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满桂 《广东教育》2006,(10):60-60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其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容纳着许多的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心酸和眼泪。随着一篇篇随笔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道风景比得上它的美丽,海洋上没有一场风暴比得上它的强烈。面对如此巨大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老师应该怎样来耕耘这片沃土呢?现在我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教学中,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给这些学生上音乐课简直是对牛弹琴!有的学生交头接耳,有的学生画画、叠手工,有的学生玩游戏,就是专心致志听音乐的少。”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支持、合作、引导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教师要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和瑞吉欧的教育理念——“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周开 《现代家教》2003,(5):32-32
山里娃和其他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只要你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你就会触摸到他们亮晶晶的童心——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心灵一直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从描述现象学来看,儿童的心灵是超越于经验、文化、心理的智慧、内在精神、天性或自然;从发生现象学来看,它似乎是神秘的"黑匣子",只能通过形而上学的方式把握其纯粹意识、先天能力,具有自主的、无限的、创造性的主观逻辑。儿童心灵的主观逻辑具有内在超越性、整体性、原初性、直观性、明证性和奠基性,是面对、回到儿童的纯意识领域,显现儿童心灵的先验主体性、积极意向性和创构性。它主要表现为儿童的内时间意识、自我建构和意义表达。三者分别揭示了儿童心灵世界永远的当下显现、在纯意识中显现自我、意义表述或心灵的再发现。  相似文献   

6.
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痕,应彰显生命的灵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心里去"。本文就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尽快解决的现象,从语文课堂同儿童心灵一起存在、成长和升华三个角度谈了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的新课标教材,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这四个字的内容.教材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现实生活着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进行学习,并且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动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走进聋生的心灵世界,用一双可以洞察学生心理的眼睛去扫描他们心里的每一个角落,用一颗挚爱的心去读懂他们,宽慰他们,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9.
王青 《辽宁教育》2010,(11):23-26
199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大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作为学生会干部和优秀实习生代表,我被实习学校大连市第六十五中学留校任教。应当说,作为教师,校园中每一个岗位都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然而事实上,我却对班主任工作情有独钟。是战士,就要冲上火线;是教师,就要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兰芬 《成才之路》2009,(11):75-75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的确,如果教师能够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那你就能时常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1.
对"当下幸福"与"未来幸福"的关系进行一番考察后,发现追求儿童幸福,首先要尊重儿童的"当下性".反观现实中的教育为了遥远的"未来",儿童"当下"的自主时间被剥夺、"当下"的生命价值被忽视以及儿童成了未来知识的附庸.因而让幸福走进儿童当下生活世界是现实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还有学生未来成长之路上的一些思想和品质。因此,本文以小学班主任工作为切入点,探究如何躬身走进儿童的世界,以心灵的呼应赢得情感的共鸣,以心滋养,实现阳光成长。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迄今为止已经走过8个年头,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点,同时辅以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愫和兴趣。唯其如此,才能让数学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进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李芳萍 《教书育人》2013,(12):72-73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缠”的学生,虽然他们成为思想后进生的原因不尽相同,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也迥然相异,但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遵守纪律,且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爱制造麻烦;逆反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不太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转化后进生是班集体建设中的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要引导全体学生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班主任尤其要关注这些思想后进生,它要求班主任在了解他们的共性的同时,针对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摸索出适宜学生个体的教育之道。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班主任应具备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一、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习数学的亲切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大自然奥妙无穷,魅力无边,我们的生活也是五彩缤纷。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巧妙地引人数学中,让学生认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使用和应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活生生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9.
钱理群 《中学教育》2006,(12):10-15
北京大学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走进中学讲堂,为中学生们讲授鲁迅,激起强烈反响。他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他怎样让鲁迅从“神坛”走进中学生的心田?钱理群先生为此在上海建平中学作了一个演讲,其中有许多东西不仅仅是搞科教育的老师应当关注,所有教育工作都可以从中接受启迪。 现将演讲全刊载如下,希望能够引起读的关注——若干字为了简洁的目的,略作调整。[编按]  相似文献   

20.
童年是一段独特的、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童年是一次旅行,童年不是赛跑。人文主义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然而,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狭隘功利意识驱使,越来越多的家长被卷入漩涡,实施不符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超前教育。这样,牺牲的不仅是孩子的美好童年,而且影响其一生健康发展。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