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家解惑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是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也是我们反反复复探讨了几十年的问题,更是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同时还是与体育课的性质与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一、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的历史和弯路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体育学科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体育课也就不成其为体育课了。因此,体育课要不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显 《中华武术》2021,(3):80-82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持续下降",已成为不争事实。为了迫切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依据是,体育课上学生只有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才具有积极的身体锻炼价值。因此,如果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中等及以上,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专门补充。毋庸置疑,适宜运动负荷对人体机能具有增进效应,但把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的唯一目的,并想据此力挽"体质下降"之尴尬局面,笔者难免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读书时,老师曾告诉我们评定一节体育课的好坏,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可我发现前一阶段相当多的课忽视了这一点。过去的体育课可以说是很重视运动负荷,而现在不强调了,有些课根本没有什么运动量,整节课做做游戏、强调韵律,寻求一些浮浅的“快乐”体育课越来越不像体育课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解决运动负荷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07,(6):24-27
<正>运动负荷——体育课不得不说的话题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热热闹闹的体育课展示活动中,却传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体育课不像体育课像文艺表演”,“体育教师不教体育技能,像是做杂耍”。令我们这些正在探索中的体育教师,对如何上好体育课感到困惑与迷茫。2006年第11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教改门诊栏目,毛振明教授在《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文章中明确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要完成增强学生的体质,而是通过体育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服务。体育教学应该把工作重点从依靠体育课的时间去加大运动负荷和增加练习密度转向为学生现在和将来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方面上来。  相似文献   

6.
<正> 合理安排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认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不能孤立地就一堂体育课本身去考虑,而应该从一堂体育课、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和各学段体育课这三个层次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充分考虑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各种积极因素与约束条件,才能真正提高安排运动负荷的科学性。一、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我们认为受下面一些因素的制约。首先,受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制约。一堂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负荷过程要体现出由小(低)到大(高)、再由大(高)到小(低),  相似文献   

7.
遥测心率及其软件设计是在目前微型计算机普遍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可实现运用计算机自动采集心率,分析处理以及运动负荷的自动评估,提高分析评估体育课学生运动负荷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进行运动练习时必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则直接影响其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常常作为我们评判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究竟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它应如何定义?对这一基本前提问题的回答是否准确,则直接影响我们对体育课运动负荷本质的把握,也制约着我们将运动负荷作为体育课教学评价参照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体育课中进行30 分钟强度素质练习,运用测试心率或脉率监督和控制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量,从总体上保证强度练习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女生体育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很多院校女生体育课教学内容却同男生一样,而影响了女生体育教学效果,如何根据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施教,在分析研究影响女大学生上体育课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就女生体育课的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运动负荷安排,促进女生个性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要全面、科学地理解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近十多年来有关人体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所取得的成果来看,现行体育理论教材对体育课有关运动负荷合理安排的阐述是相当不完善的。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前提,是对运动负荷全面、科学的理解。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仅仅从量和强度这两个值去考虑,只是反映了运动负荷的“定量”部分。然而,任何“定量”的值都必须建立在“定性”的基础上才具有科学性。我认为,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涵义应包括下图所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曾有多数人认为,在一堂体育课中能出观常峰型、中峰型或双峰型为宜,近几年来,有些专家则提出了“价值阈”学说,这是体育教学理论领域中新的开拓。我们研究认为:在一堂体育课中应出现小、大、中的三次高峰,才能真正体现体育课运功以简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7年第六期理论研究栏目刊登了毛振明和赖天德撰写的《体育教学一定要有基本的运动负荷》的文章及来自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关于体育课运动负荷问题的观点;又从"有效教学"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王富兰 《体育教学》2008,(11):67-68
合理安排和调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基本任务的同时保证学生运动安全、防止运动意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体育教学中,过小或过大的运动负荷都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则又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身体限度,对学生运动安全则会产生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负荷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是体育课质量和科学性的重要指标,是体育课的精髓。身体素质的提升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行,体育教师要想合理地安排一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可以从“望”“闻”“问”“切”这四个方面进行把握,结合每节体育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现状灵活、科学、及时地改进课堂,并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合理调整运动负荷,使学生通过实践、身心、技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常根 《体育世界》2009,(1):108-110
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警体教学往往重视技术教学,忽视了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导致学生在技能的运用时体力及协调性严重不足。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炎热的夏季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多不便,如在体育课上长时间暴晒,可能会发生晒伤、中暑等现象,那么,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些什么事项呢?一、设制适宜的运动量及运动负荷夏季室外体育课在运动量及负荷的安排上要科学合理,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不但起不到健身教育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要主形式和基本环节。体育课质量如何、与能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关系很大。因此,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要做到合理安排,其内容必须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见图一)  相似文献   

19.
白震  陈洪  李红  赵军  易春燕 《体育科学》2001,21(1):90-90
“运动负荷的自动评审及软件设计”是在目前微型计算机普遍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可实现运用计算机自动采集、分析处理以及运动负荷的自动评估,提高分析评估体育课学生运动负荷的速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国体开发部生产的XLY-1型遥测心率仪实现心率采集接收工作,结束了单纯用人工测脉搏的历史。然而,心率采集以后还要在坐标纸上人工绘制心率曲线图,并计算运动负荷指数,显然该仪器并未完全实现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自动评审。鉴于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机辅助评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研制任务,以实现运动负荷的自动评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龙江省10所高校50节体育课的实验和测定,认为体育课负荷强度和练习密度最佳平均率就在130-150/min之间为适度,效果最佳。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必须科学地组织教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活跃学生的身心,培养更多的全面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