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我们总能感觉到一种"简单"。2011年12月,在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语观摩活动的会场,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薛老师"法式"的简约之美。一、简约的设计《九色鹿》这篇课文源自一个佛教故事,通俗易懂,文本在内容上难度不大,难在对人物进行评价。薛老师依据他的"三个不教"理念(即已经会的不教、自己能看明白的不教...  相似文献   

2.
曹新民 《教育文汇》2011,(12):16-16
"教"是"研"的土壤;"研"是"教"的深入。教科研论文是"研"的成果,是"研"的结晶,是"研"的升华。老师只研不教,误人子弟;只教不研,定会平庸;教和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成长。因此,提倡老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应当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老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导致学生作文的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基于作文教学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三"重"。  相似文献   

5.
"领导,可别让我搞什么科研,太难了,我可弄不了!我一定好好上课。""科研是研究人员的事,跟我们一线教师可没关系。""教学上的事一大堆,我们哪有时间搞科研啊?"上述几位老师对待科研的态度,基本上代表了多数教师的心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2011年,我校被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确立为宣化区中小学教师研训示范性基地。我校在研修中心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探索"小课题"的研训主题。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天天在教学生"阅读"。毋庸讳言,我们的老师天天在"教课文"",课文"教了不少,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多数没有多大长进。  相似文献   

7.
杨静慧 《辅导员》2010,(10):41-4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学,把"金钥匙"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怎样通过这个"教"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这当中就涉及了许多教学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夷制夷"用于语文教学,不但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语文教育观",以夷制夷"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正体现了不教而教的一种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经常能够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物理越来越难教,有些学生教来教去都教不会,某个女生讲过多少遍还是没懂等,说者无心,但是这种舆论长期以往变成了定式,并向多数人发出了"某些学生特别是女生不适合学物理"的指令,这种指令进一步放大,广泛存在于学生、家长和部分老师心中.到分科分班时,造成了"理科男、文科女"不均衡局面.这种现象严...  相似文献   

10.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11.
王颖 《考试周刊》2010,(38):127-127
每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好与差之分,教师既要关心好学生,又要更多地关注"差学生"。教好好学生并不难,只要老师一指点,他们就能举一反三,有显著的进步,而"差生"则不然,一个知识点可能教师已经反复强调,可对于"差生"则一点效果也没有,所以很多老师不愿意接受"差生"。  相似文献   

12.
"学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但现实却存在对"学评教"意义认识不清等问题,并异化出教师为了迎合评教而教等现象,背离了"学评教"目的。作者通过对"学评教"意义、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14.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5.
读了《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第10期林志明老师的《对话"编者意图"》一文,笔者赞同林老师文章中结尾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但对文中谈及《少年闰土》教学时选择"教闰土"而不是"教鲁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林老师是站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角度来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16.
本学期,王继华老师采用Scratch开展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实验,采用他们提出的"为创作而教"的模型进行教学。"为创作而教"的教学模型中包括5个过程,即:提出创作主题→范例研习→模仿设计→自由创作→分享交流。王老师已经尝试引导学生运用Scratch软件创作了一些简单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胡文君  黄庭键 《教师》2013,(31):72-74
公开课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某一项教研任务而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活动中,如何观课、议教、评学?回忆过去,观课者似乎就是献课老师的文字记录者,评教者也总是在献课老师的"成功"与"不足"或者"亮点"与"建议"之间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18.
小王和小李,两人都是某中学的老师,一个教数学另一个教语文。在旁人的眼中,小王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和学生"形影相随",但学生却远而避之;而小李老师与小王老师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张春梅 《成才之路》2010,(35):80-81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老师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对教材动辄就重组。我们都知道,教材是由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构成的群体编写而成的,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静态的文本资料,它不可能将这种文本演绎成我们每个教师都能领会的“词典”。所以。如果仅凭借经验或提供的静态文本即对教材进行改组。我以为是不恰当的,也是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20.
黄连红 《考试周刊》2011,(33):219-220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他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4年之后就离世了,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损失,可陈先生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界至今仍争论不休,有人甚至将其作为评价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低和个人素养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