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仗着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违背联合国宪章,袭击一个弱小国家南斯拉夫联盟,但它们没有想到数十天的狂轰滥炸也不能使之就范,却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义愤。于是它们就越来越丧失理智,悍然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炸死我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人,炸伤20多名外交人员,激起了全世界的抗议浪潮。我国记者在南斯拉夫不顾生命危险,冒着北约的炮火,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南国土受空袭的惨状和南人民蒙受的巨大灾难,招致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仇恨。北约在对南联盟进行野蛮轰炸时,摧毁了南联盟的一…  相似文献   

2.
共同的控诉     
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4月1日进入第九天,南斯拉夫人还是说“不”!于是,恼羞成怒的北约扩大了对南空袭范围。3月31日晚,多瑙河上的诺维萨德大桥被北约的飞机炸毁。诺维萨德市距贝尔格莱德以北约80公里,自空袭以来已遭到多次轰炸。这座大桥是经过古堡进入市区的交通要道。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仍然是北约轰炸的重点。从3月24日第一天空袭起,北约没有一天不向那里扔下几颗甚至几十颗炸弹。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主要是炸那里的塞族军事设施,可是直接受害的却是包括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老百姓。28日那天,北约向普里…  相似文献   

3.
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实质是一切主持主义的记者在有关科索沃局势报道中所应持有的正确立场,邵云环的报道也不例外。她的报道充满了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愤慨和蔑视,以及对其狼子野心的入木三分的揭露。邵云环在报道中,善于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增强了揭露的力度。可以说,这篇报道是科索沃局势报道中讲究揭露艺术和技巧的成功的范例。寻找最佳报道时机和报道点。作为一名老记者,邵云环在熟悉科索沃局势的情况下,显然对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和报道方式作了深入的研究。富有强烈新闻敏感的她,没有简单地看待北约对阿族人所谓的误炸,而…  相似文献   

4.
敢为天下先──我在波黑采访中的二三事胡锡进当1994年4月10日,北约空军首次空袭波黑塞族阵地时,一个长期以来北约将直接介入前南斯拉夫战争的预言,终于应验了。10日晚在贝尔格莱德记者站听到这个消息,我甚至没有顾上办手续,就于第二天凌晨3时开车奔向波黑...  相似文献   

5.
23名无辜的乘客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生命就在5月1日那天一刹那结束了,他们乘坐的公共汽车被北约的导弹拦腰炸断。当天,邵云环从贝尔格莱德发回《北约“意外失误”几时休》。标题本身就是对北约最严正质问;对北约的质问是基于北约“意外失误”造成的南斯拉夫平民伤亡的铁的事实,因而是严肃的、正当的。文末,邵云环又发一问,“在南联盟又将会有多少无辜的平民百姓因这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而死于非命呢?”事实无情地证明,悲剧确实重演了。邵云环牺牲了,在南联盟,在一周后的那个凌晨,同样是因为北约的“意外失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开始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南斯拉夫人民对这种野蛮行径的反应如何?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怎样?《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特写《歌声鼓舞我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决心,以及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极度蔑视之情。一幅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巨大图画跃然眼前。强烈的现场感和典型材料的运用是这篇特写的基本写作特色。3月28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日,也是北约对南联盟轰炸的第五天。经过几天的空袭,南斯拉夫人民的士气…  相似文献   

7.
在遥远的南斯拉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一个年近半百的弱女子,出生入死,夜以继日,拼命工作,用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无情地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滥杀无辜的滔天罪行。她为和平呐喊,为正义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穷凶极恶的霸权主义者能杀害我们的同事邵云环,却不能封杀新华社的正义之声。一个邵云环倒下去,千百个邵云环站起来!这些天来,邵云环和许杏虎、朱颖三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英雄事迹,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为振兴中华、强我国力而努力奋斗。三位烈士不畏艰险,热血洒疆场,健笔斥强权的革命精神,更强烈地激励着…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已进行了四天,在这期间,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迅速、准确、真实、客观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有关的情况就成了媒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各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所在。许杏虎发于3月27日的《空袭下的贝尔格莱德》一文针对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利用报纸文字报道的深度优势,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场景和有特色的人物语言,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向人们展现了一幅较全面反映贝尔格莱德市民生活、精神面貌的图画,反映了北约的空袭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的灾难、南人民的不屈精神、坚持到底的…  相似文献   

