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愁人的同桌     
说起我同桌的"光辉业绩",那可真是"罄竹难书". 她上课读英语声音又小,发音又不标准,下课我教她她也不配合.你说她迟钝吧,偏偏讲段子又是第一名,你说愁人不愁人? 数学课,我就更发愁了.老师讲课她听不懂,下课偏又缠着我给她讲.我使出浑身解数,当时那叫一个"口若悬河"呀,终于,等到她点头说"会了".  相似文献   

2.
<正>当极品学生遭遇奇葩老师,会碰撞出怎样激情的火花呢?一山更比一山高,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不只是老师们的唯一属性哦。老师也是普通人,也可以很萌很有爱,也充满了无穷创意和激情!A张雪峰ZHANGXUEFENG被讲课耽误的段子手奇葩指数:奇葩表现:上课如讲段子,不去讲相声可惜了。  相似文献   

3.
喜欢相声的朋友没有不知道李伯祥的,他的《报菜名》《地理图》《百吹图》《谦虚论》等著名段子每次都能令人捧腹大笑。现这位年逾花甲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除了在舞台上给人们送来欢乐,回到家里还要承担起教育隔辈人的任务。李伯祥有两个孙子和一个外孙女,他们都在天津市南开区南江里小学上学。由于父母的工作都很忙,所以他们大部  相似文献   

4.
以“段子”文体独步文坛的天津女作家王小柔,在最新推出的《还是妖蛾子》里,将她讲段子的热情和本领发挥到了极致:全书七十多个段子,揪时尚的破绽,拿平日生活里的鸡零狗碎说事儿,三五分钟的小短文,都跟甩闲话似的,句句带劲儿,段段过瘾,尽显王小柔的“平民式幽默”。!书名解读:妖蛾子,是流传于北京城与河北一带的方言,专指出奇出新的怪招数,因此常被用来形容离经背道的人。"选段一:“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能随时开始另一种生活,到另一个城市,以另一种心情。我们以为自己可以飞翔,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什么地方。我们进行着长途迁徙…  相似文献   

5.
他·她·他     
韩寒这个叛逆得如此彻底的人;这个敢与教育制度对抗的人;这个用一支犀利的笔抨击着他所厌恶的一切的人;这个敢于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的人!他写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也是我们所想的。他敢于写出来,还洋洋得意地说“:就是我说的,咋了?”我们却只能暗地里说。记得一次学校补课,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反感,同桌的小小气呼呼地对我说:“你老姐我明天不来了,小妹你就自个儿在这地狱里耗着吧!”我知道她明天一定得来。第二天,她果然来了,冲着我无奈地笑,我理解她。的确,我们又能怎样?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考试卷上写下大大的几个字“:我不考了。”…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慈悲     
丁之境 《师道》2013,(5):40-40
很多年前,听过两个从佛家理论解说教育的段子:段子一:按照禅门的"顿悟"说,学生优秀与否,和老师没有多大关系。优秀的都是顿悟的,不优秀的是还没有顿悟的,有些人迟早要顿悟,而有些人则一生都是不开化的。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一直在做无用功的职业。这辈子做老师的,都是上辈子干了坏事的人,佛罚这些人用一生做无用功来赎罪。段子二是以段子一为理论基础的,或者是段子一的形象化、具体化、幽默化: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这看起来很符合佛家的轮回说  相似文献   

7.
傅悦同现在三岁半,但在“四海”学习四个多月却已能背诵很多大部头的古文经典,其表现让我们成年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从一个只知道满足自我的孩子学会了关爱他人。原来她有什么好吃的从来不让别人吃,别人硬要吃她就发脾气,跟她讲道理她不听,还说:“谁买的谁吃。”现在她已经完全变了,总是主动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而且从中也感受到了快乐。妈妈生病了,她主动帮助妈妈端药,还诵读《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的词句,把药送到妈妈嘴边。仅仅三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举动让我们很受震动。她总是主动帮家里做家务,而且把此事已当作…  相似文献   

8.
7天的军营生活让四班的学生初具凝聚力.有了"家"的概念.每每提起军训时他们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学生们总是无比自豪. 开学的第二周.班里插入了一名新生,这个没有参加过军训、个子矮小、性情古怪的小女生很快成了班级的焦点人物.说她性情古怪一点都不为过,她平时沉默寡言,课堂回答问题的声音小得只有她自己能听到,而且,她从未和我这个班主任打过招呼,见到我就会转身躲起来.开学初的一次班会中,我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爱班级吗?"全班只有她一人回答:"不爱".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奶奶带大的。对我来说,奶奶是超人。每到夏夜,她能整晚整晚地不睡觉为我摇蒲扇驱蚊子;她能一年到头都不生病;她会讲好多好多的故事;最了不起的,是她能做出所有我想吃的东西,无论是什么,只要我告诉她,她都能做。吃来吃去,我最爱的还是奶奶的炸萝卜丸子。还记得当时我趴在窗户边上,看着奶奶"唰唰"几下便  相似文献   

