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在狂风暴雨中,右手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左手拿着话筒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画面“动人心魄”。让人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却非常稳定,甚至镜头上连一滴水珠都看不见。后来跟几位同学谈及此事,看过这条新闻的大都表示非常反感。为什么?传媒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充当环境的守望者,进而让人们充分了解环境信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对传媒就有明显的“异常依赖”,他们既希望快速获知相…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国出版业生态的一个畸形表现,就是教材教辅图书市场份额大约占70%,而一般图书市场份额大约只占30%;而在这30%的一般图书中,也是赢利少而亏损多。由于一般图书不赚钱甚至赔本,所以,出版社就要靠出版教材和教辅图书所赚的利润来维持运营,久而久之,“杀富济贫”——以教材教辅图书来养一般图书,这种畸形现象在业内也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常态”。管理上也呈现出“杀富济贫”的特点。一、“杀富济贫”是企业管理粗放的表现,不利于集约经营、公正考核以教辅图书来养一般图书,这是全国许多出版社的惯例。出版社为了扶持一般图书的出版,在“…  相似文献   

3.
好的散文被越来越多不成样子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情景让读书人气不顺,意难平。虽说有披沙拣金的传统,人们还是希望不费气力读到货真价实漂  相似文献   

4.
巴山 《新闻天地》2004,(6):51-51
当人类进入衣食住行无忧的阶段,便开始无聊了,各种无聊之举便应时而生。作为地球上的灵长动物,人类的脑袋瓜也确实聪明,什么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事物都想得出来也做得出来。恕笔者孤陋寡闻,但也耳闻目睹了不少,什么喝啤酒比赛、接吻比赛、长发比赛、不吃不喝不睡比赛……一部偌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类似的奇闻异举可谓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5.
一叶 《声屏世界》2014,(5):72-72
前不久,网上有这样一条新闻,看标题就令人瞩目:“病人因欠五万手术费,颅骨被取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这也太不把患者的健康当回事了吧!所以,好多人还没看文章。光一看题目,就已经义愤填膺了。然而,这篇由记者刘广超采写发在《大河报》上的报道.原本用的是一个很平实的标题。“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  相似文献   

6.
7.
前段时间,在学术期刊界,有两件事惊爆了人们的眼球.一件是《肿瘤生物学》集中撤销107篇中国论文事件,另一件是《求索》杂志社原主编乌东峰严重违纪被"双开".和这两个事件一起走进人们眼帘的,还有一个新名词:掠夺性期刊.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新闻媒体在播报新闻、特别是播报突发性事件新闻时, 经常出现不交代具体时间的“×××(书记、市长、领导或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到记者发稿时……”、“截至记者发稿时……”这类语言形式。对这种语言形式,笔者有点武断地认为:大为不妥,不该使用。首先,这类语言形式是模糊语言,表达意义不逼真、不清晰、不精细、不准确。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模糊语言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禁忌,往往会有损新闻价值。其次,运用这类模糊语言形式,有时还会有损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比如:某市油气库发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单位的“笔杆子”写完稿给领导审阅后,便在自己的名字前署上领导的名字,尽管这位领导只是改了几句话,甚至全文未动,却成了第一撰稿人.有的干脆把按领导意图写出的稿子“让”给领导,只署领导的名字,自己甘当“无名英雄”.于是,稿件一发表,领导脸上有“光”,“奉献者”自然也得到了领导的“器重”.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阅读新闻时,发现许多新闻作品的署名就像“糖葫芦”一样,作者名一串一串的。千字以上的大篇幅通讯如此,一百多字的短消息如此,言论稿也如此,就是图片新闻,有时也挂着两三个人的名字,不由让人十分诧异。  相似文献   

11.
吴军 《声屏世界》2006,(12):66-66
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在狂风暴雨中,右手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左手拿着话筒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画面“动人心魄”。让人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却非常稳定,甚至镜头上连一滴水珠都看不见。后来跟几位同学谈及此事,看过这条新闻的大都表示非常反感。为什么?传媒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充当环境的守望者,进而让人们充分了解环境信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对传媒就有明显的“异常依赖”,他们既希望快速获知相…  相似文献   

12.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几家权威媒体中的语言用例: ①董文凯的作品不仅在众多报刊杂志发表,而且在全国性各大美术展览上展出,深受各界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月5日)  相似文献   

13.
6月11日,南国早报一记者到广西全州县公安局采访,虽然向公安局有关领导出示了新闻出版总署核发  相似文献   

14.
传媒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提高新闻节目收视率,传媒一直都在想绝招。发掘奇闻趣事成为一些媒体的首选。然而,由于过分追求猎奇性,造成一些奇闻趣事的“品相”不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的讯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支援.对此.各路媒体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同时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援手。对此,各路媒体可谓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同时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8,(11):1
汶川地震的讯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支援。对此,各路媒体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同时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援手.对此,各路媒体可谓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同时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9.
张沛灏 《新闻实践》2012,(12):51-51
"男子因挪车起纠纷捅死两人血迹绵延50米",这是10月30日,一家著名的门户网站转载北京晨报的一条新闻的标题。在新闻结尾处附有原标题:挪车起纠纷俩男刀扎人。然而,新闻的导语却是这样写的:"前晚10点多,大兴旧宫科技路上岛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