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变海洋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浙江省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海洋大省,为了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尤其是海洋高等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海洋类专业人才.有鉴于此,海洋高等教育要树立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海洋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l以涉海类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构建海洋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海洋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基地、项目、人才"三位一体.为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尽早建成综合性海洋大学.使其成为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来开展。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广西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能力相对弱势但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地缘优势和文化接近优势转化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优势的不充分、师生实践教学环节互动差等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广西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一高一低"加强实践教学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传媒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对影视制作类专业"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实践,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并着重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师资、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当前"实施海洋开发"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剧增。广西作为一个西部临海省份,为了实现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大力在高等院校开设海洋类相关专业,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海洋类专业人才。鉴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海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国家对涉海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迫切,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海洋信息类人才更加重要.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海洋信息类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开设海洋科学专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广西区内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各高校提供海洋信息类人才培...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实践教学体系与媒体需求脱节、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有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以"能力内敛"为特征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新闻理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设计类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审视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设计类专业‘A+S.CDIO’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培养目标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探讨相关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高校培养电子信息类人才存在的问题;基于跟进式教育理念,构建了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主体,以教学实践、工程实践、创新实践和企业实践为四翼,协同互补的实践育人培养体系;建立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阶梯递进的"跟进式"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电子信息类及其他工程类学科的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迫切需要在专业建设中融入文化内涵.对于高职航海类专业来说,海洋文化底蕴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航海类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海洋文化教育,培养适应海洋文化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9,(6):54-57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提出了一种"三位于一体"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专门构建一套适合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开展的学科竞赛体系,为高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地方高校物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仍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要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我校物理类专业"厚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基础厚实、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物理学人才,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影响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毕业生教育、高校人才培养、课程目标等方面,改善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机制灵活、市场应变能力强等优势,本文以民办高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色为研究目标,以"GPC"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将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在药学类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需求、课程整合、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特色研究,以期为地方高校,尤其为民办高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志宏 《大学教育》2022,(1):124-128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为高等建筑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征程中,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科学政策为指导,以人才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智慧教学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四个模块为核心内容。文章试图对中韩两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比较分析,促进我国高校建筑类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设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矛盾也逐渐增多,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将"控制论系统观"构建工科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系统模式、进化模式和元系统跃迁模式.为高校工业设计教学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及教学方案,推动高校工科设计类专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与调查法,对广西高校体育学人才培养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结果表明,新中国广西高校体育学人才培养取得巨大成就,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但规模小,层次低.面对广西"十五"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作者提出加大广西高校体育学人才培养的规模、提高培养层次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的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好,为广西乃至西部地区高校同类专业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现状,结合新工科背景下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从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创新教育的实际出发,构建了水利类专业创新教育的知识层、训练层和应用层"三层级"课程体系,探索"四位一体"的创新教育经费筹措办法,解决了当前背景下创新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章研究成果可为水利类及其他工科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信息科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科学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科学类人才为支撑,而高校是信息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文章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出"以一个中心为原则、三个构建为依托、五项制度建设为保障"的信息科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现状,讨论了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建设的意义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实施环境类本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