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阶段开设《历史与社会》,比起传统的《历史》、《地理》分科设置在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科学性。此外,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的主要内容也应该纳入《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与社会》整合成一门名副其实的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这一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之一,于2001年开始了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试验,并在十年的实验中创设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3.
吴萌 《广东教育》2002,(6):26-27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必修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的社会学习过程中丰富社会经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和地理为主要内容,并揉合了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它是以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的课程。它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李世平 《考试周刊》2013,(5):141-142
<正>《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必须强化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当调适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一、挖掘知识载体,凸显情感目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6.
综合课《历史与社会》由“社会”和“历史”两大领域组成,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目的。新的课程、新的知识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是我市率先进入实验阶段的新课程,也是一门有着全新理念且在实验中取得初步成功的综合课程,被誉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历史与社会》取代了原来初中历史、地理两门课程,突出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有着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历史与地理课程的简单拼合,而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内容的新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课程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采用了有别于以往大纲的表述方式,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本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有效地进行公民教育,教材编写至关重要。我们教材编写组在结构设计、内容表述、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融合了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正如李大钊同志所说的“把整个的人类社会的生活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这就是说,新教材的编写以人们现实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为纽带,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强调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贯彻这一宗旨。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与社会》在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个历史、人文地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它强调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与诚信教育。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是一门包容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特有教育资源的综合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指出:"对学生而言,人文素质实际上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其核心是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社会》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阐述了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社会分析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的要求编写了《历史与社会》实验教材。由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采用了有别于以往教学大纲的表述方式,有些教师对于如何准确地领会“标准”的内涵和意义有一定的困难,以致影响了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效果。为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试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的“内容目标”做一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7.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要求,力图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本册教材着力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在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课文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崭新课程,它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一门综合性文科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科范围广阔,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因此,无论是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都需要我们有十分充  相似文献   

19.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的要求,力图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本册教材着力贯彻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在教材内容的结构设计、课文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设置的综合课程。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所指出的那样,"承担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