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6,(3):129-133
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生态位的概念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文章探析了学术期刊的生态位及其特性,包括生存本质性、社会积累性和自校平衡性;阐明了基于生态位的学术期刊在行业内的竞争关系,得出生态位重叠是期刊竞争的起因,生态位宽度是期刊竞争的变量,生态位变动是期刊竞争的过程,生态位分离是期刊竞争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生态位的优化策略,包括找准最适生态位、拓展最宽生态位和营造最佳生态位,以提高学术期刊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教育是人类本着维持地球生态持久文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长远宿愿,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自觉和生态能力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再也难以吞噬生态失调的苦果。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空前放大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生态和毁灭自身的力量。结果是,资源迅  相似文献   

3.
生态动力是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主体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构成,其中政府生态规制是主要推力、企业生态创新是基本动力、社会公众生态消费是重要拉力;相应地,分别形成了生态规制主导、生态创新主导和生态消费主导三类动力机制结构模式,并具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根据上述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生态动力主体建设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动力是推动社会经济系统不断生态化,最终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动力。区域循环经济的生态动力主体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构成,其中政府生态规制是主要推力、企业生态创新是基本动力、社会公众生态消费是重要拉力;相应地,分别形成了生态规制主导、生态创新主导和生态消费主导三类动力机制结构模式,并具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根据上述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生态动力主体建设的简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探讨了小学生生态文明认知与行为的关系,为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厚植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等四个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生态政治是政治导向,生态文化是文化底蕴,生态公民是主体力量。特别重要的是,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视域谋划与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鲜明特色。从学理上探讨与阐述这一问题,对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而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前瞻性,为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民生是基于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两方面有机统一的概念。生态民生理念内涵在于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看作是环境保护,还是一项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民生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化中国化、具体化过程中,涌现出来了生态民生的创新实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为我们解决生态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慧 《文教资料》2009,(22):190-191
生态教育是继环境教育后生态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态素质,大学生生态教育是我国国民生态意识水平提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生态教育的内涵,阐述了高校大学生生态教育的意义,提出高校应发挥教育优势,立足专业课程教学科研、改革公共课程设置等,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学是具备生态意识的文学,是怀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的文学。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进行生态哲学角度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是中国生态文学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就生态文学的意义和文化底蕴进而剖析了中国生态文学成就的展显。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蕴含丰富的生态内涵。它体现了以和谐性和辩证性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思维,包含文明、和谐、友善的生态隐喻,具有生态伦理价值和生态美学价值,与生态学价值观相统一,是生态价值观的集中显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在纠正人们在生态方面对马克思误解的基础上,福斯特深入马克思的文本内部,挖掘出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贡献,指出了生态唯物主义、生态辩证思维和生态政治学是正确理解马克思生态理论的三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主义的核心,整生是生态系统的根本规律,也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影片《阿凡达》以超凡的想象与唯美的诗意,向人们展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内涵,对生态本位主义进行了深度思考,并且具有向生态整体主义回归的自觉,具有强烈的生态人文意识和生态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在学校教育中是最主要的教育场所,生态课堂也是教育生态中最主要的组成形式。本文论述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生态课堂的概念和原则,提出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生态课堂的特点,以此为基础构建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生态课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大多是抽象地强调其重要性,很少涉及实质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对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即确立生态道德善恶观、唤醒生态道德意识、强化生态道德责任和培养生态道德能力;基本要求是树立生态世界观,培养生态道德情感;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重新定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并与考研相结合,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批评读本》(1996年)是国际学界第一本生态批评研究资料汇编,是公认的生态批评入门参考书。这本书对生态批评的基本思想、主要术语和批评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生态批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态批评的界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和生态责任是这部资料汇编所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由此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为我们解决生态安全问题指明了路径方向,它启示我们必须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和建立生态观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和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的量度。通过比较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人们建立起生态帐户。控制生态帐户的赤字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世界生态足迹状况和我国生态足迹的发展变化,以帮助教师了解21世纪环境保护新概念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生态城市的园林绿化、如何将生态城市和园林绿化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和园林绿化是基础,生态城市是目标四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园林绿化,希望能为广大同仁在建设生态城市的时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