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所以,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说到底,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学者反对马克思主义,主要反对的是这个原则。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首先攻击的也是这个原则,这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是个不该诞生的制度。相反,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使劳动者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也是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结果上的内在一致性;全球化的彼岸是资本主义历史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马恩所设想的公有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理想与现实,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马恩所设想的公有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理想与现实,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革命思想以创立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毛泽东的建设思想以搞好公有制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心,毛泽东的后期思想以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质为焦点,所以,毛泽东思想的主线是中国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创立、建设与维护,简单说就是公有制.毛泽东对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仍是当前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毛泽东维护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质、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理论是对共产主义运动不可磨灭的永久性贡献,应与特定时期特定做法的失误区分开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今天,这个历史趋势实现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而不是暴力革命。存在和平取代形式的内在根据,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部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的因素。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即私人性和社会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组织、国有经济、股份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税收制度,除具有私人性以外,都还具有社会性,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现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劳动者既成为“资本家”,又是雇佣劳动者,使劳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迅速成长和不断增强,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实现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预言,使社会主义取得最后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周世兴 《红领巾》2005,(6):83-85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合作经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形式等,标志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内部生成与扩张.理性地审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规范是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顺序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就生产资料所有制来看,撇开原始社会不论,其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为私有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为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同为公有制,但二者的公有制存在区别。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存在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小公”或“大私”。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为“公”,一为“私”,这里的“私”是指利益的特殊性。由于公有制己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同一性,而利益特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个规律的实现要取决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社会主义革命需要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不能把这一条件绝对化,从而以为只要资本主义还在发展,就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落后国家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苏联剧‘变也不是因为社会主义搞早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中国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我们由摸索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对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正从经济上发生蜕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趋同”,“趋同”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将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然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这种演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财产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它几乎存在于他们各个阶段的作品中。受着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直接指向私有财产所有制,与此相应,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共产主义的财产公有制取代财产私有制的针对性方案。然而从德文词汇上来看,与私有制相对而言的财产所有制形式可以用"公有"、"共有"、"公共所有"和"社会所有"等不同方式来表达,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提出了"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概念。对此,我们尝试着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为阅读基础,在不同表达方式与其所表达的内容上进行关联性认识,并通过这样的认识进一步获得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关思想的准确理解,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坚信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造就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原因很多,有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阻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标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从根本上克服急躁冒进的思想,树立坚定的信心、脚踏实地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取得最终的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辩证否定的产物。从资本主义企业形态演讲过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以及我国现实情况三个层面上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应该是以初级形式为主,民办民营为主、劳动联合为主,同时允许其它一些形式的存在与发展,这种“三为主”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公有制的基本构想,又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还符合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因而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应该而且必须朝着这一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后,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这种认识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肯定发展而来,邓小平理论体现了新时期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合作制及发展资本、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真正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预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马克思早年的有关论断相去甚远。本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人类为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而开展的最本原的社会活动出发,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存在;实事求是且入情入理地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本质;从是否顺应人类发展规律和是否实现“三个代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强调了在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基础上,取得执政地位的共产党人应如何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由低级向高级前进,以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且善于与之打交道的必然性。结论是,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最终将把资本主义导向其“历史的终结”,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中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范畴,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前提是和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基础的所有制形式是人类实现公平的经济基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又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我们今天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情况也更复杂。但马克思这些论述中所贯穿的基本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公平观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其哲学层面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难以真正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必将穿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彻底实现了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他所倡导的人的解放以及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是一致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当代表现,对人的解放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又一次思想大碰撞.论争双方围绕当时的中国该不该发展资本主义和能不能实行社会主义这两大焦点问题,回答了中国贫穷的根源、应该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要不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以及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等当时国人关注的问题.这次论争不仅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原则,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出路问题的探索,而且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主体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基本问题,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制,但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实践证明,在经济不发达国家通过很快实行所有制完全公有化来建立社会主义,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改革上取得的突破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在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福利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