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热爱围棋.不管我与朋友下棋是输还是赢;同样的,我们广大棋迷热爱围棋,也不管我国的职业高手们输还是赢。2005年以前.国手世界比赛的成绩总体上说比较惨淡。那时我热爱围棋,总有太多的期盼。2005年以后,世界比赛成绩突飞猛进,2013年甚至出现了六位青年才俊分别登顶世界大赛顶峰的壮观景象。我来不及让庆祝的心情平静下来,就迎来了下一场庆祝,然而,在新的一年快要到来的时候,不知为何。我却有此疑问:我为什么热爱围棋?我比以前更加热爱围棋了吗?  相似文献   

2.
轻松地带     
哪个好 甲:你猜,我是围棋下得好,还是象棋下得好? 乙:我想应该是围棋下得好。 甲:你怎么知道的,你见过我下围棋? 乙:没有,但是我见过你下象棋。  相似文献   

3.
吴启雷 《围棋天地》2014,(21):98-100
这是我第一次接到围棋杂志的约稿,此前我的文章大多是刊登在一些国学类的期刊上,但主要方向也都是我所专修的宋史和书画史一类。至于围棋方面的文章,在我的新书《画中有话》上有一篇专文介绍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但那篇文章至多也只是提到了文章的“围棋”元素,至于围棋历史、文化一类的文字还是不多。毕竞,我主要是做宋史和书画史方向,围棋史是不敢多写、乱写的。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围棋天地》2008,(16):102-103
读了四十五分钟,很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希望对于大家讨论有所裨益吧。 首先,我认为,就现在的技术而言,以“四十五分钟”穿越天地所说的黑胡同是不可能的。何况,一旦如此容易就掌握了,围棋的高雅也会大打折扣。一学就会,一会就通,那还是围棋么?那还是那个可以穿越千年的木野狐么?有些东西因为难于成就才高贵。换算成成语叫物以稀为贵嘛。  相似文献   

5.
大家认为围棋是容易还是难呢? ——这还用问,当然是难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这么回答。但是,我们通常感觉到难,是因为想要去弄懂原本不懂的事情。而我所主张的“区域压力”的出发点,就是要将高深莫测的围棋变得简单。——如果能够简单地将围棋下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围棋真的能像你说的那样变得简单吗?  相似文献   

6.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8,(3):103-103
本人是个围棋迷,自从接触了围棋以后,就觉得其它的棋类简直就不值得一提。因为喜欢,所以就希望周围下棋的人能有更多,可是我发现下围棋的人还是太少了,因此我说围棋并不算流行。所谓的流行,是指棋迷的相对数量以及社会的关注度和知晓程度。从世界来讲,围棋人口大部分在亚洲,亚洲又集中在中日韩三国,实力也最强。而中国又集中在北京等大城市,而北京又集中在很少的一部分人群当中,只能说是形成了一些小圈子。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04,(19):48-48
Chris Kirschner:我想围棋规则要统一的话,每个人的姿态都要降低一点就好了。我在学围棋中受益无穷,我是从我祖母那里学会围棋的,我祖母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下围棋的话,就不会有战争了。吴清源和岩本薰也这么认为。我们除了推广围棋之外,还要使围棋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北京——巴黎一次十八个国家两百名棋手参加的比赛,自然要有诸如筹集资金、组织编排等庞杂的工作。令人吃惊的是,搞这摊工作的竟只有法国围棋协会的两三个人。他们不仅把全部比赛安排得有条不紊,不出差错,而且自己还都作为围棋选手参加了比赛。1978年7月,我亲身感受到了第22届欧洲围棋锦标赛的高效和多彩。是的,这次不仅有锦标赛,还设有主要邀请赛、让子棋邀请赛和快棋比赛等。而这一切,当然还是由那两三个人组织。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你最希望去哪些城市?”“东京、巴黎。”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东京拥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围棋手和数量最多的围棋爱好者,东京还是东方最繁荣发达的城市。巴黎是西方文化的中心。我在青少年时代就  相似文献   

9.
迈过这道坎     
《围棋天地》2014,(20):20-21
围棋充满魅力,使无数人沉湎其中。围棋也充满奥秘,棋盘纵横十九道,黑子白子,可以演绎出无穷的变化,正因如此,才有“千古无同局”的棋谚。在古代,无数文人雅士,为了“终日长消一局棋”,可以辞官隐居山林;当今更不乏为弈棋而废寝忘食的棋迷。围棋里有短兵相接的激战,有决胜千里的谋略.有置之死地的悲壮,也有直捣黄龙的胜利喜悦。纹枰对弈,乐而忘忧。围棋的奥妙,只有爱之愈深.才能悟之愈彻。围棋对于我儿子,更是生活乃至生命中不能放弃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漫步成化     
真言 《收藏》2013,(11):65-71
自有记忆起我就喜爱收藏。我的祖父、父亲都喜爱收藏。他们有不少藏品,字画、瓷器、玉器、家具真可谓精美罕见,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瓷器,长期耳濡目染和摩挲把玩。慢慢地竞玩出些道道来了。  相似文献   

