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读书不求甚解”,是东晋以五柳先生为别号的陶渊明的自况、许多人把这看作是他的洒脱与颠狂.其实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他在《陆象山语录》中有这样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邓拓同志把这首诗引入了杂文《不求甚解》之中。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好读书。读书是一种悟道的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在汉魏之际文化背景,儒家“立象尽意”,道家“得意忘言”的思辨,“不求甚解”的精义是玄学家的“宗本息末”的思辨方式,这与他的思想变化,人生道路转折密切相关,他把读书与自然道化联在一起,表现为人生的最充分的自觉和成熟,把汉末以来人的觉悟提高到超出时代人的高度,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他在《陆象山语录》中有这样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邓拓同志把这首诗引入了杂文《不求甚解》之中。  相似文献   

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强调了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能忽视其人文性。重视语文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有很狭隘的功利心,陶渊明之"好读书,不求甚解"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句。历来论析颇多,或认为其是治经方法,不拘泥于烦顼的章句和训诂之学;或说这为治学态度,不在枝节问题上钻牛角尖,不求基专搜寻的浅尝辄止,等等。笔者认为,陶渊明的读书与写作密切结合,并以诗文创作为目的,恰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要义之所在,只有认识此要义,方能认识陶渊明诗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人们谈论得很多,意见也很不一致。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决不是那种不肯用功的人。在他的《移居》中有这样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碰到疑难的地方,能同他的邻居好友一起讨论分析,怎么会是不肯用功、不动脑筋的人呢?可见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抓住原作的主要精神、不钻牛角尖、不穿凿附会的意思。那时候最重要的书是儒家经典,学者们注释经典往往过于琐碎,而且求之过深,叫人越读越糊涂,而有人却自以为借此弄懂了什么“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0.
“不求甚解” ,语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该文于 2 0 0 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初中第三册语文教科书 )它作为一种读书态度和方法 ,千古传诵 ,历来褒贬不一 ,争论不休。贬之者古代、现代、当代皆有。冯  相似文献   

11.
释“好”     
夏娟 《学语文》2010,(1):46-47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是说,前人通过文字可以垂范后人,后人诵过文字可知先人前事。这正说明了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不求甚解”析义蒋瑞秋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后世学者对“不求甚解”的解释颇有分歧。综合起来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说陶渊明读书“不要求理解得很透彻”,认为陶渊明的读书,“大抵采兴...  相似文献   

13.
《文汇报》载:日前,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先生提出,不必强求中小学生对每一篇古诗文都能说出“意义”,古诗文阅读宜提倡“不求甚解”。读后,感慨不已,不禁为之喝彩。“不求甚解”,何“好”之有?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读书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读之何用?!我以为,还是先弄清楚王先生所提倡的“不求甚解”的含义再下结论为好。要弄清楚这一含义,必须综合考虑三个因素:其一,“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二者不能划等号。“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说的是观其大略,有所“会意”,以求广博。而“…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3日,第16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每年的这一天,更像是一个温馨的提醒:别忘了读书,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读书境界。不求甚解,但求会意,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一点通,那样的境界是多么的美妙啊!  相似文献   

16.
读书好,讲的是读书的效果。读书好,好在“双赢”。第一,学生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目前的灰色阅读教学显然存在着“数量少”与“内容狭”的问题。所谓数量少,就是还有相当多的老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把语文教学封闭在六本语文教科书和六本教学参考书内,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当作分外之事弃置不顾。然而,  相似文献   

17.
读好书,讲的是要有好的读本,也就是不读那些低级趣味的书,少读那些流行通俗的书,多读一些中外经典的书:文学的经典、艺术的经典、哲学的经典。经典,是英雄、巨人、大师人格的结晶,是人类在探索真善美的进程中,大浪淘沙后沉积下来的赤金美玉。  相似文献   

18.
晋代文学家、诗人陶渊明41岁时弃官还乡。有个少年向他讨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稻田旁,问:“你看这禾苗现在是不是在长高?”少年蹲下身去,目不转睛看了半天,傻气地回答:“没有长啊!”  相似文献   

19.
<正>青少年阶段是阅读最佳的年龄段。如饥似渴地阅读,内心就像海绵吸水,高度饱和,湿润一生。同学们,请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宝贵时光!一个爱好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充满灵气,行动就会洋溢着朝气,生活起来就会多些生气。好读书,自然能体会到读书好;认识到读书好,也就能培养好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兴业,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伏尔泰说过:"生活的悲剧不在于你输了,而在于你差一点就赢了。"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好名”的原因包括:内在精神的需要、历史文化的熏染、家族功勋的陶冶、社会风气的影响、先贤道义的作用以及道家思想的缺陷等几个方面。这些原因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好名”的客观必然性,有力地证实了他的人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