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棘 《阅读》2008,(7):54-55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在写作“武松景阳冈打虎”这一段时,他总是觉得不满意。一连几天,他琢磨着武松打虎的神态、动作。  相似文献   

2.
论《水浒传》成书过程的史地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浒传》是苏北人施彦端,以张士诚起义为故事原型,以兴化湖为地理原型的“兴化说”提出了异议,认为《水浒传》的地理背景是山东东平。本文讨论了《水浒传》成书的历史背景、成书条件和成书过程,论证了元代东平元杂剧作家群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所作的特殊贡献,提出了《水浒传》成书“东平说”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四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以施耐庵、罗贯中的《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代表,以章回体奇书结构的宏大时代史诗,使当时欧洲长篇小说为之逊色。  相似文献   

4.
张绍林执导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后,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以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为代表的一派甚至提出了“封杀”电视剧《水浒传》,重拍《水浒》。本文作者认为,张国光和张绍林在对待如何改编《水浒传》问题上,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自以为是。作者在分析了张国光和张绍林在改编《水浒传》上出现的偏颇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现在暂不争论电视剧本身,也不在拍摄上唱对台戏,可先对小说《水浒传》进行学术讨论,使国人对该书的认识评价大体一致,然后再将其转化为电视剧,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5.
翟和喜  晟楠 《阅读》2014,(47):30-31
<正>"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刘欢这首豪气十足的《好汉歌》吧,它还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才华横溢、博古通今,还是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全方位地了解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创作过程的心态来论证中国古典诗词是“心的艺术”。作者将整个创作过程分为“前心”、“后心”和“整心”三种心态。认为“前心”是空怀平气,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对现实事物审美的一种心理观照;“后心”是“雅淡之情(性)”,它是创作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对审美的观照体验;“整心”是“虚静明淡”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集中和升华。它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心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以往的种种主题说,都是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话语,其阐释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也是相对正确的;不过,《水浒传》的当代阐释则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就是“生存功名说”。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总结出众多新的小说理论。其中,小说创作中的“三境界说,”即“圣境”、“神境”和“化境,”又为小说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金圣叹认为小说创作必须根植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感想,善于抓住瞬间的灵感,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化境”。  相似文献   

11.
宗璞的《我生平所最值得回味的事》为《中央周刊》“暑期写作奖金征文”选登作品。以该文作者署名“冯钟璞”为线索,结合宗璞生平及回忆录等史料,可判断该文为宗璞最早发表的作品。此佚作补正了宗璞生平与创作年表错漏的信息,也为现代文学生产中的“教育”和“征文”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宗璞走上创作之路与其在联大附中接受的文学教育密切相关,而现代周刊的“有奖征文”则为作家的正式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生产与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写作的年代、作者,历来被认为“古诗眇邈,人士难详”Ⅲ,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千古疑案悬而不决。木斋的《古诗十九首研究》以后来居上的阐发态势解密了这一组特殊的文字代码。从哲学与逻辑学的双重视角.都可以看出木斋《古诗十九首研究》方法论对学界的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3.
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核心。忠义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的重要思想,但两部小说中的侧重点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义”,《水浒传》强调“忠”。“义”在《三国演义》和“忠”在《水浒传》中都具有复杂内涵,且两部小说中“忠”与“义”的思想倾向对形象塑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楚辞》中以九名篇者很多。《九歌》、《九章》、《九思》等皆是。诸篇除《九歌》外皆为九章。唯《九歌》则实有十一歌,篇名与章数不合,此乃《楚辞》中一大疑案。何新撰文认为,“九”字  相似文献   

15.
孙万寿  顾文艳 《阅读》2012,(Z1):34-41
<正>兴化,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郑燮(郑板桥)都诞生在兴化。兴化,也是一座地灵人杰物产丰富的水乡小城,那里有一所百年名校——兴化市实验小学。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乐读书、会写作",读书之星,写作之星,群星璀璨。下面,让我们走进兴化市实验小学,打开兴化市实验小学作文密码。  相似文献   

16.
董说的《西游补》主要写孙悟空受鲭鱼精所迷由入梦到梦醒的过程,它是作者借以营构自己心中镜像“梦”作。从创作心理来看,它体现着作者沉痛历史感的“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神游体验的“个人无意识”,作者往往游离于二者之间,而最终仍归趋于集体无意识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中国白话小说由整理加工旧话本进入了个人创作的阶段,不少文人纷纷创作新小说。由于当时小说尚未登大雅之堂,多数作者还不肯显露其真实姓名,署名便取一个室名别号,这就使得近世治小说史者用力稽考,也往往得不出个准确的答案来。由于文献不足征,有的小说的作者恐怕永远也考证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清人丁治棠笔记《仕隐斋涉笔·先正异闻》中有关王世贞与《金瓶梅》创作的记叙的分析,并钩沉梳理其他有关史料,认为吴晗先生关于王家与《清明上河图》没有关系的结论是武断的,轻易否定《金瓶梅》是王世贞所创作也是不科学的。同时,作者还就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谈·祁禹传》中所提供的情况,参考正史的有关资料,从四个方面对一部艳情小说的作者茅镳的一些情况和所具备的素质作了一些分析归纳,对认识《金瓶梅》成书状况及寻觅《金瓶梅》的作者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