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在清华经历了三次"破格录取":第一次是考入清华时,以数学15分、英文满分成绩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成为吴宓教授的学生;第二次是即将破格录取他继续留校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他答曰"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第三次是在外留学学成归国时,清华大学破例聘请年仅28岁的他为教授,遭到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为此颇费周折,最终聘请方案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离去了,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学业和学术经历,却引发人们对教育话题的思考。我也不禁想起9年前对钱伟长先生的一次采访。那是在北京全国政协宾馆里,钱伟长先生跟我谈起他的一段人生经历:1931年9月他刚跨进清华校门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老本来是立志学中文  相似文献   

3.
吴月辉 《教育》2012,(36):59
百年清华,成就斐然。这些与其历任校长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其中,周诒春、梅贻琦和蒋南翔等3位校长的贡献尤为卓著,具有代表性。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所开创和秉承的治学理念,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奋发前行。周诒春:改革机制重教人格1913年冬,周诒春升任清华校长,在他引领下,清华历史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因为不满足在"工字厅"老老实实办留美预备学校,周诒春于1916年首先提出把清华逐步过渡到一所完全、独立之大学的完整计划。计划第一步便是大兴土木,扩建校园。在他的亲自规划督造下,大礼堂、科学馆、图  相似文献   

4.
涂皓 《教育》2013,(7):26-26
来自北京的杨天去年参加高考,他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有着“切肤之痛”。他就读于北京市一所知名的示范中学,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在学校乃至全区都名列前茅。如果发挥正常,根据往年分数线,其父杨楚认为,儿子有实力冲刺北大、清华这两所高等学府。“我不敢报北大、清华,因为我是‘裸考’。”  相似文献   

5.
柯进 《教师博览》2007,(11):14-16
由于三进两出北大、清华,四川考生张非被媒体视作"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和"考霸";由于两度退学与网瘾之间的一段特殊关系史,以及今年高考再进清华的"神奇",张非又成了被众多媒体不断追逐的"奇才"。然而,对于张非来说,可以带走的,是二进清华深造的难得机遇;带不走的,却是发生在他身后令人深思的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具象的灵魂,是一段历史的承载者与见证者。光影流变,岁月轮转,百年清华穿过光阴的长廊,校园里的建筑也经历着旧貌新颜的变迁。由清华西门进入,漫步清华园,中式皇家园林、美式大学建筑、现代钢筋水泥逐一映入眼帘,将这座校园划分成三个区域,也承载了清华变迁的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搜狐Vs.清华: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后赴美留学。1996年创建了爱特信公司,即今天的搜狐公司。清华时代是张朝阳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当时的他一副书呆子的样子,念书念得很苦。压力、竞争、男女比例失调是当时清华大学的特点,枯燥的生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许多人  相似文献   

8.
每一所名气很大的学校的校史上,都会有一位父亲般的人物。清华90多年的历史,经历过多任校长,虽然早期清华曾有过周诒春和曹云详两位颇有建树的校长,但清华还是把后来的梅贻琦校长视为父亲。 梅贻琦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09年考取清华“史前期”——“游美学务处”第一批“直接留美生”,在从630名考生中录取的47名学生中名列第六。1926年,作为物理系的“首席教授”,被教授会选为改制后的清华第一任教务长,时年37岁。他对新办的大学部进行了切实的整顿,使清华大学部成为一所现代大学之雏形。  相似文献   

9.
白芷 《大学生》2014,(12):40-41
正这样蹭课不是更方便?和很多刚上大学的同学一样,大一时,刘灿也经历过一段短暂的迷茫期。"课突然少了许多,我特没底,心里惶恐极了。"于是,好学生刘灿就蹭起课来。他蹭的第一门课是华科大的公选课《文化之道》。没想到从此开启了他的蹭课之旅。起初,刘灿一周蹭两门校内的课,到大二时,他已不满足只在本校蹭课,经常拉着同学一起骑车去附近的武大蹭课。这一来两往的,刘灿认识了许多同他一样热衷蹭课的同学。某天,刘灿心里突  相似文献   

