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问题和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思想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自身道德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我们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只要我们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它是我们带领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生活魅力的五彩桥。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探究和获得的过程,运用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景,不但贴近了学生生活,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理解规律的生活背景,选取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尝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使之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一、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美好生活,让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让品德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的知识体系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感悟语文的价值。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说我们所接触的语文知识以及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7.
缘起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叫保蛋行动,这个案例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一天的保蛋活动中,在几毛钱的代价之中,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感悟到尊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品德课教学要"开启生活之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  相似文献   

9.
让语文课堂充满体验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课堂、融入文本、入情入境、涵泳体味。体验的类型很多.有角色扮演体验、情境体验、游戏体验、探究体验,还有集体体验、岗位体验、自我体验、模拟体验、拓展体验等。现在谈几种语文课上常有的体验类型。  相似文献   

10.
张桃兄 《教师》2011,(6):55-55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要求我们每位老师都有责任让每位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都能从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号愉悦的情感体验;指导每位学生都置身于必要的问题情境中,在面对问题、思考答案、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点亮智慧,激活探究的火花,养成探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杨立志 《学周刊C版》2011,(8):139-139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师只有让综合实践课充满生活的气息,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自主研究,从研究过程中亲历和体验发现问题、获取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生活奥秘,才会使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综合实践课充满生活信息呢?  相似文献   

12.
品德课程是以"育人为本"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归宿,同样也是品德课程进行的过程和手段。我们要把品德教学引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内化道德品质,从而实现"知行统一"品德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可见,作为基础学科科学的语文教学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冲破封闭的圈子,植根于生活这片沃土,将学习语文和生活实践熔于一炉,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牢牢把握儿童社会生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本文作者以“关注社会”为主题,自2001年至今,在3-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依据研究性学习的5项原则,通过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效果评价等研究性学习的环节逐步推进课程,创办学生专刊《童眼看世界》,拓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新课标强调教材的内容编排上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活韵味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刘金玉 《成才之路》2012,(8):12-I0007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它突出地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要使品德课堂真正充满快乐,教师应有健全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多样的表演艺术、幽默生动的语言、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一、创设课堂表情,刺激快乐神经根据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实情的基础上,教师想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课程,它从生活出发,必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改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过上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那么,该如何使我们的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真正回到生活中去,切实提升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真正体现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如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