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理论,不仅在于解释世界华人资本形成的原因,它对于我们研究普通民众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作用,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综观一千多年以来有关冼夫人的事象,在粤西茂名和海南等地早已逐渐形成了以亲缘、神缘、地缘、物缘、业缘为网络的冼夫人文化。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它缺乏自觉的认识,并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和用场。但一经从茂名明确提出和广泛宣传,它的发展和传播迅猛异常,高潮迭起,对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名市将起着重大作用。这种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进步文化,值得人们深深挖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所谓“五缘文化” ,即指通过对沉淀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华族社会中的宗族亲友、邻里乡党、宗教信仰、同业同行和物质媒介等内涵关系的文化提炼 ,明确地定义为“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的五缘文化关系。五缘文化博大精深 ,交相融合 ,它与家族史、谱牒文献的研究可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五缘"文化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五种纽带为基石,分别解析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的涉及范围、传承和发展情况,引领炎黄子孙追溯和珍视自己的文化源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作为五缘文化支柱之一,神缘探讨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为纽带的文化现象。妈祖文化作为拥有众多海内外信徒的民俗文化,引起海内外学者从历史学,社会学,闽台关系,政治学,艺术,旅游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客观上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团结中华民族凝聚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5.
游子文化:历史、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游子文化的历史演进和现实状况出发,分析它的现实作用和发展趋向,以及它对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人际关系网络为表现形式的中华游子文化,无论与中国社会的现实还是未来都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和平统一大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互助文化以亲缘互助、地缘互助、业缘互助和圈子互助的形式表现,它刻印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赋予了民权的现代公务员,要求其角色真正体现为民行政。因此,规范和培育现代公务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印度“信缘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主要是以印度佛教、印度教为精神支柱,并且融入、影响着世俗社会的文化。“信缘文化”具有宗教性、全民性,以神话和口头传说为载体,引导今世行为规范和追求来世幸福等特征。同时,“信缘文化”对印度人的价值观念、日常生活、时间观念等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陶冶熏陶、引领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等方式发挥着教育功能。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加强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陶冶熏陶、引领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规范等方式发挥着教育功能。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它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加强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应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大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它们又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教研文化、课堂文化等几个方面。我们学校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就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形成积极开放的物质环境。我们从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入手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借助"高势位"建设,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高势位"建设内涵、必要性的论述,探寻社会主义文化"高势位"建设的有效路径。其路径包括: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扩大社会主义文化国际影响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物质基础,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从育人文化角度阐述大学文化的本质,教风、学风、管理制度和校园环境是大学育人文化的载体,指出良好载体在大学育人文化中的作用,并从加强大学教风、学风建设,实现大学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对育人文化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幼儿园文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认识到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片面化、形式化、功利化、模仿化等错误倾向。因此,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应努力做到:正确地认识幼儿园文化建设,明晰园长的领导责任,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园所文化环境,认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化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2.要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3.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4.要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5.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6.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7.要重视科学、历史、文化的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护。8.要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9.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温州家族式企业模式的演进趋势不是一步跨越到现代企业制度,而是通过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传统的家族经营方式。温州家族企业向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演进需解决的问题有公司治理机制的再造与文化信念的重塑,尤其是文化因素对制度演进的制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抛弃温州传统家族伦理中非理性的血缘、亲缘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理念。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方面:重视环境熏陶,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加强规范管理,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关注精神生活,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吉春 《教育文汇》2013,(21):38-39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为此,首先要抓好显性环境建设即班级环境布置;其次要加强隐性文化建设,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够辐射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学习环境。所以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自觉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民众群体的组成呈现出新的特征,过去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结成的民间社会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为以邻近性,需要、义务和环境,频繁互动,分享爱好和技能等新的组织形式,民众群体在此基础上形成。在城市与乡村,不同群体通过民俗来界定身份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城乡居民用于文教、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随着文化消费的增长.中国茶馆业的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势头.成为我国文化消费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