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不应死水一潭,而应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巧妙入题,善待学生,灵活教学,拓宽空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采用活泼多样的教法,不仅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也可让教师变“苦教”为“乐教”。  相似文献   

3.
潘亚斌 《考试周刊》2012,(89):131-132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扛鼎之作.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改变课堂结构,旨在最大幅度地提升单位时间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充分的课前准备.师生群力.落实结构化预习: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反复锤炼——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的实施 ,要求历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予以探讨 :变“以分为本”为“以人为本” ;变“师道尊严”为“师生互动” ;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 ;变“教学型”为“教科研型” ;变“个体化教学”为“合作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行为引导教学是让学生在各项活动教学中进行自主的学习,强调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学会学习.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并行成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行为引导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把学生真正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变老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的探索性的“学”,变学生的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蒋莉 《文教资料》2011,(30):160-16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应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轻松、主动、高效地学习.才能使中学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但“不教”这个目标的达成.是一定要通过“教”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及如何培养等问题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行为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历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予以探讨:变“以分为本”为“以人为本”;变“师道尊严”为“师生互动”;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变“教学型”为“教科研型”;变“个体化教学”为“合作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则是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为参照,构建“以学论教”的评价参照体系。这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在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试行了“自学辅导”的教学方法,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使学生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自学辅导教学法”的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启、读、讲、练、结”五个字。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评教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安宁,李宁,韩玲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获得教学质量“反馈”,我校建立了学生评教信息反馈体系,取得较大“样本”的质量“反馈”信息,为不断提高教...  相似文献   

14.
孔俊霞 《学周刊C版》2011,(7):181-181
一、转变旧的教学模式,变“教”为“导”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首先弄清楚,那就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可是,在今天的教学中,还是有为数不少的教师采取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讲到底,满堂灌。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能听得懂,而学生的“学”也好像是为了听懂教师的“教”而拼命。这样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颠倒了,老师成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就像一口知识的大缸,在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没有一点主动的余地。试想一下这样的教学课堂,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谈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想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上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学会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变“教”为“导”,指导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打开心窍。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比教学生怎么写更重要,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互动境界。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水平,就要把“教”和“学”两方面都重视起来,实现“教”和“学”的动态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建构主义理论及双主模式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以多媒体网络作为认知工具,通过“创境激趣——指导拟作——评议修改——总结升华”等几个环节来实现“双主体”作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变”,即变“讲堂”为“学堂”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80年代初 ,我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的主张 ,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90年代初 ,我又提出了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实行语文教学本体改革 ,解决语文课教 (学 )什么 ,怎么教(学 )的问题。前者带有各学科的共性 ,后者体现本学科的个性 ,两者有机结合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变“讲堂”为“学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教的过程 ,也包括学生学的过程 ,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从教学过…  相似文献   

18.
徐堂荣 《教师》2011,(18):79-7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教学主流思想,但是反思我们的教学,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师“津津乐道”、学生“亦步亦趋”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从“教数学”走向“教学生学数学”,通过加强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相似文献   

19.
“双诱式”数学解题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师教法课“讲风太盛”的弊端,本文结合语教课教学实际,从端正教学思想入手,探索两个“引进”,把“自学模式”引进课堂教学,把以电教手段为主的多种教学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使课堂讲授、自学辅导和多种教学媒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逐步形成利、语教”课堂教学中的三种新课型,变讲授式为教练式,变教给学生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把利、语教”三种新课型作一简单介绍.一、自学练习型如在教学第二章汉语拼音教学的步骤和方法这节内容时,课堂教学过程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