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文兵 《广西教育》2013,(26):96-96
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新课程体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高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体能素质,实现技能与体能的同步发展。一、注重理念引领,强调体能与技能的自我解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发展与体能发展的规律是不同的。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以及从事运动  相似文献   

2.
谈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评什么 ,怎么评 ,这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很好去思考的问题 ,评价是否合理、公正 ,事关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在过去的几十年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 ,基本上局限于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 ,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这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学生个体无论是体能、运动技能、运动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学生不怎么努力 ,运动技能和体能都能较轻松达到优秀 ,而部分“天分”较差的学生 ,虽十分努力 ,成绩仍然达不到优秀 ,从…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框架,本次研究是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体能的过程中,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培育,构建形成"三合一"课堂教学新模式,旨在"技能、体能"学练中渗透体育兴趣,打造"运动技能志趣化、体能发展有趣化、学练形式多样化"的高效教学课堂,实现"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出汗,学生愿意出汗"的课堂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人体体能是反映和衡量人体体质强弱及能耐高低的标志。良好的体能,能有效地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学生在比赛和生活中娴熟运用;技能的运用又能有效地促进身体体能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体能和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并运用,达到技能自动化,使体能得到同步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发展学生体能是落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当前一些体育课安排的体能练 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随意性大,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 用。本文就如何提高体育课体能练习的实效性,从体能练习的安全性、趣味性、针对性及与运动技能教学相结合和促进学生 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训练是其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体能和技能的协同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本文从体育技能和体能的内涵入手,从遵循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能与技能训练;注重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后续发展锻炼;注重精讲精练,促进技能和体能的均衡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体能、技能协同发展的途径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顾雪娟 《考试周刊》2010,(5):152-153
不少体育课玩得多、学得少:追求乐趣多、实际教学效果少。我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运动技能教学.通过适当的锻炼方式,发展学生的体能。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灵动"体育是指基于对新课程理念和体育教学深刻的反思,提出的带有鲜明个性的发展性课程概念。运用"灵动"理念实施运动技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让体育教学走向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从大的方面说,还起到了培养学生的情志的作用。不过,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抹杀学生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在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启发学生的运动锻炼意识,教授给学生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集体精神与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落实以上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体能,通过发展学生体能,更好达成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课程内容架构中,新课标建议从小学水平二开始就要开设体能专项学练,并提出了体能维度的学练内容和学业标准。本文从目标单元构建的角度,以儿童发展的视角,并以“灵敏”单元为例,尝试性对体能练习方法单元进行设计、运用和评价,开展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研究,举一反三,助力达成“做更好的自己”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素质教育精神,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体能、感知能办等发展实际,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和谐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参与运动,达到提高技能、增强体能、提升自我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开鸯学生的运动潜力,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技巧、提升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是两个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要素。教师可从内容视角、方法视角和实战视角,分析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促进体能与技能训练的融合,从而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发展。"体技共生"的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学习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评价忽视了运动技能以外的学习领域,未能真正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与价值,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吻合,与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承接,与学分制建设相配套,塔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新型评价体系。“体能学分”的评价内容由运动参与、知识与技能、健康行为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组成.其考核与评价要凸显主体性、形成性和激励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评价忽视了运动技能以外的学习领域,未能真正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与价值,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吻合,与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承接,与学分制建设相配套,以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新型评价体系。"体能学分"的评价内容由运动参与、知识与技能、健康行为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领域组成,其考核与评价要凸显主体性、形成性和激励性。  相似文献   

16.
以太原市高职学校学习太极拳课程的学生为分析对象,探讨有关学习太极拳运动的效果影响因素差异。研究发现,对太极拳运动学习效果影响因素最高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最后是体能与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体育技能教学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倘若不重视体育技能教学,甚至淡化体育技能教学,那么,体育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一线体育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为学生发展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创造条件。一、运动技能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教学,运动技能教学是重点,这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费德勒2011年澳网男子单打半决赛输球原因主要是体能和年龄问题。体能是网球比赛中最重要的组成环节。网球运动的体能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体能好有助于技能的充分发挥,反之亦然。良好的体能可以使技能得到充分发挥,使球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不断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病,延长运动寿命。高大的身材,较好的最大力量、爆发力和持久的耐力水平是优秀网球选手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体育成绩的评价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本文仅对影响体能和运动技能评价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因传统教学的藩篱、核心素养的呼唤、深度教学的应然,使得深度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应然.基于深度教学内涵分析,体育深度教学应坚持情境化、结构化、技能化、、体能化等"四化"教学策略:一是基于真实运动情境,强化运动技术向运动技能转化的情境化教学;二是基于运动整体观念,强化知识技术关联及逻辑意义的结构化教学;三是基于运动项目特点,强化多种运动技能和特色项目的技能化教学;四是基于身心发展规律,强化提高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体能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