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在提升日常教研绩效、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教研交往。日常教研交往与个体教研绩效提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教师的日常教研交往由于其意向性同、关系圈子不同、交往方式和途径不同,以及交往的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不同,从而对教研绩效产生不同的作用。基于日常教研交往现状和亲缘、友缘与业缘三种交往类型的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日常教研交往意识不强,交往受限;业缘圈社会资本投入对教研绩效作用最大;而社会资本的投入对中小学教师公开课的作用最大,对高质量成果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师对园本教研活动的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本教研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因此,切实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园本教研的看法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三位不同园所、具备不同经验资历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园本教研"概念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普遍模糊;他们普遍肯定园本教研活动的出发点,但都强调园本教研活动能否产生积极的实际效果还要看其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幼儿园教师普遍希望园本教研活动能密切关注实践,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园本教研内容和形式;此外,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上给予幼儿园教师一定的外部保障和激励也是幼儿园在推进园本教研活动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创建有效的幼儿园教研新模式,就要在以往的教研模式上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根据教师的需要设计多种教研方式,让教师感受通过不同的教研形式带来的新鲜与愉悦,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满足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4.
当前园本教研正在幼教实践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园本教研这个概念是从校本教研而来,它是指以园为本的教育研究,强调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强调教师参与。为保证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我园对教师工作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一、改统一化教研为个别化教研教师的成长可分为四个阶段:求生阶段、强化阶段、求新阶段、成熟阶段。处于这四个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他们特别希望针对自  相似文献   

5.
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一线教师情绪抵触、顶层设计缺陷、教研形式和内容面临困境等问题,不妨以教师共同体作为校本教研的抓手,组建基于不同主题的教师共同体,探索教师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完善教师共同体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园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以其针对性强、切合本园实际而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园本教研要创新课例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调动教师群体研究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行政领导、教研组长、教师群体或教研人员等不同角色的价值功能,推动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在园本教研中倡导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是幼儿园教研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当前园本教研中教师共同体文化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对C市504名幼儿园教师和教研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与实地考察,结果发现我国幼儿园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已形成兼具共性与个性特征的教师共同体文化,且整体表现良好,不同等级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教研主体构成多元化,幼儿园教师是第一主体,教研专家介入较少;教师共同体精神文化表现最明显,是影响教师共同体文化形成的必然因素;教研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良性关系,教研争鸣具有积极效应,表现出一种"和而不同"的行为文化,是影响教师共同体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已建立多元化教研制度,教研权有所下放,"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共同体制度文化在不同地区幼儿园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共同体物质文化有差异,但都普遍重视教研空间与时间条件的创设和支持。在园本教研中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既要有正向的教研共同愿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积极的对话协商;又要下放并赋予教师教研权,实现多元化教研评价,吸引教研专家弹性介入。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教研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研工作才能取得实效。管理者如何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研工作的主体呢?一、尊重教师,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研究氛围首先,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因为有不同的教师观,就会有不同的管理行为。正确教师观的核心是...  相似文献   

9.
追求形神兼备的网络教研——对提高网络教研实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更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落实校本教研,有利于整体开展区域性教研和发挥课程专家引领作用。目前,教师个人、学校、各级教研部门以及新课改的课程专家们纷纷搭建和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  相似文献   

10.
林静 《中国教师》2014,(1):33-35
《中国教师》:王校长,您好!学校历来有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例如备课研讨、听课评议等,对于校本教研,您认为在概念以及实施方面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有什么区别?王生:学校不同,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可能也会不同,具体操作方式也会不同。教师素质与基础参差不齐,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教师成长新需求要求教研工作突破传统模式,推进创新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发挥教育综合优势,成立直属附校学科教研共同体,整合多所附属学校和大学学科资源,聚焦学科教研核心,开展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教研活动。针对不同学校、学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定制化设计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将大学学科和专业资源与中小学教师教研需求进行有效连接,激发教师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形成了“大学-附校”共同体教研的良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其执教新课程能力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出来。校本教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开展情况千差万别,就目前来看,校本教研还存在着实效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方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不高、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和交流等问题,致使校本教研对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不足。对此,笔者侧重就校本教研方式作如下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三所独立学院英语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校本教研机制已在独立学院中初步建立,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对参与教研活动持积极态度,大部分英语教师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教研活动方面的能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表现参差不齐,新任教师仍处于生存阶段,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教研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以教师为本解决教师实际需求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来学校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使不同层面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校本教研中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混合教研模式实现了多种教研形式不同程度的混合,呈现出教研主体的多样化、教研目标的多维度、技术环境的多元化、资源的海量优质化、教研活动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以及教研服务管理支持的全方位特点。从浅层结合到中度整合再到深度融合,教研主体、教研目标、技术环境、教研活动、内容资源、教研评价等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同时本文将对相关混合教研应用进行介绍和说明。不同教研形式不同程度的混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满足多元主体的教研需求,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新课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逐渐增多,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名称也不断出新,现如今提倡“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谓“同题异构”就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能够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其执教新课程能力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出来。校本教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开展情况千差万别,就目前来看,校本教研还存在着实效性不强、教研活动的方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不高、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和交流等问题,致使校本教研对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不足。对此,笔者侧重就校本教研方式作如下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越明 《新课程研究》2007,(5):20-21,25
校本教科研与校本教研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两者缺一不可。教科研与校本教研内涵不同,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都不尽相同,且不同教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其专业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仅靠校本教研无法满足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必须同时进行校本教科研。在校本教科研中一定要坚持校本性、科学性、人本性、导向性、可行性、互补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校本教研一直受到广大学校的重视,可是实践操作中又常遇到教师被动接受、实效不高的尴尬。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实施大众教研和精英教研并重的方式能较好地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所谓大众教研,指的是依托学校各教研组开展常态教研活动,旨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让不同年龄层次、学识基础、岗位和环境的教师获得不同的进步。具体内容有:人人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活动的要求和建议,凸显了教研的支撑保障作用。教研工作的顶层设计体现了教研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将学校教研、区域教研和区域教师培训机构有机地联合,并强调了教研系统与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从不同发力点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区域教研要提高教研工作站位和统筹教研工作格局;校本教研方式要从强制到吸引、教研主题从抽象到具体、技术支持从网络教研走向“互联网+教研”;同时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集合各方力量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