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30年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也令国人自豪.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全国各地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也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作为深圳的主流权威媒体--深圳广电集团及其旗下深圳卫视,着力打造了"扬帆万里--‘深圳卫视'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沿海行"的特别节目.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深圳特区报》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透视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因而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由华中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寅领衔主编的《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30万字的著作是当代报纸个案研究的一大收获,是学界与业界通力合作的结晶,它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迫切性:加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迫切性:加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宗文萍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重点是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要靠科技,科技进步要靠人才,人才培训要靠教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相似文献   

4.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16):4-5
李长春:坚定党报也要走市场这个方向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深圳特区报社考察时说,深圳特区报创刊30年来的探索和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了四个相统一:一是实现了党报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党报的思想性、指导性不言而喻,如何在确保思想性、指导性基础上,使报道喜闻乐见、更具可读性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所以一些地方的党报发行要靠党委发文件,但深圳特区报这么多年不用发文件,社会各界、人民群众自觉订阅,这本身就非常难能  相似文献   

5.
刘晓燕 《传媒》2012,(4):39-41
正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就是改革开放的代言人,狂飙突进,备受瞩目。30年后的2012年初,现任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一次政府会议中指出,"深圳作为一座城市,也许永远都会存在,但经济特区不改革创新,一定很快就  相似文献   

6.
深圳特区报:突出“三个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特区报》在国庆50周年的报道中,要突出特色、报出新意,就必须结合深圳改革开放的实际。为此,我们策划时,特别强调注重运用“三个对比”,即通过深圳50年前与50年后的对比,改革开放20年前与改革开放20年后的对比,深圳与实行“一国两制”的香港的对比,鲜明、生动地凸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今天的繁荣”这一主题,通过报道深圳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党的英明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展示新中国的风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经说:抓中国的对外开放要靠明白人。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邓小平话中提到的这个抓细节和具体问题的“明白人”就是谷牧。正是改革开放最初十年,扮演着多个角色谷牧,勾勒出特区政策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金文蓉 《青年记者》2016,(19):21-22
“旗报”的改革与创新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部记载深圳特区报30年历史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这本书从历史的视野,全景描绘了深圳特区报30年的成长历程.“旗报”二字,是对深圳特区报党报文化的精炼概括: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深圳特区报是报业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深圳商报》是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机关报,是一张综合性的经济报纸。去年元旦复刊以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文章,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办机关报的新路子。特别值得回顾和总结的是,用改革开放精神宣传改革开放,为加快改革开放创造了生气蓬勃的舆论环境。高奏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深圳商报》复刊时,市委书记李灏对总编辑说:“商报要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功夫要下在‘深’字上。深圳最有特点的还是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的大庆日子,为搞好“60周年大庆”纪念报道,深圳商报认真总结2008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经验。注重策划纪念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将纪念报道做得活泼生动,这是深圳商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的问题也在增多: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面对形形色色的新问题,不难看出,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深刻指出,必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  相似文献   

12.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5,(12):13-15
10月30目,《深圳商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该报与市化局、市规划局、市旅游局联合举办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揭晓的消息,并在A8、A9版做了两个整版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揭晓特辑”,同时配发有关照片24幅。至此,《深圳商报》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基本结束,共刊发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的各种报道812篇,其中消息116篇、通讯583篇、言论113篇,  相似文献   

13.
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由此产生了对自我的认同及对社会的未来缺乏一种积极的认知,社会整体陷入一种迷惘之中。深圳博物馆作为深圳收藏与记忆的载体,不仅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且其展览内容也极大促进了社会个体对深圳的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所产生的凝聚力是未来深圳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经国家档案局同意,中国档案报社与深圳市档案局共同主办,档案工作者摄影研究会协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圳杯”档案人摄影大赛活动正式向全国专兼职档案工作者和档案行业离退休人员征稿,入选作品将参加年底前举办的“镜头记录历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人摄影展”。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发现,在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同时,体制机制创新也使媒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担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的媒体也面临传播格局嬗变的新挑战。如何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是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8月7日~8日,在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前夕,本刊牵头主办了创新引领转型暨经济转型过程中媒体使命与责任高峰论坛。百余位媒体人齐聚深圳,就媒体如何转型、在经济转型中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展开了深入探讨。本刊将陆续刊发与会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如果从邓小平同志发出这条指示算起,已经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毋庸讳言,我国的科技、人才和教育,如同其它改革开放的各条战线和领域一样,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绩。但还是不得不指出,总体上“我国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的局面,并未实现根本改观,这不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族创新能力和竞争能…  相似文献   

17.
《国际新闻界》2012,(6):128
近日,一部记载深圳特区报30年历史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为《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作序,高度评价深圳特区报30年成就。方汉奇教授认为:纵观这份报纸30年的历程,一直以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为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特区报》堪称"旗报"。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的问题也在增多: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面对形形色色的新问题,不难看出,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深刻指出,必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深圳特区报》明年将迎来30华诞。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第一份报纸,《深圳特区报》肩负改革开放的窗口历史使命,从12平方米的铁皮房起步,发扬敢闯敢拼的深圳精神,迅速发展成为一份立足深圳,辐射南粤,面向全国,影响海外的重要党报。面对当前新的传播环境,《深圳特区报》坚持传播改革强音,报道权威资讯,秉持读者为本,弘扬特区文化,立志  相似文献   

20.
赵泓  张昆 《新闻大学》2012,(3):21-27
本文将《深圳特区报》的30年历史分为3个阶段,具体分析了它在这3个阶段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深圳特区报》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窗口作用。文中还总结出了《深圳特区报》每每在历史关键时刻敢于抢先发声,在党报的权威性和贴近性、服务性及可读性之间寻找结合点,以及报业经营走在全国前列这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