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个体品德作为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内化过程。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个性,就得遵循个体社会规范学习与内化的规律来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2.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中内外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青少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须掌握以下道德内化的规律: 1.活动和交往是道德内化的基础。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接受教育,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上人与人的道德关系,逐步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在学校主要接受书本知识,在家庭缺少劳动锻炼,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才能促进其道德内化。 2.从“他律”到“自律”是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客观规律。青  相似文献   

3.
陈永忠 《教育》2013,(7):51
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个体积淀的显著特征,它的吸收、内化、运用表现为一种心智操作性活动。这种操作性的活动是个体独特性的操作,团队活动只有建构在个体操作性基础之上才能发生期望效应。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永忠 《教育》2013,(3):51-51
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个体积淀的显著特征,它的吸收、内化、运用表现为一种心智操作性活动。这种操作性的活动是个体独特性的操作,团队活动只有建构在个体操作性基础之上才能发生期望效应。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创造是时代的主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与创造发明有所不同,它是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活动表现在对已有结果的“重要发现”。这种发现不具备社会意义,但对其个人来说自然是一种创造。在中学阶段,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无疑会有益于他们在成人阶段的创造工作。因此,在教学中应改进方法,更好地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思维创造力。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知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意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他们主动和谐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创造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应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里的学习活动总是处于“学服从教、教服从考”这样一种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它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否主动有效地投入学习,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义,但是由于存在熟知误认为真知、传授知识碎片化、忽略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论、忽视个体价值而内化困难、良构问题与裂构问题差异大而外化变形等问题,知行难以合一,唯有帮助大学生认清新时代方位格局、历史使命与个体价值息息相关,提升爱国主义榜样文化辐射力,引导他们在掌握一定自主学习方法基础上自觉学习“四史”,鼓励他们参加劳动教育、体育运动、志愿服务等集体实践活动,让他们对祖国有真知,建立深厚感情,树立坚定信仰,锻造坚不可摧的意志力,最终将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实验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 ,至今已9年 ,它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它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们景龙学校从1997年9月开始参与主体教育研究 ,经过3年多的实践 ,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研究 ,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它对优化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什么是学生自主发展所谓“学生自主发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主动学习、内化和主动发展 ,从而 ,使他们真正成为教…  相似文献   

11.
温储蔚 《江西教育》2002,(22):11-12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只有当人们真…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人们以学习需要为基础的求知识、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使个体对学习活动保持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它可看作是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特殊的活动倾向,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教育托管”? 目前见诸报端的“教育托管”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家庭教育托管。它是一种家庭式协同教育服务,即相关(教育)机构或个人接受家长委托,将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之外的,本该由家长负责的早、中、晚时段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管理起来。主要承担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辅导、学习指导等职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学活动,是艺术审美教育的活动。它既是一个学生表现“美”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过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多的是靠单纯的师生间的“教与学”来代替这一活动过程,忽视“实践与体验”是学生认知内化的“催化剂”这一重要事实。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的学习必须基于一定的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音乐领悟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中没有学生个体的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理解教育本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尊重、理解学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三种基本的方式,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称为“教学式”,学生个体的隐性内化和显性外化活动称为“独立式”,学生与学生互动称为“合作式”,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内化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基础性信息技术教育。这种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 :“领进门”、“个性塑造”和“文化内化”。“领进门”和“个性塑造”是达成“文化内化”的基础 ,而“文化内化”是“领进门”和“个性塑造”两个层面的本质升华 ,三个层面构成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单纯地等同于上信息技术课 ,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对有关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的技术训练并不以作用于学习者的未来为主要目标 ,而是定位于服务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 ;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其他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习者逐渐形成的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 ,领悟到的信息技术方法 ,才最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正在普遍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现武装青少年,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反对和平演变,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需研究教育的内化机制。所谓“内化机制”,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转化。人的认识能力是在社会影响下,外部对象动作经过内化而逐步形成的,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及积累生活经验都可以实现内化。通过内化,人的心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也不断地提高对活动的调节水平。这一教育的内化机制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一、建立知识结构,为内化提供依据两史一情教育要求的内化,首要条件是让青少年知道历史,了解国情。应建立起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的知识结构。在历史方面应做到“三知道”:知道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爱国英雄斗争史,新中国的创建史;在国情方面应了解人口、资源、环境、民族各方面。可以开展“三个对比”的教育,即:新旧中国的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比,两种  相似文献   

19.
在学生品德形成途径上,传统教育模式和手段重视品德形成的“外化”作用,品德的“内化”应该是品德形成的根本途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品德的“内化”创造了条件,通过体验、合作和评价等途径有助于促成学生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20.
读书内化,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理念。小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要实现范文语言的内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读书。语文课上,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是学生的基本活动;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内化,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