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本从传统化观念、社会化背景及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阐释了造成英汉词语化内涵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翻译的对策:直译、直译加注释,借用的语中带有化色彩的词语取代原语中带有化色彩的词、意译。  相似文献   

2.
国俗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国俗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汉英翻译颇具难度。针对相应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国俗语义的异同,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借代、意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直译词越来越多,而学界对其研究却相对薄弱。采用直译方式引进外语词语能使词形简短经济,能保存好源语词的形象色彩,还能填补一些汉语固有语素或词语的语义空白,所以它已经成为当下很受欢迎的一种词语翻译方式。显性直译词可根据词义透明度高低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全暗不明""半暗半明""暗中有明"三个小类。由于直译词的意义、语素、结构方式和造词理据等都来源于异族语言和文化,所以直译词应当算作外来词。  相似文献   

4.
黄俊娟 《考试周刊》2007,(29):63-64
英译汉译者在处理英语含有文化色彩词语时要尽可能将语言形式上承载的文化内涵呈现给汉语读者。习语具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形象直接翻译出来比意译好。因为直译形象保留了英语的文化色彩,符合翻译的忠实原则,还能让汉语读者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同时普通汉语读者也会积极主动地通过直译接受异域文化,开阔视野,丰富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本论文着重于寻找诗歌中色彩词语的有效翻译方法以保持原诗的美和意境。翻译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色彩主要有三种方法:直译,释译和文化对应词,具体翻译方法是由其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语汇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这是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词语带有喜爱、赞美的色彩,一般称为褒义词;有的词语带有贬斥、厌恶的色彩,一般称为贬义词。写文章时,一定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选用色彩协调的词语,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在实际应用中,褒贬失当的现象都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7.
翻译方法取决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直译和意译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选择.音译是直译的一种类型,用于翻译专有名词和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词语,“饭没了秀”不能让普通观众明白其内涵,此种音译有些不妥.电视节目名称中英文翻译的目的是帮助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涵,不能以吸引眼球而大玩噱头.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语义和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既有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较大差异。该文以"红"、"青"二色为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色彩词语的列举和比较,考察中日色彩词语的语义和文化意义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所反映的不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语言中,很多动物词语都是典型的文化词语,含"狗"的词语、成语典故就是典型的动物文化词语。其在汉民族文化中,多含有贬义的色彩。这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自古至今,含"狗"的成语典故从褒到贬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1.
壮族文化特色词是指壮译外中壮语特有而译语没有的文化词汇空缺。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时,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主要有四种译法,即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  相似文献   

12.
幽默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反映英语文化,反映英语文化中的价值以及现实等,所以不理解英语幽默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英语。了解英语幽默的常用手法是欣赏该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归化、功能翻译、直译和注释法则是幽默语言翻译的重要策略。根据译文读者的期望,同时也为了再现原文的诙谐情趣,通过对幽默翻译的例句分析,得出结论为幽默语言的翻译虽非易事,但毕竟有其可译性。  相似文献   

13.
朱湘翻译文化词汇的方法灵活多变,主要采用了音译、直译、替代、删译等方法。使用这些译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与文化词汇的特性有关。文化词汇与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紧密相连,如果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甚至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就需要在翻译时灵活变通。其次,与译者本人的诗学追求、文化立场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对比译诗和原诗可以发现朱湘的这些译法是成功的。译诗取得了与原文相当的审美效果,实现了文化传播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杨义德 《培训与研究》2009,26(3):130-133
本文从跨文化和翻译领域中的“顺应”视角,论述了旅游文本翻译中直译的定义及其作用,指出直译(包括直译加注释)作为翻译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译语的选择上顺应源语的语言和文化精髓,保留源语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核从而体现其民族风格和特色,因而成为翻译方法之首选。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从而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文化翻译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离骚》两个英译本中涉及到植物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张将直译、意译及注释等方法有机结合去对待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是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恰当处理习语所承载的文化义蕴,是习语翻译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习语翻译应采用直译法,以确保移植译出习语文化义蕴的独特风貌和韵味,并依次提出了以下几种译法:借译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7.
英汉熟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熟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语境的矛盾,既要译出原语熟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所以在将英语熟语译成汉语时,要采用直译法、套译法、借用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8.
陈颖 《培训与研究》2007,24(6):127-129,132
英语和汉语的不对应性表现在一词多义、独有的词汇系统、民族习惯表达法、说话方式和内容的差异性、句子结构和行文顺序的不同、文学语言各异等方面,并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用多个词表现某一个词的几种意义,增加直译的成份,在音译和直译的基础上进行展开或加注,适当照顾语言标准的多样化、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解决英汉互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语言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语言文化景观,继而与之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也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些翻译方式广为流传,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而有些表达方式却有些牵强附会。基于模因论的视角,从微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从谐音、派生、造词、外来以及组合等方面对微语言进行分类,以及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来进行阐述,以促进微语言自身复制与广泛传播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语言的文化特性对翻译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翻译实践中处理文化词语和表达的一些方法以及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