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论语·侍坐章》是《论语》中篇幅较长且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篇语录体散文,被选入多种版本语文教材。由于《论语》中对话向来简短含蓄,所以《侍坐章》中也有不少地方语简意丰,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争议。现选取一些地方作详细辨析。一、"哂"究竟是讥讽还是赞赏关于"哂"的解释,主要有微笑、赞赏、讥讽等几种。"哂"的本意就是"微笑",宋朱熹《论语  相似文献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且最出采的文章。它能够被后世儒学弟子津津乐道,从教育的角度视之,固然有它独具的风格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4.
《论语·述而》十五章"夫子为卫君"历来注解争议纷纭,学者的焦点多集中于父子争国和兄弟让国的伦理、政治的类比之中,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解读方向值得商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孔子在当时的政治处境。  相似文献   

5.
<论语·述而>十五章"夫子为卫君"历来注解争议纷纭,学者的焦点多集中于父子争国和兄弟让国的伦理、政治的类比之中,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解读方向值得商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孔子在当时的政治处境.  相似文献   

6.
由《论语侍坐章》浅谈课堂师生平等关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强 《科学教育》2005,11(6):62-63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这种对话关系究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呢?二千多年前孔圣人其实已经给我们上过一堂示范课。在这里,我想就《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以下简称《侍坐章》为例谈谈:  相似文献   

7.
《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生动地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有关理想的讨论,是一次成功的教育经验,从中可以看到孔子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重视对人格的培养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教学机智。这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某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出一辙,可见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出色的教学技艺对我们现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侍坐章>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也是自古以来备受重视的一章,至今仍被选录进大学、中学的教材之中.但是<侍坐章>也是<论语>里争议颇多的一章,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往往让初学者无所适从.文章试图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侍坐章>中的众多疑点做一个集中而有效的梳理,以裨后学者.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称《侍坐章》)现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虽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鸿篇巨制。本章叙事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情态活灵活现。对本章的题旨,论者多认为应抓住曾暂所答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相似文献   

1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在心里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12.
于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会迷惘,只思索却不学习就会疲惫。”  相似文献   

1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能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凭这一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1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讲了一方面不能联想到其他方面,就不再教导他了。”  相似文献   

15.
刘竹君 《学语文》2007,(4):15-16
《侍坐》教学的两点思考一是因选文具有抽取性、板块化的特征,内容多是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初中阶段《论语》教学重视其格言体之文体特征,这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取向的。高中阶段的《论语》教学重心何在,是辞章还是义理,是眼得还是心悟?其归宿是神坛化阅  相似文献   

16.
《论语》蕴含着朴素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堪称中国人的圣经。  相似文献   

17.
在《论语·先进篇》“侍坐”一章,曾皙描述的志向流传至今,其中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的解释更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针对“浴乎沂”的解释进行考证,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一点粗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论语》首章三句话,是理解《论语》的一把总钥匙。这三句话,提出了学者治学的总则,作出了孔子一生的总结,形成了《论语》一书的总纲。这三句话,是孔子两千五百多年前,提出的治学”三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第一境界,即能够感受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第二境界,即能够感受朋友之间切磋批评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第三境界,即能够感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乐。这三句话概括出孔子一生发展的轨迹,给人展示出一个真实的孔子。一部《论语》,其实就写了孔子三件事:一是他怎样追求他的理想,二是他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三是他怎样看待别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弟子"侍坐"是孔门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形式。《论语》中有三章关于"侍坐"教学的珍贵记录,值得我们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堪称孔门侍坐教学艺术的典范。若将三章整体来看,又会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如子路的独特形象问题、孔子对子路的教学艺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两千多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不计其数的学人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研究与阐释。本文即简要概述了古代对《论语》的注疏情况及新中国成立后对《论语》的解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