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以探究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独立学院大学生与非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睡眠质量及许多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总体要好于独立学院大学生;2.大学生在多种睡眠维度上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3.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焦虑水平越高的个体其睡眠质量也越容易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睡眠障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余暇体育锻炼的干预机制和潜变量发展趋势并不清楚。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57名大学生进行历时1年3次的追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时序效应。研究发现:(1)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在3个时段呈线性递减趋势(Slope value=-0.03, P<0.01),而睡眠质量呈线性增长趋势(Slope value=0.01,P<0.01);(2)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初始水平可以负向预测睡眠质量的初始水平和后续增长速率(β=-0.23,P<0.01);(3)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下降速率显著预测了后期睡眠质量增长速度β=-0.06, P<0.01);(4)余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7, P<0.01)。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初始水平及发展是睡眠质量改善的推动因素,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智能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中国手机网民主体人群的大学生,他们使用手机的行为特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心理、思维、素养等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以及高校校园手机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已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当前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规范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手机使用氛围,建设高校校园手机文化的意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手机媒体以其便携性、及时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与大学生的需求不谋而合,成为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然而,手机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手机媒体的使用现状以及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正能量,抑制负能量的产生,培养学生合理的手机媒体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的睡眠方式和体质健康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为:大学生睡眠时间充足,睡眠质量令人担忧;大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都与体质健康呈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广州大学18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大学生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大学生(P<0.05)。结论:有氧健身操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结合限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实际效果,探究了大学生迷恋依赖手机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睡眠现状,探讨考试焦虑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山西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男生睡眠质量较好,女生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睡眠方式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睡眠方式相关性如下:(1)在每天睡眠时间的比较上,参与体育社团组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没有显著性差异。(2)参与体育社团有利于减轻大学生的压力、克服内向的人格特征;可以较好减低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获得的社会支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会采取主动的应对方式;锻炼方式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要好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某高校大学生200名,将这200名大学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学生,对照组不接受睡眠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总分和各子项目评分(如入睡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77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与手机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时长受到年级的影响,最常使用手机的时段是"白天没课时间""晚上入睡之前""周末",最频繁使用的功能是网上冲浪、听音乐、人际交流等;无聊倾向性得分与手机使用的时长、不同功能使用频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媒体越来越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学院为样本,采用调查问卷分析了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现状,进一步阐述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传媒工具,普及率得到快速提高。而大学生作为使用手机的主流群体,在享受手机带给他们的便利的同时,手机对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身心健康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该如何使用手机也成了各界讨论的话题。本文在问卷调查及访谈基础上,列举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特点、分析了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并给予积极的德育引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手机阅读以独特的魅力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在校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特征,对在当今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应采取的服务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入侵校园,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已屡屡不鲜,以致威胁到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原因剖析,并试图立足于加强"三观"教育、建立人性化规章制度、培养大学生"财商"、倡导理性消费等层面来改善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通过编制一份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游戏使用动机的量表来探究其使用手机游戏的动机影响因素,并对手机游戏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探究。量表的编制基于前人研究及访谈内容,并结合自身想法而成,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手机游戏使用情况。最终将大学生手机游戏使用动机分为逃避与探索、享受提升、无聊感和挑战与成就四个维度,即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游戏的因素包括逃避现实、无聊感、成就动机和娱乐享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了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使用手机APP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移动性、丰富性、趣味性及个性化等优势及成本高、内容质量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策略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学习类APP作为案例分析。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清学习英语的动机,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以25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一是不同性别在手机依赖的技术性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二是孤独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均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孤独感对述情障碍和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对手机依赖也具有正向预测力;四是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述情障碍是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从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出发,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之间皆存在显著两两正相关,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调节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以及"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关系的前半段路径.因此,大学生无聊倾向的产生会增加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增强手机依赖,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调节无聊倾向对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