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招男生""非名牌大学毕业免谈"……零点公司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2.8%的城镇居民表示在就业时遇到过就业歧视,而学历歧视则成为最司空见惯的就业歧视现象。学历歧视有一定计划经济时代的遗风,但学历歧视在学历本身也能找到一些结构性的根源,在此不妨数落一番。  相似文献   

2.
<就业促进法>自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在反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规范就业市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就业促进法>依然未能就"就业歧视的操作性定义"、以及"就业歧视方的法律责任"予以描述,使得该法在"反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的司法实践中,仍然是原则性有余,操作性不够.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遗憾的是,它没有引起我国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并由于立法的欠缺,导致就业歧视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笔者针对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等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以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观点     
《教育》2012,(15):7
刘国强:"歧视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副产品■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国强日前表示,"绿领巾""红校服""重点班装空调"等教育歧视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应试教育的副产品。这种  相似文献   

6.
平等就业权是基本人权,它蕴含多元价值诉求与制度目标,是形式与实质上的统一。大学生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损害。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为以女性角色排斥为特征的"性别歧视"、以学历层次与学校身份为中心的"学缘歧视"、以健康与相貌排斥为显性的"先赋歧视"。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法律治理路径需要建立反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增强平等就业权的可操作性;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控体系,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惩处力度;建立反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机制,对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形成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在所有歧视现象中最为突出,对就业或再就业人群危害最大,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最大隐患.如果不通过立法明令禁止就业歧视,便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与成长,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后果;同时,也会严重扭曲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常行为(如片面追求高学历等),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如果任其发展下  相似文献   

9.
正"像你这么漂亮的女生,不太适合我们这个销售代表岗位。""你是独生子女,能在外承受风吹日晒吗?""签约前,你给父母打个电话吧,征求下意见。"3月5日,在湖北某大学招聘会现场,一些招聘单位的要求,让毕业生感到颇为"另类"。(据3月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在就业市场上,一些招聘单位往往会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比如"形象气质不佳"被拒绝、个子太高太矮被拒、女生不要,等等。与这些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职业能力和职业内在客观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上做出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现行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存在重大不足,导致就业歧视难以遏制与禁绝。国家要从对现行法律法规展开违宪审查与清理、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三个方面来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速览     
两会声音针对就业歧视,学校建设、"公费研究生"即将消失等这些"老问题""新问题",政协、人大委员们发出的"声音"值得关注。我认为用人单位这种将非"211"、"985"高校毕业生排斥在外的做法太简单、粗暴,是在"用相马代替赛马",是很不科学的选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基层就业"五导"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何科学构建"政府领导、高校指导、社会引导、家庭疏导、学生主导"的"五导"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2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人才招聘大会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一边是450家招聘单位的展台前汹涌的人潮,另一边,中国政法大学会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在现场设立了"消除就业歧视"公益服务站,宣传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4.
地域歧视在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公平就业和有效就业。文章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地域歧视现象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缘由,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地域歧视现象,发现农村户籍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部分被"妖魔化"地域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容易受地域歧视,从文化因素和现实生态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从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立法、社会组织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就业歧视已影响到我国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行体制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等,提出了广泛开展反就业歧视宣传、将反对就业歧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违背社会公正,加剧了社会矛盾.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规范零散且原则,适用性不强,导致实践中对于各类就业歧视现象的规范效果不尽理想.在对就业歧视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归纳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制定单行《反就业歧视法》,并就就业歧视规定模式、适用范围、法律责任、判定标准、救济途径设计、举证责任配置等具体内容提出了对策建议,使立法从彰显立法态度转向满足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就业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就业歧视不仅破坏了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而且还将危害社会的正常发展,给社会的正常秩序带来不安定的隐患;针对我国就业歧视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存在城市就业优先思想、劳动就业制度歧视、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障碍因素。党和政府要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歧视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反歧视意识的培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歧视"集体无意识"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权救济工作,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教育知识已身陷"迷宫",教师教育事业被拖入教育知识过度、超容的困境.教师教育语境中的"教育知识"是行动之知、动力之知与规则之知的合成物,它具有四重属性:表里性、事理性、多态性和过渡性.创造有效教师教育,教育知识的授受应该实现从"学术中心""学理优先""理论教学""语言教学"向"实践中心""教理优先""立体教学""行动教学"的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