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作家魏巍曾说过:“写好一篇东西,能打动人心,就要把心捧给读者。”写作抒情散文就要做到把心捧给读者,就要吐真情,有真意,  相似文献   

2.
托物抒情,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手法。托物为什么能够抒情呢?原因就在于“物”与“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果不存在这种联系,那么便会——要么有情而无寄托,无从抒发;要么有物而无真情,物成虚设。《又闻蛙鸣》这篇文章就采用了托物抒  相似文献   

3.
散文重在抒情,也贵在抒情。因此,如果是写人叙事,则要借事写出自己对某人的深深眷念或者对曾经岁月的悠悠情怀;如果是写景状物,则要托物抒发个人对生活或者人生的感悟。真情实感,散文之魂。  相似文献   

4.
【概念阐释】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相似文献   

5.
一、抓住诗眼,把握情感的基调诗眼是诗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或词语。抒情诗中,作者常常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物、事)抒情;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或借物(景、事)析理。这种间接的抒情方式,给我们解读诗歌带来不少的困难。但是,作者所选的景、物、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要和自己抒发的情感保持和谐统一,因此作者在诗中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来,特别是一些情感集中、语言凝炼的句子,常常是揭示诗歌主题的“诗眼”。在鉴赏古诗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寻找诗眼。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  相似文献   

6.
古语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是要把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外在的客观形象上,借外在的客观形象委婉含蓄地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为了更巧妙、更强烈地表达某种感情,我们在写作时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实现,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寄托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思想观点,这就是通常被称为“借物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巧妙地表达某种愿望某种感情——赞美或者谴责、歌颂或者批判、认可或者否定——作家常常会在动笔之际先来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选择”,以便选择一个足以寄托其情其理的极生动极具体的“物”,然后再紧扣此“物”,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并果然在看似写“物”的表述中极传神地传达了自己的感情或愿望。此种写法,就是我们所谓的“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8.
钟道莲  王玮 《学语文》2003,(6):15-15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写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它以高超的笔法 ,把一个小石潭的特点及其周围环境表现得妙趣横生 ,令人玩味。一般认为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借小石潭表现自己被贬永州寄情山水的乐趣 ,同时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寄托作者忧伤凄苦的心情。而我们认为 ,后者表现得更为突出 ,即表面上写乐 ,实际上写悲 ,写乐是为了更好地写悲。文章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以反衬的方法 ,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作者的悲伤之情。首先通过一些具体的物象表现自己的“乐”。文章一开头便从听觉角度写出自己发现小石潭的惊喜 ,“从…  相似文献   

9.
《春蚕》(五年制六册14课)的作者,以严谨的构思,朴实的语言,歌颂母亲春蚕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是理解养蚕过程,掌握有条理叙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这一课要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抓住“想”、“变”、“看”三个思维点,克服教学的程式化。一、扣住一个“想”字,阅读全文,弄清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以《春蚕》为题,借物寄意,同时,通过回想,具体生动地表达了对母亲无限敬爱和思念之情。讲读开始,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春蚕》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写的是过去的事还是现在的事?为什么?”学生经过预习,很快就能联系课文回答:写的是过去母亲养蚕的事,因为每到春天,作者常常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巧妙地表达某种愿望某种感情——赞美或者谴责,歌颂或者批判,认可或者否定——作家常常会在动笔之际先来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选择”,以便选择一个足以寄托其情其理的极生动极具体的“物”,然后再紧扣此“物”,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并果然在看似写“物”的表述中,极传神地传达了自己的感情或愿望。此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1.
怎样写好文章呢?要写好文章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使思想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二是使写作技巧十分熟练。前者在这里不作详述,后者是本文的要点,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写作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写作的技巧。写作方法很多,要掌握这些方法,就要“多看”、“多练”。象征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单元主要的写作要求。所谓象征,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主要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话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学生:老师,我们常常诗兴大发,很想写首诗来抒发一下,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请问,怎样才能写好诗?老师:中学生写诗,必须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提炼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平常我们写作文,总是强调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写诗歌也是如此。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真挚的感情。学生:老师,我们发现有的诗语言晦涩,让人捉摸不透,是不是写诗就应该这样?老师:中学生写诗,不能玩弄所谓的“深沉”。在语言上故弄玄虚,变简单为复杂,让人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中国文学本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论语·子罕》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柏表现坚贞的人格。《离骚》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也常常隐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中,不少是这样的。因此,鉴赏中国文学,必须注意有无寄托,如果有寄托,就要进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过表层的意象,体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  相似文献   

14.
情感抒发既可以直接吐露,也可以借助于物,通过描绘事物抒发情感。这个"物"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情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借物抒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生动。如何通过物抒发情感呢?一、选取的物要与抒发的情感有契合点所选择的物必须要与自己的情感抒发密切相连,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似点,这也是借物抒情  相似文献   

15.
《愚溪诗序》是一篇托物言志、寓意深远的作品,是作者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的任上所作。全文以“愚”(实则“不愚”)贯穿始终,寄情山水,借写愚溪风光,借评古代“愚者”来抒发自己被埋没受侮辱.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吟诗赋词,诗人的感情往往是由外物而触发,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而在表情达意时又常常是拟物自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情因物生,物我交融。这里所说的“物”,既包括有生命的花鸟草兽,也包括无生命的风霜  相似文献   

17.
《白杨礼赞》是一篇意蕴深刻的抒情散文,其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占志,借白杨树来象征英勇抗战的北方人民,借白杨树“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敌后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坚强、正直、朴质的品质,并进而歌颂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单元重点内容皆为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的手法。难点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易,言志难,抒情亦难;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关系,看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由一事写到另一事,由一景写到另一景。可考点①对偶、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②抒情、叙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都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状物的文章,同样如此,也要有鲜明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对某一种物晶的描写,或赞美,或歌颂;或借物喻人,或借物说理,或托物言志……运用各种方法,尽情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状物类文章中心思想的特殊表现方法。怎样在状写某一种物品时抒发思想感情呢? 一、字里行间渗透思想感情在状物作文中,空洞的叙述没有感人的力量,只有具体而又形象的描写才能打动人心。赞美之意,热爱之情,必须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必须融化于富有特色的具体描写中。一位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六月的  相似文献   

20.
正抒情散文大体上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物写人,借物言志。例如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石榴》。这类作品往往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看似状物,实则写人,化抽象为具体,变直白为委婉,以含蓄代明说,使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更加耐人寻味。近几年适合写借物抒情文章的中考命题渐见其多,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