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作为一家地方媒体,依托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新闻透视》。迄今为止,这个节目可堪称中国大陆至今仍在播的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2.
张春星 《青年记者》2007,(14):120-120
电视评论,这种理论色彩浓厚的新闻体裁在电视上一直呈现弱势。近年来,电视这一媒体愈来愈不满足于自己的“短、平、快”,对许多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采访报道。但这种评述性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时间段的加长、画面的增多,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强调新闻的穿透力,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陆永林 《视听纵横》2003,24(6):11-12
《现代汉语词典》对“评论”的解释是“批评或议论”,也指“批评或议论的章”。显然,评论发端于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体它源于古代的论说,议论。在我国历史上从先秦诸子的论说到唐宋元明清的散体议论,都是我们的先人表达意见,辨别是非,交流思想,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张馨 《新闻传播》2006,(5):53-53
通常,个好的电视报道(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宣传片等),要想让观众经久不忘,不仅要注重题材独特、主题深刻,很大程度上还要注重对细节的巧妙运用。如果说主题和结构是头脑和躯干的话,那么细节则是血肉,它让电视报道更加生动、鲜活、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评论领域一个相对独立的评论分支。如何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殊优势,应该成为电视新闻评论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要选择适合电视表现的主题 好的选题,是节目成功的一半。电视新闻评论姓“评”,“评什么”的问题便首当其冲,因为并非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用电视来表现。换句话说,电视新闻评论要  相似文献   

6.
汤婧 《视听》2016,(7):72-73
如今,民生新闻节目在新闻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民生新闻评论也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试以电视民生新闻中新闻评论的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存的问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等。一、民生新闻评论语言存在的问题当今,民生新闻为了争夺高收视率、高业绩而导致新闻题材雷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7.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在全国很多地方电视台出现,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也成了各个电视台新闻立台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媒体行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文明传播作用越来越大。舆论监督类节目,是被当代社会大众普遍认可与喜爱的深度报道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通过分析最热点的新闻事件,报道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人们的舆论导向进行规范与正确的引导。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内容选择与播出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位与舆论监督类节目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要根据这些规定办事,从而加强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深度性,促进节目播出效果的明显化。  相似文献   

9.
孙亭 《东南传播》2012,(9):161-162
在中国电视圈,电视深度报道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常常容易混淆,关于二者的界定说也并不是非常明确。对此,本文试图以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为例,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区分其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主题报道给人的习惯印象往往是政策图解、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实际传播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以绍兴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宣传党的十九大主题报道中的生动实践为具体案例,对如何创新电视主题报道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电视主题报道要在围绕中心追求传播时效、选择典型事例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还必须多种体裁并举,实行立体化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鞍山电视台最近推出的叙事类专题节目——《记者说事》。这档电视专题节目自推出后,在鞍山地区引起很大反响,吸引了许多观众定时观看。它主要通过主持人串针引线,像说故事一样,用电视镜头把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代表性或者特殊性的人和事表现出来。由于其表现手法较之电视新闻类节目要细腻、曲折,具有一定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王梦诗 《新闻传播》2009,(11):94-94
以前有人认为,电视新闻虽然时效性强于纸质媒体,却由于画面文字呈流动式,很难做深度报道。实际上,电视不但可以做深度报道,并且可以做的更加透彻精彩。比如《新闻调查》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就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视频摄录设备的家电化,使得拍客博客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颠覆了传统新闻学上独家新闻、抢新闻的意义。海量的信息,各家媒体基本上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而如何"横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对各方面的认知要求越来越高.媒体必须提供给受众有价值的新闻评论,让观众了解信息的意义,影响等,启发受众的思想,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施大雁 《新闻窗》2014,(3):65-66
在区县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中,主题报道占有较大比例。如何使主题报道做得更有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必须从题材选择、内容安排和形式表述等层面入手,突出主题报道的新闻性、思想性和贴近性,通过这方面不断地实践创新,来增强区县电视媒体主题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来自基层,离百姓生活最近,也新鲜生动。如果再善于深化新闻的主题,通过主题的升华来提高整个新闻的质量和高度,那将大大加重新闻的厚度与分量。对于电视社会新闻深度报道,揭阳广播电视台《民生热线》栏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一、用思想寻找新闻,突破传统采访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观众需求的提高,评论成为电视体育新闻信息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广泛存在于不同的节目类型中.更有各种形式的评论节目。本文拟从分析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天天运动会》节目,探索如何做好谈话类体育评论节目,探讨体育评论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起步较晚,<观察与思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此类报道,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节目形式内容的浅显和粗疏也有待改进和精炼.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应运而生,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深度报道,对我国制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经过思考探索的调整期,报道在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