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榕 《出版参考》2011,(1):24-25
近年来,随着蒋介石日记的解密和蒋纬国口述自传在内地的出版,蒋纬国的身世之谜已经拨开了迷雾。对于自己的复杂身世,蒋纬国从不在意,虽身处重重迷雾之中,他迷而不惑.反而从中培养出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蒋纬国     
《档案与史学》2009,(2):3-3
蒋纬国(1916-),浙江奉化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物理系,1936年赴德国,曾在德军中服役。1939年转赴美国,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术学校受训,并在装甲兵中心实习。  相似文献   

3.
蒋纬国轶事     
蒋纬国(1916~1997),号念堂,浙江奉化人,生于上海,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乳名建镐,国民党将领,东吴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1936年,蒋纬国以陆军少尉身分赴德国深造,在山地兵团受训,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当时笔者任职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那天风和日丽,来了一位小个子老人,陪同前来参观的南京市文物局魏局长介绍说,这是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我接过名片,说久仰先生大名了。秦先生颇不以为然,认为我在讲客套话。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老照片中,有一张微微发黄但品相较好的的照片,它长18厘米,宽13厘米。这张照片是在抗战期间,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与西北富豪原大华纱厂老板石风翔之女石静宜结婚,在常宁宫度过蜜月,并在西安市民熟悉的东大街西安照相馆的前身——英华照相馆拍下他们的结婚照。  相似文献   

6.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他不仅是我国当代文坛优秀的作家、优秀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更是我军杰出的文艺战士。上世纪30年代,他由北京大学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爱党爱国爱军,用笔作战写赤诚1938年,刚刚开始文学创作生涯的刘白羽,满怀爱国热忱投奔延安。就…  相似文献   

7.
王瑞军 《兰台世界》2013,(25):122-123
形意拳高手李星阶在天津调教中华武士会学员,抗日中能够冲锋陷阵,他的所言所行,体现了习武的真正含义,并对形意拳的推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世纪病人     
《全国新书目》2014,(9):14-15
作者李晓桦1980年代曾经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军旅诗人之一,90年代往后又历经商海沉浮和移居国外的人生磨练,本小说耗时八年精心创作,既是他沉寂多年后的归来之作,亦可谓与命运对称的沧桑之作、泣血之作。小说融合了军人世家、新锐诗人、成功商人、新移民和思想者的多重眼光,其讲述的故事不仅囊括了大院内幕、军旅生涯、跨国陪读、多彩文坛、魔幻商场,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位极度热爱军队的诗人,一名永远为自己的步兵生涯而骄傲的老兵,怎样因不能承受“断根之痛”,而在异国他乡深陷精神困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世纪病人”的心路历程。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锐利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度思考了自由、孤独以及“我究竟是谁”等哲学命题,并由此折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加速度变迁和历史的诡谲,以及西方世界的真切样貌。小说的语言犀利简洁,充满黑色幽默意味;叙事手法新异奇幻,读来却酣畅淋漓,是当代小说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9.
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别年幼的孩子,远离喧闹的都市,走进绿色的军营,过普通一兵的生活。当兵锻炼一个月,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对于大多年轻编辑记者来说是第一次,我想这样的机会很可能是我们军旅生涯的唯一一次。机会难得,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补上当好普通一兵这一课。  相似文献   

10.
齐世英口述自传 齐世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张学良在台湾与人谈起齐世英时,依然充满着愤怒:"国民党的天下就败在CC与戴笠的手上。齐世英就是CC的人,CC弄出个‘东北协会'与我对抗,齐又为了办大学与我对抗。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四川成都,重庆等城市,青年男女相互交往不仅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趋向开放,并不同程度获得婚姻自主权,新式婚制及文明婚礼从而得到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笔者幼年住在天桥市场附近,经常随大人去天桥听小戏、看电影。上世纪四十年代,天桥的戏院靠南边的有小桃园、万盛轩,东边的是德盛轩、北边的吉祥戏院。这些戏院我去过多次,还有一个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评论》2010,(6):54-54
箫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 刘绪贻(口述),余坦坦(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为百岁文化老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刘绪贻先生的民国回忆录(上卷),在其平静严密的文字下面描述了历史沧桑与社会、民族、群体、家族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五四之后知识分子奋斗、求索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姜弘 《全国新书目》2010,(11):69-69
96岁高龄的刘绪贻先生,最近完成了他的口述自传。这本口述自传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讲述了刘先生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而且勾画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写出了这一大转变时代中的一个知识分子的成长与追求,以及许多相关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王献唐先生一生刻苦治学,成绩斐然,一时俊彦,多相往还,留下了大量信札。这些信札,或商借秘籍,或切磋学问,或互通信息,或交流情感,时值国难,伤时感世,救亡图存之怀,每流于书翰,可谓实录。自献唐先生过世,已近半个世纪,保存于献唐先生家中的师友信札也历经劫难,现在幸存下来的近八百通,是一批涉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尤其是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学术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近现代的上海,宛如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里显露身手,作出种种不同凡响的表演。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除尽人皆知的"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上海各界还有众多的"闻人",他们的行事活动,在上海  相似文献   

17.
在槟城的街角巷尾,李安找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香港的样子,在那里他拍摄了《色戒》,那个王佳芝和特务易先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同样的小镇,留给了两位作家不同的记忆。沈从文想起的是传奇的女大王,而丁玲留意的则是风景如画的龙潭中学。小镇最终映刻在了各自的文学生涯里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不仅有宏大的叙事,也有私人的话语,两者交相辉映,这大概就是学者口述自传的魅力了。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策划了一套"口述传记"丛书,《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带翅膀的摄影机:侯波、徐肖兵口述回忆录》,这套丛书选取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人物,试图以他们的口述经历提供一个反映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胡适热一波又一波,吃胡适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仔细回头去看,学人和大众真正重新认识胡适的价值,是20年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但里面又有多少凑热闹的成分,这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