11.
寂寞高手     
我有两个朋友都 是围棋的爱好者,其中 一个还是高手中的高手,工作的闲暇时分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着许多事情,围棋便也是一个话题,但很遗憾,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  相似文献   

12.
棋艺评刊表     
2002年 第七期围棋世界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棋力:收入:交友资料:本期栏目好○/中△/差□/第一视点华夏烽烟棋艺日历国际风云日本季风风云人物棋艺精研联赛风云职业经典道场研究会青年突击队版权页流金岁月我来上课段位测试棋艺排行榜俱乐部名人围棋流派争辉时空战场棋艺道场您有何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写在这里,我刊将及时做出调整313首先在此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填写地址时注意字迹工整您购买《棋艺》的方式您每月购买到《棋艺》的日期邮编您是否每期必买本刊您的棋通常是在哪下您的棋友通常是您在围棋方面月支出您最喜欢的栏…  相似文献   

13.
姚枫 《围棋天地》2005,(12):68-68
当年我们这些复员兵被分配到北京市科委下属单位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下围棋,都下象棋。只有一个叫晓东的在文革时期下过,水平大概有业余1段,他自称是单位的“棋圣”。他和我们下都是让6子,没到中盘我们就全死光了。我真是搞不懂,围棋怎么会是这样呢?象棋你别说让我车马炮,就是让我一个马也别想赢我。围棋真是太玄妙了,后来大家发现围棋更有意思就不下象棋了。棋圣自然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相似文献   

14.
前面说过拜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声势,托围棋文化的福分,虽然我既没有上“学前班”,也没有满七周岁,还是混进了爸爸单位附近的小学校。按说我这么个在“各个领域”腾挪、转换过的“散仙”,冷不丁进了教室是很难适应的。但是开学前几个月的围棋学习,至少让我练就了同龄孩子少有的“坐功”,所以“布局”阶段至少没出“恶手”,尽管老师很早就敏锐地发现我在课堂上不够“老实”……  相似文献   

15.
各位棋友读者,2007年我们将继续开设有奖指错和有奖征答活动。大家可以通过邮信、发E-mail的方式参与我们的活动.其中有奖指错的奖品为下一期《棋艺》杂志,有奖征答活动的一等奖为《棋艺》2008全年杂志,二等奖为一季度杂志。我这人爱好广泛,什么都不精,但相对别的爱好而言,围棋算是我最大一个爱好了,上高一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围棋有了接触,也认识了我一生的朋友小斌,从此,对围棋的爱好就一发而不可收。我和小斌现在虽然隔江而望,有了各自的家庭,但每次见面总是一番对杀。儿子6岁时,我把他送到我的一位围棋朋友那儿学棋,  相似文献   

16.
围在网中央     
围棋到底是要走“精英路线”,还是要成为大众化的项 目?我还是偏重后者。因为我觉得从大的意义上来说,让广大人民学会下围棋,是让我们通过围棋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一些方法,陶冶性情等  相似文献   

17.
小小建议     
《围棋天地》2013,(6):21-21
尊敬的《围棋天地》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个高中生,从小就喜欢下棋,现在已经5段了,我们家一直喜欢看《围棋天地》。这一期3、4期合刊与以前迥然不同,用了两百多页来精讲八盘名局,想必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我很喜欢这样。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芮乃伟对战李赫的那盘棋中,  相似文献   

18.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1):80-82
“天地讲义”在去年开篇时,因为是从最基本的围棋知识开始,所以,我对已经会下围棋的读者说:“路过这里时,就不必减速刹车了,请直奔下一站吧。”但是,说归说,我内心还是希望各位都能来看一看。是否真正地认识、理解“围棋的本质是效率”、“棋子有生命、有能量”、“看似不动的棋子其实始终在作相对运动”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我们究竟能从围棋这个文化思想宝库中摄取多少精神营养,这就像对单个汉字的了解程度决定着汉语的使用水平和欣赏水平一样。以“步”字来说,如果知道这是象形字、它的上下分别象征着脚印的话,书写时,就既不会将下边误写为“少”,又能够平添几分情趣。  相似文献   

19.
我非常喜欢围棋,在年少的时候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自以为棋力业余2段,但对围棋的认识和理解是九段。上初中才认识围棋,由于周围会下棋的人很少,且水平又不太高,所以围棋水平提高得很慢,但这一点电不影响我对围棋的热爱,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买围棋书,有时间就打打谱、做几道死话题,甚至高考前还抽时间打上几个谱,过过棋瘾。  相似文献   

20.
春雪荐书     
《新体育》2011,(1):78-79
心为之物也,日用则日精,数之为理也,愈变则愈出,以心寓数,亘古无穷也。此为清代围棋古谱,棋风优雅,道理深邃,是围棋爱好者难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