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峰的叙事策略关注读者体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得到提示和解释,认识到阅读本身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快乐而轻松地与作者交流的过程。这种"关注读者体验"的叙事策略在小说叙事的创新领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鉴赏视角。  相似文献   

2.
语象叙事是文学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由作家视觉镜像思考转化为图像化语词叙事,经读者阅读引起相应图像联想,形成阅读情感意象体悟,使作者表述与读者接受在意识层面实现图文缝合的完整过程.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语言呈现出鲜明的视觉叙事特征.通过文本细读,考量作品中场景、人物及情节的图像化表述,旨在探讨语象叙事对传递作者创作...  相似文献   

3.
以詹姆斯·费伦的叙事伦理理论为视角,探讨霍桑《小伙子古德蒙·布朗》的故事伦理建构及其重构的效果:实际的读者跟随叙述者和布朗,进入森林的午夜约会,也逐渐进入“作者的读者”角色.一开始,“作者的读者”处于限知的程度,随着叙事进程推进,全知的隐合作者提醒“作者的读者”对不可靠的叙述作出正确判断.故事终了,“作者的读者”明白了布朗夫妻相互欺瞒的秘密,看到了伪善、罪恶对人精神信仰的摧毁,品味隐合作者的讽刺之音.在《小伙子古德蒙·布朗》中,叙述者与受述者、隐合作者与“作者的读者”、作者与读者这3组关系对应着小说故事中特殊的“伦理位置”,它们既内部交流,又或平行或交叉地互动,使小说形成了极有复合性的叙事伦理.读者对小说故事进行伦理取位,回应作者的“文本设计”,小说的叙事生命因此彰显.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大部分采用全知视角来叙事。通过全知视角作者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利用全知视角的叙事特点,作者全面掌控故事,或向读者做出详尽的解释和评价,或留有伏笔做铺垫,予取予夺,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叙事策略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上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在叙事方法上频繁运用局限型视角叙事,包括第一人称视角和局限型第三人称视角。视角的局限型在充分尊重叙述人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也为读者、作者的主体意识留有空间。让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对话关系,从叙事视角出发,会发现谭恩美的作品具有对话精神,并充分实现了华裔女性作为平等主体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冬儿姑娘》从"冬儿妈妈"的角度,以"冬儿妈妈"的独白来叙事。这种独特的叙事角度将浓浓爱意蕴含在其中,并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费伦修辞叙事理论把叙事看作是读者参与的动态进程,叙事不仅依赖作者的叙事技巧和策略,而且需要读者投入情感认知等才能不断推进。"读者"概念的引入是詹姆斯·费伦与此前W·C·布斯修辞叙事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特色所在。有关"读者"概念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四维度读者观的论述中,但是其对"读者"概念的阐释只能算作一种理想的理论模式,不同读者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血有肉的实际读者的差异往往会渗透作用于其他读者身份,二是参与叙事的不同读者身份在具体转化时复杂难辨。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9,(3):81-87
宫斗小说受网络游戏影响,其叙事方式借鉴了网络游戏模式,以游戏升级快感作为其爽文叙事的动力,在阅读层面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阅读期待和阅读欲望,为读者提供了不断升级的快感奖励;以言情、斗争作为其重要叙事元素,以宫斗的强权逻辑折射出大众对权力的渴望,在精神层面满足读者的爱情幻想及权力欲望。但宫斗小说在暂时性的满足读者欲望的同时,也折射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的焦虑与迷茫。  相似文献   

11.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恰当地运用叙事手段能够弥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张力空隙,诱导读者的阅读兴趣。叙事手法中,信息的延迟与压制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弃妇》是这一手法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3.
《宠儿》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莫里森在这部小说中继承了黑奴叙事书写历史的传统,同时又将它融入到了后现代的语境中,并且还采用了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全面及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特殊地位,控诉了臭名昭著的黑人奴隶制度对美国黑人造成的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揭示了由白人上层阶级主导的官方历史,是对真实历史的歪曲。作者运用后现代文学的诸多表现手法,对历史进行解构和重构,在要求人们正视历史的前提条件下,呼吁黑人们应该关注自己当下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王飞 《文教资料》2007,(20):86-87
《红楼梦》运用了复杂多样的叙事人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实现主旨的多样性。不同的叙事人反映了作者设计故事的真实而又多样的考虑,也呈现了不同的感情指向,从而引导着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和感情评判,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作出不同层面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三方面对D.H.劳伦斯所著《虹》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文中指出,作品《虹》不断地变换其叙事情景,在作者叙事情景和人物叙事情景之间进行转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一种研究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研究:先做事,再叙事 教育叙事之所以现在引起了比较广泛的重视,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界正在或者说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教育研究要尊重事实、谈论事实。 所谓教育叙事。就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7.
阅读过程即读者和作者基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根据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叙事角度”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叙事学“既关心文本解读又关心文本的实际效果”。叙事视角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对作品理解和提高审美鉴赏力,它为阅读文本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将叙事角度分析运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表现手法所孕育的意义,有效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会大大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批判的阅读。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莉迪亚·戴维斯因获得2013年的曼布克国际文学奖而受到中国读者的关注。她的小说打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常规和疆界,不受体裁和长度的束缚,以全新的视角诠释思考当代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状况和问题。以《莉迪亚·戴维斯小说选》原文为蓝本,探讨作者戴维斯叙事形式别具一格、叙事视角清新独到和叙事手法独具匠心等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去殖民化。通过运用黑奴叙事,以及对白人至上主义的颠覆,莫里森打破了白人强加在黑人身上的文化桎梏和思维桎梏,从而成功地解殖了美国的殖民。  相似文献   

20.
王卓妤 《英语广场》2023,(12):47-50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1955》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向读者揭露了白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虚伪,同时也展示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以及黑人布鲁斯音乐的魅力。小说既表达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社会的批判,对黑人妇女文化的赞扬,又展现了女性话语权威以及女性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作品中的话语全文和女性意识,对作品更深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