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人民的好总理(1月3号)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人小志高,12岁时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校长在一节主题为“立命”的修身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相似文献   

2.
<正>一、青年周恩来之理想(一)青年周恩来树立理想历程周恩来出生在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家道中落,生活艰辛使周恩来很小就品尝到世态的炎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封建制度深刻憎恶的种子。他不满陈旧的封建思想,喜欢接触新知识,早期在表舅龚荫荪家私塾里读书时就接触了新思想。1910年春天,周恩来随同回家探亲的三堂伯周贻谦来到东北,开辟了人生新篇章,东北曾是帝国主  相似文献   

3.
80多年前东北的一所小学校中,老师问同学们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站起来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件事告诉我们,人民总理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以振兴中华为已任的爱国理想。80年后的今天,在小学里,老师给我们讲了周总理的这个故事。从此,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很想详细了解周恩来以后的事迹。终于有那么一天,我有幸参观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使我比历史课本上更清楚地了解了周恩来年幼时发奋读书以及后来留学法国,在法国召集中国留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研究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了解了周恩来参加领导了向国民党反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亲眼见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接触了早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感受到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的深重,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学识,为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自从那次修身课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像风帆一…  相似文献   

5.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这是1917年时的周恩来。最近,我看了一本《伟人之初:周恩来》的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生活学习的那段经历193年,周恩来参加了南开学校的人学考试,被录取后,面对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他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做到五个“不虚度”,即:读书不虚度,学习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带着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开始了在南开中学为期四年的中学生活。在学习上,由于他刻苦勤奋,成绩十分优秀。在1915年至1917年期间,他不仅获得了国文传观、化…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祖辈何时迁居淮安?周恩来的祖父、曾祖父是否做过县知事?周恩来的启蒙教师是谁?1939年,周恩来续写在家谱上的“恩勤”是谁?周恩来的小婶母陈氏是他的“继母”吗?周恩来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时是否有位教师叫高戈吾?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考证了这些史实。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8.
镜铬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前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桌铭 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并不因为家里有事才迟到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光阴,刻苦攻读。他曾说:“时间就是生命”。 砚铭 陈毅曾请人在自己心爱的砚盒上镌刻了这样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他那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驻在人们心目中。今年3月5日是他百年诞辰,我们和大家一样,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他,为此,我们想着重说说他向社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并以此来校正一些人对学习的偏见和误解。有的人认为“读书学习”,不读书似不能学习。这种理解是不可取的。读书和学习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件事情,读书只能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在周恩来看来,读书看  相似文献   

10.
〔美〕J·A·彼森1937年6月23日撰写的《访问周恩来》.是至今发现的国外记者最早的周恩来采访记。署名波多野乾一(日本),1939年在《改造》19卷发表的《国共再次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周恩来传》,是海外最早公开介绍周恩来生平的文章。署名山田一郎(日本),中央书籍1949年出版的《周恩来》,是日本最早出版的一本介绍周恩来的书。署名许芥煜,纽约双日出版公司1968年出版的《周恩来传》,是美国最早出版的周恩来传记。后此书曾由张北生译.  相似文献   

11.
读无字书     
①书能无字吗?依正向思维,无字便不成书;若从反向思维,确有无字书在。周恩来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笔者无端臆造。②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载,梁元帝是个耽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龙光殿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  相似文献   

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这篇课文结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1903年始建于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旁,2010年异地新建。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小学,清河实验小学确立"来读书"特色项目,一是为了更好传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恩来精神,激励学生一踏进校园,便与童年的恩来为邻,和恩来比读书,做恩来接班人;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来学校,就是来读书的,这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积极承续。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淮安中学是周恩来总理故乡的一所百年老校,自1979年以来,学校坚持开展“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迄今已有41年。淮安中学“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影响了很多学生,学校将周恩来精神作为育人之魂,用周恩来精神感召教师敬业、引领学子追梦,教育和引导师生像周总理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少年时代周恩来坚守的信条,这一座右铭影响了周恩来的一生。 周恩来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人,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县城驸马巷周宅家中,号翔字,幼名周大鸾,别名“周少山”、“伍豪”。 周恩来自幼非常热爱学习,刚满5岁时,就开始识方块字,练写毛笔字,为了把字练好他经常站在木桌前,悬肘握笔,勤学苦练,手臂抬酸了,大人劝他休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极力称赞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是“国之瑰宝”,称赞她的思想、人品、道德、情操像极珍贵的奇珍异宝一样,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教材第12册中,我们学过《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文,本期刊发一篇宋庆龄小时候刻苦读书,立志报效祖国的故事,希望小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18.
本组教材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主题,包括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让学生钻进课本里读书,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运用了比较法,变过去学生用“口”读书为用“脑”读书,品出书中的味来。用删减法——斟酌读《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这段话突出了周恩来同志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毫不迟疑地将生  相似文献   

20.
樊映川(1900—1967),我国现代数学教育家,他主编的《高等数学讲义》(上、下册),自1958年初出版以来,风行国内三十年,至今不衰。樊映川原名樊盛芹,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安徽舒城县桃溪镇。八岁时,他进该镇杏花村第二高等小学读书,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当时周恩来也在该校读书。因受进步思想影响,他曾响应“五四”运动,参加过天津爱国学生运动。 1920年夏,他考入北京大学。攻读数学。192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从此即终生从事高等数学教育工作,直至逝世。1929年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时,因教学成绩卓著,被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