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宏 《记者摇篮》2002,(1):16-17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运用实践能力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发现、甄别和获取客观世界存在的新闻信息资源的过程,客观产生的信息必然要经过人的意识、记忆、思想的多重加工,采访本身也要用自己的感官、心灵去把握和体悟信息所蕴含的意义,很多时候,采访面临的不是作为场景的客观变动,而是人们深广的心灵,如何开启心灵的门扉,取得丰富的,真实的信息资源,就是新闻采访中的关系学所研究的主要课题,它主要包括如何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人际关系,如何在短时间内与陌生人建立交流途径,如何排除交流中的“噪音”,如何剔除交流中的虚假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说:"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提问是记者采访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4.
(一)数目字马虎不得(1)1984年12月15日的《北京晚报》上有一条新闻,里边有这么一句话:宣武区教育局中教科近期就此问题对六个中学的十六个高中班共六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6000÷16=375问:一个教室坐得下三百七十五个学生吗?(2)1985年2月14日《光明日报》有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5.
(一)数目字马虎不得 (1)1984年12月15日的《北京晚报》上有一条新闻,里边有这么一句话: 宣武区教育局中教科近期就此问题对六个中学的十六个高中班共六千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写出读者“欲知的”有的同志认为,会议新闻所以不受读者欢迎,是因为这种新闻中除了“强调指出”就是“强调说”,即大段地引用报告的内容。应当看到,会议新闻中的“说”也是一种事实,而且常常是重要事实。因为许多会议都涉及党和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问题是记者要对这些“说”进行选择,不能笼而统之地“一锅端”,那样常常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埋没在大量无关紧要的文字中,读者因时间和眼力所限,自然不愿或不能去“沙里淘金”,挑选自己“欲知的”,所以不愿看这样的会议  相似文献   

7.
郭增彬 《新闻三昧》2004,(12):34-35
让新闻短下来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了,现在还有这样的呼声。换句话说,“该短下来的新闻有的没短下来”这个事实,过去有,现在还有。而让新闻短下来的呼声,不但新闻媒体内部有,广大读更有这样的要求。短新闻能否反映出重大新闻事实?短新闻能否出好作品?短新闻能否反映出记、通讯员的高水平?……就这样一些问题,笔从新华社7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找出10件短新闻作品予以研读,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枯燥乏味,数字堆砌,平庸肤浅,笔法老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这是一些经济新闻可读性不强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充分发挥经济新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组织、鼓舞、激励和推动作用呢?以笔者陋见,应该注意解决好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满足受众的得益心理。我们经常说,新闻工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9.
采访难。难在哪儿?首先难在入门。这个“门”,是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门”,也是采访对象的自卫之“门”。记者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随机性。与采访对象的多数情况是各为一方,从未谋面,自我介绍,握手相识,然后便相向而坐,“舌耕”开始,你急不可待地“取”,他慢若抽丝地“予”;你要求对方一下子打开心灵之门任你“探囊”,他却抱怨对你毫不了解,“顾左右而言它”;你费尽唇舌,他也急得冒出汗来……这是一幅多么不谐和的场面!入门的“钥匙”到底在哪儿?其实不用四处寻觅,就在你身上,具体地说就是你的口。记…  相似文献   

10.
11.
电子新闻采访,这是外国电视台近几年比较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采集手段。目前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即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百分之七十的电视新闻是采用这种新技术采集的。一九七九年一月初,为庆祝中美正式建交,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各派出五人采访组与通讯社和报社记者一起来华采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重点是介绍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新闻内容,好的新闻内容是通过成功的新闻采访活动获得的。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才能有成功的新闻写作。这是采访和写作关系的一般道理。当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成功的新闻采访,也有了好的新闻内容,没有写出好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情况分析,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知识,也是产生好新闻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但从一般的道理来说,新闻采访,占有材料,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而写作是加工工程。好比做米饭,大米是基础,烧饭的方法、技巧是加工制作。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说法。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13.
目击者采访记者对事件发生现场的目击者进行的采访。采访目击者要注意:1、有些人喜欢夸张,不要以为他是目击者,就以为他讲的情况都准确无误,记者仍要作出判断,进行印证。2、要区别是近距离目击者还是远距离目击者。远距离目击者所谈情况很可能有个人估计的成分。3、要区别是近时的目击者,还是远时的目击者。远时的目击者过的时间长了,会因记忆模糊而产生误差。4、要区别目击者讲述的事实和他随意发挥而衍生的情节,目击者随意发挥会引出生动但不准确的情节来。  相似文献   

14.
白岩松曾经说过,采访是什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有人情味。按照课本上的定义,采访就是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作会尤深。一个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一名记者采写的新闻,假如受众不相信是真的,哪怕是不相信局部是真的,新闻媒介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在是新闻工作者的悲哀。我们现在的报刊、电视台、电台上的新闻,真实性程度怎么样呢?应当说,比起“文革”期间的“假大空”新闻来说,是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受众对我们的新闻在真实性上仍然不满意,而在我们的许多报刊上,虚假新闻仍然屡杜不绝(可悲的是,现在的许多新闻媒介,出于种种原因,越来越不敢承认自己存在失实新闻,…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一月份,南通日报第二版连续刊登了记者采写的二十篇“夜访见闻”。作为一个系列报道,它收到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不少城乡读者给编辑部写信反映,记者夜访所报道的新闻事实,鲜为人知,真切感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的内容和对象是很广泛而复杂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件事,必须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做多方面的工作。除了谈话之外,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进行现场观察;在谈话中,也要注意对采访对象的神态、气色、口吻等等进行观察,以便得到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秦勇 《记者摇篮》2004,(6):37-37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收集有关背景。深入把握事物的意义和深层内涵。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呢?  相似文献   

19.
开封市郊区宣传部门于去年底联合举办新闻采访写作竞赛,35名通讯员参加,竞赛办法是统一组织,集体采访,体裁不限,分别写作,限期交稿。评出一、二、三等奖共9篇。东郊乡党委秘书孟宪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永丰县广播站黄述南:我是县广播站的编辑,长期订阅《新闻与写作》,它成了我的良师和益友。《新闻与写作》最大的特色是,各个栏目的文章,都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今年第2期上刊发的《重视运用新闻背景材料》、《在现场短新闻中巧叙往事》、《仔细认真慎之又慎》等文章,分析说理明白,让人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