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孩子大都是独苗苗,因此,家长们格外“小心翼翼”,也格外舍得“出力投资”,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够一举成为天下最出色的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失误,却往往事与愿违。失误一:贪多求全,超越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导致了“消化不良”和逆反心理。其表现是,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爱好和接受能力,硬要对孩子进行超负荷且全方位的训练:钢琴、书法、绘画、武术……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孩子变成一个无所不会和无所不精的神童。其实,这种做法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爱好什么,适合学什么,绝不是家长一厢情愿的事。如此贪多求全,实在无异于揠…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有人说:“爱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学琴的孩子不容易学坏。”有人说:“会下棋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类似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实际上,这些说法传达的是相同的信息:有正当、良好爱好的孩子不容易学坏。爱好是孩子的自然选择,爱好会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国某著名高校曾录取过一个“神童”大学生。这个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小学、中学接连跳级,15岁被这所高等学校录取。但一年之后,这个孩子被学校除名了。原来,这个学生小学、中学阶段,只被家里逼着学习,没有任何爱好。上大学后,家里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然就会…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小学时,曾教过一个学生,他酷爱美术,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可是,其家长坚决不允许他画画,非让他学琴不可,孩子不同意,他们便又是打又是骂。我知道后主动去家访,并开导他的父母说:“孩子有画画的天份,就该 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这位父亲却回答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懂什么?大人叫他学啥就该学啥?”结果是花了不少钱,荒废了很多时间,孩子就是学不进去。由此可见,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我特地请求美术老师多指导他,还把他的作品送到文化馆和少年宫去展览。后来,孩…  相似文献   

5.
邻居家有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酷爱美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可是,其母坚决不准孩子画画,非让孩子学弹琴。孩子学不好,母亲又是骂又是打。老师发现后开导这位母亲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位母亲却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就是‘泥人张’手里的那团泥,大人想捏个啥样就捏个啥样。孩子懂啥?难道家长还会给孩子亏吃?”“孩子是家长手中的一团泥”,正是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些家长的共同想法,也是这些家长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孩子是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7.
我的儿子王根今年19周岁,是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他曾经是全国“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十几年来,我重视孩子人格的培养,使他成为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当孩子出生36天时,我考取了  相似文献   

8.
任何水平的教师都必须提出“学什么”这一问题。在教育的广义目标上,孩子学习的内容应该最终能使他们成为健康、有能力、有创造力以及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在这一点上,绝大多数教师和父母容易达成一致。但具体到下个月、下星期或是具体到某一天要学习什么时,他们就不那么容易达成共识了。   “学什么”这一问题部分地依赖于学习者的年龄,也就是说,“学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说的是“什么时候学”。从而,发展的性质以及它如何与学习相联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 )发展的性质   “发展”概念包括两个维度:规范维度及动力维度…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要使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知识感兴趣,才会由“厌学”向“愿学”转变,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获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上学,家长“陪读”;孩子读书,家长坐在旁边当“顾问”;孩子写作业,家长坐在旁边当“参谋”;有的孩子学什么,家长也重新当起了小学生,同样也学什么;个别家长甚至还经常代替孩子做作业。这种现象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  相似文献   

1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并不是纯粹的标新立异.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在有不少孩子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觉得数学距离他们很遥远。单纯的数学学习使本该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变成一种简单的传递、接受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罐装”中,我们的学生自然就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数学在他们眼中也就索然无味。我们提倡数学学习应尽可能考虑孩子发展的需要,努力使数学课程更适应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训练中该如何实施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人忙碌,孩子们也成了“小忙人”。幼儿园的孩子们除了上学,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外语、识字、钢琴、舞蹈、珠心算等等补习班。大人们为了让孩子“多学知识”,使这些可怜的孩子可能都忘记了天空是什么颜色,星星是什么形状,花儿有什么香味了。在此,我要告诉这些大人们:请还给孩子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吧!  相似文献   

13.
时下,“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总喜欢为孩子的未来“设计”。比如,该读什么书籍,该“感”什么兴趣,该选什么专业,全然不顾孩子是否有这个“细胞”,是否有这个爱好。结果往往是期望值越高,失望得也愈甚。林生夫妻吃尽了学历低之苦,为了不让“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即使家境并不宽裕,可还是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从小学开始就为孩  相似文献   

14.
我的儿子王根今年19周岁,是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年级学生。他曾经是全国“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是班级里的“十名现象”。十几年来,我重视孩子完整的社会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他成为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中学生。当孩子出生36天时,我考取了哈师大教育系本科函授班,初步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我下决心,除了在工作中运用之外,一定要在孩子身上搞一块“实验田”。我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不同年龄阶段和时期,进行不同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使孩子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编前语:笑音是北京市八中一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的成长引来了很多家长的羡慕。为此,我们请他的母亲谈一谈她家的教子之道。如何教育培养孩子,这是众多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也同众多的家长一样,走着一条既艰辛又具有探索性的道路,有苦也有甜,有成功也有失败。几年来我们教育了孩子笑音,笑音也教育了我们,从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与收获。曾有人问我们:“你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怎么他学什么就能成什么?”我们的体会是,一个有特长的孩子,除了具备兴趣与爱好,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何发…  相似文献   

16.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17.
故事是孩子童年时代的最好礼物,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精神食粮。初中“大孩子”对老师所讲的小幽默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一类的故事喜欢得不亦乐乎,虽然一则故事还不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但他们已认可了老师这个“良师益友”。那么,讲什么故事,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讲,才能恰当、妥贴而又有艺术性,使我们的学生愉快接受并自我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白保云 《成才之路》2011,(22):22-22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显得尤为重要。“学会”与“会学”深刻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学习观。两者的区别在于:“学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则要求学生去主动猎取,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对已学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和系统化能力,并且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家长们常常以孩子年龄小、贪玩、自制力差等作为理由,无论是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还是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总爱采用“传授——接受”这种教育模式,同时,辅之以看管监督、陪学陪练、强迫硬逼等方式,使孩子的学习没有一点自主性。从而导致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空间;自主学习活动减少、能力降低,逐渐产生依赖大人的心理倾向;削弱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学”,教师怎样教,必须考虑学生怎样学。老师不能陶醉于课堂上的自我表演,而是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观察、思考、争论和练习中去。 要从“学”出发考虑“怎么教”。“教”要为“学”服务,那么“怎么教”,就必须考虑到“怎么学”。而“谁来学”和“学什么”便成为教师选取”最佳教法”的出发点了。 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大纲,明确一章一节学生的“应知应会”内容,而且教师还要熟悉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思想状况、爱好习惯等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 如何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取决于最佳的方法。最佳的方法并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方法,它将因人因时因教学内容而异。 现以高中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教学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