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他对“好奇”的解释是“不可遏止的求知的欲望。”好奇会引起对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兴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有句名言:“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如果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新鲜感,那么兴趣就会变成求知的向导,可以使人产生探究的欲望。 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十分强调教学要充分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即造成一个人爱好学习的心理状态。因为只有激发认知兴趣,学生才能出于一种认识理解的需要而好学、乐学,从而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探究。爱迪生、达…  相似文献   

2.
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好奇心的调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好奇,就不会去注意;没有好奇,也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没有注意就不会去发现、去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成为学习的奴隶。与其强迫学生苦涩地学习,跟在教师的后面死记硬背,不如教师大胆创新,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3.
好奇,应该说同恻隐之心、趋利避害之心、羞恶之心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新闻传播存在的前提;好奇是科学发明的酵母;好奇是人类负重前行的动力。好奇,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常常会对成年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产生强烈兴趣。柏拉图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可以说没有好奇就没有知识的发现。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少年时就好奇心极强,甚至终生保持着这种本性。达尔文童年时长时间蹲在地下观察蚂蚁的活动;爱迪生对母鸡孵蛋好奇不已,进而自己在家里的库房做个“鸡窝”,趴在鸡蛋上“孵”起了小鸡。由好奇产生疑问…  相似文献   

4.
没有好奇,就不会去注意;没有好奇,也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没有注意就不会去发现、去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成为学习的奴隶。与其强迫学生苦涩地学习,死记硬背,不如教师大胆创新,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身的注意、好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没有好奇,就不会去注意;没有好奇,也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没有注意就不会去发现、去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成为学习的奴隶。与其强迫学生苦涩地学习,死记硬背,不如教师大胆创新,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本身的注意、好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语文素质又怎样提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精心设计开场白,点燃好奇之火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法国A·塞夫人指出:“好奇心是人类一种往往与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天然的本性,这种本性事实上是推动学生去获得新知识的主要动机,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惊奇和想象力,并螺旋上升,产生良性的循环。”创设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知识对于形成人的道德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普通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是关于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的科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道德教育是绝对必需的。他说,在现代社会里,“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不应当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道德教育之所以落后,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的知识是肤浅的,就在于一部分学生的意识里只留下一些片断残缺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科学基础知识,不爱读书,也没有其它的智力兴趣,他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也就无从谈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他也不可能接受和追求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因而无法进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星星点灯     
《小火炬》2002,(6)
一家公司招聘一名勤杂工,来应聘的有50多人,但经理只挑了一个男孩。经理的朋友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选中那个男孩?他既没有介绍信,又没有人推荐。”  相似文献   

9.
早在80年代初,匡亚明同志在一次报告会上就强调“兴趣成才”,他认为:要想使学生登堂人室,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登堂入室”的兴趣;没有兴趣,他们的学习就只能是被动的、应付的,就不能真正成才。匡老的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总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听讲、爱读书、爱思考,把“大学语文”作为自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好奇先生     
好奇先生是个包打听,他的鼻子总是钻在别人的事儿堆里嗅来嗅去。比方说,他经过一扇关着的门,他肯定会透过锁上的小孔往里看,他要弄明白为什么门关着。再比方说,在火车上,他明明有报纸,却更喜欢伸头去看他邻座正在看的报纸。这样,好奇先生就没有多少朋友啦,因为人们不喜欢他总搀和别人的事儿。这不,和他同住在和睦城的居民正在开会,讨论好奇先生的“好奇”问题。城里一位最老的先生,刨子先生说:“我们必须想个办法,让好奇先生不再好奇。”“您说得太对了。”洗涤剂女士应道。她是城里的洗衣工。“我有个主意,保管叫他不再用鼻…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力求接触、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般经历“好奇一求知一爱好一入迷”的过程,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会废寝忘食。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大早来园,子儇就被小伙伴们围住了,原来是他带来的“文房四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孩子们兴奋地不得了.你一言我一句,围着“文房四宝”好奇地议论开了。在自由议论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又对砚台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好奇,指的是对不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请以“好奇”为题目,  相似文献   

14.
雷辉志 《家长》2014,(8):19-20
在孩子对各种事物都还保持着极大好奇的时候,请好好守护这种“好奇心”,因为,它是引发学习兴趣的主要动力,如果孩子能一直保有好奇心,就能激发他一次次“想要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相似文献   

15.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一种直接有利于学习的行为动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传世名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最重要的潜在条件。 然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要经过“好奇—求知—爱好”的三部曲。 一、激发好奇心理 学生的“好奇心理”是在教学的新颖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求知冲动,它好比是启动兴趣的阀门。我常常在开课之初借助电教媒体变抽象内容为生动愉悦的形  相似文献   

17.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18.
一、引奇激趣,导入新课 小学美术课把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但兴趣又是由好奇引发的,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活在同一班集体的学生,长  相似文献   

19.
心愿     
蛋糕、巧克力……丁奇的口水都流出来了。美梦正做着,“叮——”丁奇被贾铃的电话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说:“有什么事呀?人家的蛋糕都还没吃到呢……”丁奇话还没有说完,便传来贾铃兴奋地话声:“丁奇,你今天一定要早一点到学校!我要给你个惊喜!”然后“啪”地一声就把电话挂断了。“惊喜?”丁奇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学校,他好奇地看着校园里的一切:教学楼、操场、花圃……奇怪,没有什么特别的现象。今天又不是愚人节,贾铃没有理由骗我啊……“丁奇,你看!”丁奇正东张西望,贾铃举起手中大红的海报出现在他面前。“贾铃心灵驿站?”丁奇好奇地看着…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需求探析 兴趣需求是孩子课外阅读由被动真正转为主动的标志.也许有人会觉得,“好奇”和“兴趣”是差不多的.其实不然,“好奇”是一时的,而且是只对新鲜的事物才有的一种心理,“好奇”很大程度取决于外在的新鲜事物;而“兴趣”则是相对稳定,直接指向某一对象的一种心理,“兴趣”通常植根于自身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