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在科学课程中,观察是任何科学探究的基础。这是由科学的性质决定的,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和解释世界,描述和解释世界的途径便是观察和实验,而实验也是观察,是借助于仪器进行的观察。《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和经历一个个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潘文清 《科学课》2014,(5):12-13
儿童在生活中总有些由直觉形成的非科学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得不到有效纠正,会干扰他们以后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特别是他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监控与认知调节。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收集证据,用实证去检验他们对所研究的现象和知识的理解,质疑和运用批判思维阐述观点和提出解释,增强元认知能力,提高科学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科学探究过程可分为认知活动和实证活动两大系统,认知活动系统由提出问题、预测与猜想、解释交流、结论几个环节组成;实证活动  相似文献   

4.
黄俊彬 《生活教育》2014,(22):58-59
在物质世界科学领域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探究活动之一是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探究活动中发现,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解释与预测,缺乏科学素养与实证意识。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搜集准确数据,需要实施正确的操作;要用证据说话,要养成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对异常数据,要正视并借此培养科学探究素养。这对培养学生数据搜集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有结构的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教给学生的次序,它包含承载信息、组合活动、丰富思维的多重作用。怎样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呢?相关的1.结材构料组成必须具有与概念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是科学过程、教学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体,而收集事实是科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足够事实的基础上,在充分对事实描述的基础上,再对事实进行解释、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6.
学习进程是近几年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理念,描述学生在恰当的教学条件下,对科学概念以及相关科学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长,趋于复杂、深入的过程。学习进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由起点、中间过程和目标构成;基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过程的实证研究;需经过实证验证。学习进程有望将课程、教学、评价三者联系起来,实现科学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本文从创设丰富有趣的观察情境,提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组织有效的观察活动,对观察所得信息分析、加工、重新建构,观察成果拓展迁移等方面,论述了小学科学课堂如何有效开展科学观察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教学》2008,(3):12-13
(接上期)三、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猜想、预测和假设 (编者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假设”一词,不常用“假说”一词)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是这样定义的:“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它涉及到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涉及调查和研究方案;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做出预测、得出答案、进行解释,并把结果告知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各种可能的解释。”该定义明确指出探究需要假设。假设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通过理性思维的加工(主要是推理),尝试对未知事实做出的初步的假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演绎-规律模型”,分析比较科学解释与科学思维的关系。以“有丝分裂”课堂教学为例,从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到提出学科主张、例举科学实证、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解释,重点凸显有丝分裂的本质,展示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课堂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论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低年级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有趣”,呵护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有序”,浸润合作意识;描述“有句”,培育科学思维;交流“有据”,树立实证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概念发展的一般水平层次是由他说的话,特别是他用语言建立起解释现象的模型时用的语言所揭示的。”可见,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语言的表达(描述和解释)对其科学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应梅 《广西教育》2013,(33):90-90,96
科学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指这种认知的获得过程,即科学探索的过程。儿童受其生活阅历以及思维能力所限,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日常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也多倾向于主观,正因如此,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尤其必要。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将科学教育活动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数据是学生解释现象和得出结论的重要支撑。在我多次参与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许多科学探究活动需要让学生收集数据,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不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学生缺乏思辨的过程。究其原因,是老师对学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缺乏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陆黎峰 《教师》2013,(24):106-106
科学课是小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科学认知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活动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并解释的探究过程,还是学生获得学习科学的亲历体验过程,都需要观察。因此,要学好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科学活动按其活动内容及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操作、观察、交流三大类。在这些活动中教师除了必须做到明确培养目标、做足活动准备、组织好活动过程以外,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至关重要。它可以使老师深入浅出地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孩子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各类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那么,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指导到底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的活动。倡导科学探究,注重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领悟是初中新课程《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教材设计了体验、观察、调查、观察与测量、技能训练、操作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主题内涵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新《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而科学活动可以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需求。科学教育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认识能力。以下是笔者对幼儿活动的观察。二、情境描述与问题讨论1.蝌蚪有无眼睛对象:贝贝、隆隆环境:晨间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18.
陈莹 《科学课》2014,(5):52-54
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模式中解释环节中的数据分析、现象解释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桥梁。运用5E教学模式教学小学科学“物质世界”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地建构“物质世界”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陈春苗 《广西教育》2013,(45):93-94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离不开对事物或科学现象的观察,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让他们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价值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实践操作中参与科学探究,亲自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架构和运用过程,是幼儿自己亲自建立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教师必须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认识科学活动,预设科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有效地推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关注动态生成,让幼儿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亲临感知、在真实的活动氛围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