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见长。《觉醒》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被人遗忘多年。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使得世人重新关注这部作品。研究小说女主角打破传统男权社会的束缚,追求女性个体存在意识觉醒之旅,旨在分析个体存在意识觉醒来自各方面的阻挠以及必然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觉醒》中的意象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的创作技巧──意象的描写,并就作者在揭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反叛这一主题时,如何运用意象,予读者无限的联想。  相似文献   

3.
埃德娜·梅丽的《哀歌》充满了对男性缺失后家庭所陷入的困境的抱怨,而叙述者在这些哀怨中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实现了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4.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相似文献   

5.
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觉醒》中女主人公的觉醒,需通过理解文中大量的象征和意象手法的使用来解读。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爱德娜那种有血有肉、有爱有欲的经典女性形象。同时,也更进一步认识到肖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而只是一个对女性的处境和心理相当关心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典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代表作《觉醒》一般被视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部分学者认为,女主人公爱德娜对婚姻的叛逆体现了女性的觉醒。从儒家婚姻观视角审视爱德娜,实情并非如此。她的行为与儒家婚姻观背道而驰,最终婚姻破裂,殒身大海;而拉蒂诺尔夫人与凯特·肖邦本人与儒家婚姻观相契合,因此婚姻幸福,值得效仿。本研究旨在对现代女性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成为贤妻良母、维护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无聊乏味的家庭生活,希望摆脱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枷锁,从最初的压抑和困惑走向最终的觉醒和反抗。艾德娜的觉醒过程经历了性意识觉醒、爱情观觉醒、人生观觉醒和彻底觉醒四个阶段,艾德娜痛苦的心路历程和觉醒过程,是女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8.
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小鸟”、“戒指”、“房子”、“大海”等,其中“大海”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全篇,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大海”这个意象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尤其在小说结尾,通过埃德娜投身大海了结自己生命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自然意象在小说《觉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目前对《觉醒》的研究主要采用女性批评和精神分析法,但较少关注文中的自然意象。本文通过研究作品中对花、太阳、月亮等几种自然意象的描写及对主人公产生的作用来揭示自然意象对于主人公觉醒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挖掘它们对于故事衔接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肖邦的代表作。随着女性要求自由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这部被誉为"研究女性的经典小说"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也理所当然再一次成为讨论热点。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系统分析肖邦及作品女主人公爱德娜不甘顺从传统指向,大胆追求自我意识的性格,从而得以深刻体会及总结其中富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无论是故事内容的选取、故事情节的设置、主题思想的提练,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象征手法的运用,都获得了读者的推崇。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大胆、深入地探索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觉醒》不单单具有好的内容,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值得人们一读。  相似文献   

12.
肖邦的《觉醒》是描写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该作品曾一度因无法被当时社会传统的道德所接受而被打入“冷宫”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六十年代再度兴起的“妇女运动”所带来的意识领域的变化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肖邦和她的《觉醒》的真正价值———她对妇女道路的严肃探索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菲勒斯文化势力范围内,男性是绝对的权威,女性只是其附属.小说《觉醒》中,庞德里埃与罗伯特就是菲勒斯文化的代表.埃德娜虽然觉醒了,但在男权社会中,在菲勒斯文化架构下,她的觉醒是带有必然悲剧性的.  相似文献   

14.
刘媛 《英语广场》2020,(11):13-15
小说《面纱》是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毛姆刻画了一个有着觉醒与救赎意识的女性角色——凯蒂。凯蒂这种觉醒与救赎意识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家庭及失败婚姻的影响,但凯蒂自身刻在骨子里的强烈的依附意识严重影响了她的独立,进而影响了她摆脱依附、救赎自我的决心及彻底程度。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凯蒂的觉醒和救赎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是一部气势磅礴、意义深厚的长篇小说,它成功地通过一个家族史的变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人的生活,男性虽然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是女性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的生活境遇、命运在这关中平原礼教吃人的环境中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在小说《白鹿原》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蒙敏 《广西教育》2014,(11):117-118
从超验主义解读,《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里埃可以被看做一位超验主义的朝圣者。她热爱自然,理解自然,响应自然,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神启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渐渐觉醒,发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完成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历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达到人神合一的精神完美境界,得到永远的重生。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的短篇小说《日常使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对意象的巧妙运用是《苔丝》和《觉醒》两部小说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作品中使用了一些类似的自然意象,但由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作者视角,这些自然意象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特点。选取鸟、太阳、花、季节这几项自然意象为例。分析比较这些自然意象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女性现。揭示这两部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凯特?肖邦的《一双丝袜》和赛珍珠的《庭院中的女人》取材于不同文化国度女性的日常生活体验.两部作品分别通过刻画女性在家庭责任与自我实现的矛盾中的挣扎与觉醒,揭示了不同时代和社会文化中女性被压抑与束缚的共同命运.在消费文化盛行的美国,桑姆斯太太的非理性欲望使她获得了短暂的自我实现与满足,而在同样处于转型年代的中国,一家之主的吴太太则在传统思想和西方价值观的融合中获得了重生.中西妇女对责任与自由的权衡虽然内涵有别,但她们的觉醒历程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不同文化下女性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女性自主与自由的复苏与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