9.
4月22日晚上,一则《北约要对媒体下毒手》的新华社电讯稿引起了我极大震惊。消息说:南斯拉夫国家电视台已经成为北约空袭的目标。愤怒之余,也曾善良地幻想,也许这只是美国的一种“口头恫吓”。因为早在4月初,北约就宣称要把南斯拉夫的新闻媒体作为空袭的主要目标。于是,全世界的新闻界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4月9日致信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指责北约欲以武力打击新闻媒体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或许代表着世界各地45万名记者的这封信能使北约的行径有所收敛吧。然而我们善良的愿望很快被现实击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于1999年3月23日下达对南实施空中打击的命令之后,巴尔干半岛这块历史上饱经战乱的土地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面对侵略者的导弹,南斯拉夫人民作何反应?他们的生活怎样?3月24日,邵云环迅速发回通讯《悲壮的贝尔格莱德》,真切地记录了面临空袭的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表现了他们对外来侵略的满腔悲愤及不屈不挠捍卫祖国的斗争精神。《生活》杂志老记者保罗·奥尼尔发明“奥尼尔定律”,即“在第一段就要抓住读者的喉咙,在第二段就要把你的拇指塞进他的气管,把他靠墙抵住,直到文章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1.
新闻窗     
南京政院新闻系向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学习本刊讯吴德、刘佩俊报道: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我国驻南大使馆悍然发动空袭,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在空袭中壮烈牺牲。噩耗传来,被誉为“军事记者摇篮”的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师生以不同形式表达心中的无限悲痛和对北约暴行的极大愤慨。大家认真学习江主席的重要讲话,纷纷表示,要继承三位烈士的遗志,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学习动力,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山沟里的“笔杆子”插上科技“金翅膀”本刊讯李耀德报道:济后某仓库党委重视培养一支过硬的报道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12.
3月23日,在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离开了南斯拉夫数小时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决定,北约部队已可以对南联盟境内的目标实施空袭,行动命令由美国将军克拉克和德国将军瑙曼掌握。现在,北约可能随时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好在战机和导弹并没在第一个不眠之夜光临巴尔干。霍尔布鲁克为何谈判失败?北约的军事行动何时开始?加之10天前的那次不成功的访问,霍尔布鲁克已是两次有辱使命了。这位被西方称为巴尔干专家及“米洛舍维奇问题专家”的特使,访问贝尔格莱德近40次,总是欣然而来,得意而去,此番关键时刻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已不再掌…  相似文献   

13.
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狂轰滥炸,一边是英勇顽强的南斯拉夫人民的坚决反击。在正义与非正义面前,作者坚定站在英雄的南斯拉夫人民一边,以凝聚饱满感情而又朴实客观的笔触歌颂不屈不挠的南联盟人民,成为其作品的主基调之一。这篇小巧精致的特写就是礼赞南斯拉夫人民的一曲明快的赞歌。南人民军击落美国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机后,南斯拉夫人民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欢庆活动。作者以此为契机,撷取贝尔格莱德人民欢庆胜利、誓死捍卫祖国的一组镜头,以特定的写作形式朴实地再现了在空袭不断的南斯拉夫正涌动着为正义而战的洪流。镜头…  相似文献   

14.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26日已进入第三轮。导弹并没有带来任何和平,却使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到目前为止,南联盟至少有11名军人牺牲,60余人受伤。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个安置波黑难民的军营也未能幸免,里面的妇女和儿童被炸伤。作为一名常驻此地的外国记者,我也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了自北约轰炸以来短暂而又漫长的四天四夜。我看到的是震惊、愤怒、无奈却仍坚强的无辜的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曾经美丽却在转瞬之间满目疮痍的城市。在美国驻南使馆前,记者问一位过路人对局势的看法。这位50岁左右的工程师说:“…  相似文献   

15.
兔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令空袭南斯拉夫联盟。翌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便将精心策划的空袭计划付诸实施,战争的乌云骤然笼罩了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一枚枚导弹、炸弹落到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夺去了不少平民百姓的性命,数以十万计的难民背景离乡,流离失所,一场真正的人类灾难,正在科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20多人受伤,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住新闻工作者惨遭杀害。消息传来,全省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心情无比悲痛。对不幸遇难的三位新闻工作者表示沉重的悼念,对他们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表示强烈的抗议和严厉的谴责。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走了,走时风华正茂。他们的遇难是新闻界的一大损失,但他们的英魂不灭,浩气长存。他们是我们新闻界乃至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南斯拉夫烙尽职守,忠实地履…  相似文献   

17.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新闻工作者不幸遇难。各新闻媒体立即投入战斗,迅速及时地报道事实真相,以大量情真意切的报道哀悼死难同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综观这些天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首都主要报纸对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一事的报道,可谓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单就新闻标题而言,亦可发现许多可圈可点的精彩之作。消息类标题:概括事实准确表达立场鲜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的空袭,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为国捐躯。三位烈士的精神不死。与三位烈士一起出生入死的,还有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他为了和平,为了正义,为了祖国,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公而忘私,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相似文献   

19.
在炮火纷飞、炸弹轰鸣的南斯拉夫战地,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采写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报道,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践踏国际法准则,肆意蹂躏一个弱小国家的罪恶行径,为捍卫和平、伸张正义而呐喊,一直战斗到壮烈牺牲在北约的屠刀下。他们留下的篇篇战地报道,字字都是鲜血凝成,是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诚可谓铁肩担道义,热血著文章!他们的英名和遗作将永垂史册。 读邵云环和许杏虎的战地作品,尽管会有种种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对南斯拉夫人民的深厚同情,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慨,字里行间充溢  相似文献   

20.
“我们做错什么事了吗?他们为什么要轰炸我们?”面对着一双天真无邪的泪眼和一句接一句稚气的提问,伤心的妈妈无言以对,只是默默地为女儿做着躲避空袭的准备。 这是记者的一位南斯拉夫朋友博什科今早通过电话讲述的事情。小女孩是这位朋友的邻居。 23日晚,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的最后通牒遭到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坚决拒绝后,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下达了对南实施空中打击的命令。24日,南联盟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