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关注、帮扶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应坚持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帮扶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至2020年本科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在情绪以及人际关系方面较非贫困生表现出更多的问题。基于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高校的教育管理现状,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从基础保障工作、宣传教育工作、特殊群体服务、社会反哺功能等方面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帮扶。  相似文献   

3.
在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经济帮扶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要从根源上帮助贫困生脱贫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根据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精准扶贫下高校需要建立协同、精准、动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索"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实现"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心"。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是高校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面对这一群体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思想问题,高校帮扶工作的价值及引领作用乏力。因此,必须实现帮扶工作与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以职业指导为载体,使帮扶工作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强帮扶工作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当前,学生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帮扶.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高校贫困生群体中开展团体辅导有着特殊的优势.文章梳理了贫困生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目标、方法和方案设计,在已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贫困生团体辅导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贫困生的心理表现、产生原因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履有效帮扶措讫,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展心理素质训练等。通过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行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以期引导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倍受关注。文章就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几点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解困机制,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营造有利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新思路。贫困生群体一直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焦虑、抑郁、敌对化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日趋凸显。在精准扶贫模式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经济扶助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深入融合的缺失,导致了贫困生群体极端化心理问题的多发性。"互联网+"视域下,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教育模式、实现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化,是使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职经济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该群体的心理应付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职贫困生心理应付方式相较于非贫困生更多地采取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更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改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群体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解决的难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领域仍相对匮乏。论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的分析,从创新工作理念、健全帮扶机制、完善育人的人文环境等方面探讨强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党中央构筑的资助体系使得大批贫困生获益。而因贫困带来的心理困恼和心理事件,也引发了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断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贫困生资助重物质资助轻人文关怀,导致贫困生心理和思想上出现许多问题。对此,应整合社会资源,健全贫困生帮扶资助体系,充分发掘贫困生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实现贫困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以粤西高校为例,研究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帮扶机制的对策,为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引发的各种问题日趋严重,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共同问题。针对高校贫困生的这一现状及思想状况,通过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强化扶贫先扶志的理性认识,有效地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树立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心态与价值观念,使高校贫困生走上健康之路,这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学习、生活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90后贫困生的心理有其独特性且行为有规律地表现为稳定的模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透彻分析了90后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而归纳总结出这一群体的行为模式,期望能为开展贫困生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更多的是集中在经济扶贫上,而忽略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需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摆正其心态;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增强其自信;拓展社会勤工助学渠道,培养其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年,高校就业工作称为重点和难点,贫困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基础教育不足、不良的就业心态和资源信息的缺乏,使贫困生就业难上加难。高校通过构建贫困生帮扶体系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该体系包括:开展实用技能的培训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新勤工助学方式、构建社会资源平台、设立求职基金。  相似文献   

19.
解决心理问题是帮扶贫困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着高校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大局.本文归纳了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并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渐增多,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高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高校贫困生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措施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