族教育及其研究方法的借鉴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在国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渊源入手,回顾了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萌芽、发展,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了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人类学本土化问题的探讨,既与其是全球化还是本土化、抑或二者兼收并蓄的困惑有关,也与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危机意识有关.为使我国教育人类学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兼收并蓄、视域融合,并最终实现本土生长,本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本土取向,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本土实践,学科体系和理论建构的本土探索,以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本土诉求等角度,揭示了国内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实践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回答:教育人类学为何要本土化,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台湾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台湾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学者对台湾少数族群教育的关注和研究。多样化的少数族群文化是台湾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实背景。台湾的教育人类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并在政治解严之后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目前,台湾的教育人类学以原住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为主要研究领域,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类学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台湾教育研究片面注重量化研究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冯增俊主编的《教育人类学教程》一书首次划分国际上两种不同的教育人类学流派,并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主题的创新性价值加以界定。本书秉持“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服务于生产发展需要”这一原则,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探寻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之路。以介绍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及理论方法,阐述教育与人、教育与文化之关系以及人类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为主要内容,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应然到实然的写作逻辑,理论介绍详实,逻辑体系完整。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教育人类学历史渊源、基本思想以及重要理论、方法的传播与教学,可称作“中国教育人类学教材第一部”。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对儿童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研究是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人类学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文化的个体生成与教育发生的可能性,揭示人类个体的成长特点与机制,从不同角度表达对文化的认识.同时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儿童教育及其研究富有方法论启示.从人类学角度审视儿童教育既有助于我们形成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对儿童教育中的文化选择及课程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