10.
Unsafe: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之前杨笠的段子"为什么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就让部分人觉得被冒犯了,甚至因此抵制她的代言,我想问:幽默和冒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应该怎样去避免开玩笑却不小心冒犯到对方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11.
他和她     
许久之后,她还能感到他的手抚在肩上的温暖。夜晚早已逝去,他仍能看到她在他面前微笑。 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他们俩都知道。  相似文献   

12.
朱向明 《生活教育》2013,(7):117-118
赵本山为什么长久地受那么多人欢迎——不分年龄不分阶层?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拥有许多足够精彩的"段子"捧给大家。老师也一样,倘若课堂上让孩子足够有神,"段子"应该是选项之一!的确,"段子"为许多孩子的最爱,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倘若在评讲孩子习作时恰当地植入一些"段子",效果如何呢?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实践,不妨晒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一个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微笑中有几分忧虑:“马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不用说请教,我们一起来讨论。说说看,老师能为你做些什么?”我说。“您说,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我笑了:“你能把这个问题讲得具体一点吗?比如,你碰到了什么具体的难题,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是这样,我是个挺在乎同学关系的人,我也在往这方面努力。但是,我感到同学们并不是都很喜欢我。可是,我们班上的另一个女孩却非常有人缘,她不当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喜欢她,她当班干部的时候同学们也喜欢她。您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先不去管那些大道理是怎么讲的。你能…  相似文献   

14.
学校有一位中层干部,经常对我诉说她的痛苦。比如:教师不服从她的工作安排,她精心策划的活动教师不愿意参加,或参加了也不参与,没有研究气氛等等。学校大部分干部都是教而优则仕,这位干部的个人素养是非常好的,在本专业领域也比较有智慧,实践层面的研究都是跑在学校其他教师前面的。她的诉说,引起了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羊婆婆爱讲故事。她的故事也不知是从哪儿学来的,总是讲不完。一天,羊婆婆遇见兔小弟、猪大叔、鹿姐姐和鸡妈妈在一块玩。她说:“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大家都爱听故事,于是都静下来听。羊婆婆说:  相似文献   

16.
<正> 学校的画廊前挤满了看热闹的同学,大家边看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大伟指着其中一幅对丁凯说:“看不出咱们班的李菲菲还真有两下子——这大虾画得,没说的了!”丁凯撇撇嘴,不屑地嘀咕了一句:“哼,还不知道是不是她自己画的呢?”周围看热闹的同学听了丁凯这句话,纷纷凑了过来。  相似文献   

17.
《八小时以外》2014,(11):91-91
跟谢娜结婚是不是张杰此生最正确的决定?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原本羞涩、不善言辞的张杰在公众场合越来越如鱼得水了。回想几年前,用四川方言讲段子还是张杰的唯一保留节目,时至今日,他已经能跟媒体谈笑自如了,这不能不说是拜谢娜所赐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妈妈对我很关心,可是关心的方法却有些“土”,有时真让我接受不了。土政策之一:妈妈给我买衣服有原则,就是内衣必须是纯棉织品,而外衣都选颜色鲜艳的。内衣只要是棉的,不管多贵,她都买。有时甚至连奶奶从前自织的土棉布,她都要给我做内衣。她说:“现在的化纤布料,外观好看,就是对小孩的皮肤不好。”不管我愿不愿意,她都非让我穿。说来也怪,穿上后我的皮肤还真没瘙痒过。可她买外套就不同了,只讲好看,不讲质量,越是化纤越买。妈妈说:“这布料既便宜,又好看耐穿。”她就这理论,我能咋办?土政策之二:夏天同学们都带高级瓶装或罐装饮料喝,可妈妈…  相似文献   

19.
女儿和我有着许多共同的爱好,其中之一就是逛书店。我们逛书店除了各自选购自已所需的书之外,选一两本我俩都爱看的书回来一起看,是我们的一大乐事。 我们一起看书有多种方式,有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有时是她念我听、她讲我想;有时一本书夹上两个书签,我俩穿插着看。无论是哪能种方式,一同读书的快乐始终伴随着我们。 最初女儿小,一起看书自然是我读她看我讲她听。无论讲什么,她都会聚精会神地听。那时只要和她一起看书,她便高兴地把她的书都拿出来,叫我一本接一本地给她读。有的书读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她都不厌烦,而且总是听…  相似文献   

20.
每次上课,一看到那个角落,我就会想起那个可爱的“小豆豆”。
  她---一个让我和所有老师伤透脑筋的孩子。课堂上从不停歇,任何东西在她手里都能成为可以吸引她及她身边孩子的玩具。她的话的确很多,一天到晚似乎不用休息,而且她总在你上课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两句与课堂教学毫无关系的话,不是打乱了上课的节奏,就是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好多老师都为此教训过她,但她依然是我行我素,毫不收敛。我也找她谈过,我问她为什么会讲那些无关紧要的话,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讲,只是自己想到哪就说到哪。后来经过了解,原来她们家是做酒店生意的,家里常来常往的都是一些客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店里一来客人,见她可爱,总是逗她玩,她也特别喜欢和别人说话。时间一长,她的话就越来越多,仿佛是不说话就会憋坏似的。我觉得这不是坏事,能说会道总比问了一千遍却一句话也不回答的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