10.
有段时间,他的写作陷入了困境,觉得没有素材可写。为此,他苦恼了很长时间。于是在一个周末,他去拜访一位作家朋友,希望能得到指点。得知他的情况后,作家朋友微笑着说:"我给你讲一下我的一段经历吧。"于是,他便洗耳恭听起来———那年秋天,我的写作也陷入了如你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月中之"娥"是词人高洁、脱俗、不凡的寄托,千百年来,无数词人面对婀娜娇柔的姮娥,在词海中留下一篇篇秀彩迤逦的诗篇。朱敦儒是两宋之际著名的词人,在他的笔下,"娥"不仅是载托着诗人浓郁的情感,而且伴随着诗人坎坷的仕途经历,早已化作词人心中的知己,摇曳在诗人的生命里。文章即从朱敦儒的词集《樵歌》中的"娥"意象出发,以朱敦儒南渡后的漂泊,出仕及归隐三段经历为依据,来探析朱敦儒在南渡后的缥缈悲音。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8,(4)
新学期第一天,杭州市天水小学的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翻看新课本,而是在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2008万众抗雪"的图片展中,共同回忆不久前经历的那场"冰雪大考"。一张张鲜活的照片,一段段真实的故事,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3.
青杨 《职业技术》2007,(9):45-46
苏州下午的阳光暖洋洋地罩在身上。“清华在读博士辞职修电动车”的新闻在这个城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4月4日,记者赶往苏州,拜访了“蜗居苏州修车的清华博士”董冰。这个在短短10天之内就在苏州开出了4家电动自行车修理店的年轻人,以他令人难以理解的经历,印证着自己“年轻人创业必须打破心理范式”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在近十年来围绕陈寅恪的推崇与传奇当中,他的受业弟子蒋天枢向人们透出一个清矍高瘦、若隐若现的身影。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予蒋天枢,这被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受托之人蒋天枢,作为陈寅恪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1949年后,十余年间两人只见过两次面。这十余年间,陈寅恪目睹和经历了太多昔日亲密无间的师友亲朋一夜之间反目为仇的事情,但他信赖晚年只有两面之缘的蒋天枢。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离去了,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学业和学术经历,却引发人们对教育话题的思考。我也不禁想起9年前对钱伟长先生的一次采访,钱伟长先生跟我谈起他的一段人生经历:1931年9月他刚跨进清华校门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老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但他立即意识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必须科学救国。于是,他毅然决定改学理科。当时他的物理、化学的基础一团糟,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先生不同意。  相似文献   

16.
"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近日,一段清华学生的演讲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的主角叫马冬晗,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一年级学生,"清华最高荣誉"学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答辩中,她亮出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7.
<正>新闻回放象征着清华最高荣誉的2014本科生特等奖奖学金答辩会在清华大学上演,一名大四学生展示的成绩单震惊四座,赢得一阵掌声——20门学科,除了1门98分、4门99分之外,其他学科都是满分。成绩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轰动,网友们纷纷膜拜,称这位大四学生是"清华学神"。这名大四学生叫韩衍隽,潜山县人,是2011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给他这样的评价:"衍隽已经超出了迄今为止我对斯坦福大学里最优秀的高年级博士生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正>365天,在时光长河里只是一串小小的浪花,而对于一个"业已深陷网络囹圄"的学生来说,那是一段"浴火重生"的艰难岁月。只因班主任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才使他得以走出阴霾。——题记这是多年以前,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第1天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作为一名"新兵",虽然经过了诸多的无奈、彷徨,甚至是失望,但总算比较顺利地送走了第一届学生。新学期伊始,我接手了一个新班。当我站在教  相似文献   

19.
No.1清华大学"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王牌。清华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清华的文  相似文献   

20.
正清晨七点半,清华园里的自行车流开始涌动。八点,第一节课的铃声在各大教学楼准时响起。航天航空学院N402的教室里,一堂清华大学里别开生面的课正在进行。这堂课没有公式和笔记,没有课本和讲义,连坐着听课的机会都很少。这门名日"趣味力学实验与制作"的选修课在2012年成为清华首批4门挑战性学习示范课程之一,任课老师高云峰是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黑边框眼镜、淡蓝色衬衫和西装裤,高云峰看起来与清华多数老师并没有区别。但他还有着多个身份,中国力学学会科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